《道德经》第十七章 王依行为准则行事,对百姓对自己的言论不予置评,百姓对王的作为和成就也不会大惊小怪...

(一),经文

大(tài)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suì),百姓皆谓我(垂chuí)自然。

(二),关键词解析

大上:指最上等的、最佳的。“大”通“太”,指最。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次一等的是建立功业,再次一等的是树立言论,虽然逝去久远但影响依旧,这就叫做不朽。此处所言针对的是领导者。

下:百姓、人们。

亲:亲近。

誉:赞誉、赞美。

畏:畏惧、害怕。

侮:轻慢、侮弄、诋毁。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指被亲、被誉、被畏、被侮的这些行为里边,有的可信度不足,有的压根不可信。

悠兮:不在乎的样子,悠然从容。

贵言:珍惜言论,指谨言慎行,针对的是被亲、被誉、被畏、被侮的这些情况。

我:古“垂”字,“垂”的甲骨文

,指枝条挂果或穗子挂粒而向下弯坠。

自:自身、本身、本来。

然:如此、这样。

自然:本来如此、自然而然。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之“道法自然”,不能理解为与社会相对之自然。

(三),经文释义
(王的)最佳状态,是人们知道有其存在(知晓客观存在,而无亲疏、誉侮、敬畏这些主观行为)。其次,被亲近、被赞誉。其次,被害怕、被畏惧。其次,被轻慢、被侮弄。
(在这些被亲、被誉、被畏、被侮的主观行为里)有的可信度不足,有的压根不可信。(王当)悠然从容,不予置评。
(但凡)功成事遂,人们则都认为如同枝条挂果而向下弯垂一般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不会大惊小怪、歌功颂德)。
(王对百姓对自己的言论不予置评,百姓对王的作为和成就则不会大惊小怪,王和百姓就都会处于最上等的状态。否则,上行下效,皆为下等)
For a monarch,the best state is that people know that he is the monarch. (People know the objective existence, but they don't have such subjective behaviors as intimacy, insult and awe.) Next, being close and praised. Next, being feared and afraid. Next, being despised and insulted.
(In these subjective behaviors of being close, praised, feared and insulted, )some are not credible enough,some are not credible at all. The monarch should take them easy and don't comment.
When success is achieved, people think that it should be and it's as natural as a branch hanging fruit and bending down.
(The monarch does not comment on the people's opinions. The people will not make a fuss about the monarch's actions and achievements. Both the monarch and the people will be in the best state. Otherwise, those in subordinate positions will follow the example set by their superiors, both the monarch and people will not in the best state.)
(四),问题思辨
上一章讲道循环往复、永恒不变,王以此建立行为准则。此章讲王依行为准则行事,对百姓对自己的言论不予置评,百姓对王的成就也不会大惊小怪、歌功颂德。
“我”“垂”之变,容易造成误解,但只要稍加思考,还是能够发现“我”在此处是很突兀的。解读时但凡有不顺畅、不自然的,定然有问题存在,则需谨慎对待,多方查究,仔细推敲,否则容易造成偏颇。至于把“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理解为“诚信度不足,自然不被相信”的,是无视相信与不相信只是人的主观行为,与其主观认识相关。

(0)

相关推荐

  •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原文今校: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禅,积德累功,治于百姓,摄位行政,考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由契.稷,修仁行义,历十余世,至于汤.武,然后放 ...

  •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

    "'道'是不可闻的,能听闻到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见的,能看得见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言说的,能言说规定的就不是'道'."天下人都知'善'之所以'善'时,也就会显出不' ...

  • ​曾国藩:抬头看路,埋头做事,低头做人

      人活一世,不过是在抬头,埋头,低头间.   儿时的我们因为矮小,所以要抬起头来看世界.   成年后的自己,因为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唯有埋头,勤勤恳恳的做事.   年老时,早已看淡世界,早已明白,低头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解析

  •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原文及译文

    第二十七章 [原文] 善行,无辙迹①:善言②,无瑕谪③:善数④,不用筹策⑤: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⑦.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⑧.故善人者,不善人 ...

  • 道德经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在这一章重点提及的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其他部分均为解释部分. 先贴下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

    这一章讲得似乎玄乎其玄,但事实上从更高的维度来看,的确如此. 先贴下原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 ...

  • 道德经第十七章解析

    道德经第十七章解析

  • 道德经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道"大

    这一章老子继续讲道,讲三宝. 先贴下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 ...

  • 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

    那么有名的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即来自本章,本章可以认真体会琢磨下. 先贴下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 ...

  • 《道德经》十七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道德经第17章精解及译文 ...

  • 道德经第十七章译文——原文对照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七章 道君无形章\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