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越窑与秘色窑记载

  • 考越窑与秘色窑记载

    作者: 闻长庆 闻果立 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 发布: 2020-5-18 分类: 研究发现 阅读: 20次 

  • “秘色瓷”听多了,可能还不知道秘色瓷有其他几个别名:秘色窑、瓷秘色。同时有些学者还习惯写“越窑秘色瓷”在一起。
    唐代法门寺《物帐碑》刻“瓷秘色。”宋《册府元龟》卷一六九《纳贡献》:后周(广顺二年)十一月甲寅,两浙钱弘俶遣判官贡奉御衣、“秘色瓷”器等。据《十国春秋》卷八十二、《吴越六·忠懿王世家下、记载:开宝二年秋八月,是时王贡秘色窑器于宋。
    唐皇与钱王记载三例:秘色瓷名称,虽在不同时代有变更,但均不见加 “越窑”字样。
    由此可见秘色瓷的正确写法不加“越窑。”
    一、秘色窑
    古人喜用“秘色窑”三个字,因其地位为诸窑之冠。详见方志、宋、明、清人诸多古文献中记载《秘色窑》,16条目,让历史说话,如下:
    1、方志:《余姚六仓志》录入清宋怡山 慈溪人《秘色窑》进柴周者刓削尤薄,数百年后无完物。
    2、方志:《余姚六仓志》同时也录入宋顾文荐《负睻杂录》录入《秘色窑》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焼进,民间不得用,故为秘色。

    《余姚六仓志》记载:《秘色窑》名称。

    3、杭州出土墨书“秘色窑上林”款。
    杭州武林门后面工地出土一件秘色碗残件,碗底墨书铭文“秘色窑上林”。据泥支点,瓜子形状,工艺特征,是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当时写在器物底下。
    此物出土多人见证到墨书为真迹。卢先生收藏。
    4、据清乾隆朱琰《陶说》,卷二,十八页,唐越窑实为钱氏秘色窑。
    5、清蓝滨南著《陶录·古窑考·秘色窑》记载“秘色,其式似越窑器,而清亮过之”。
    6、宋代叶寘《秘色窑》五代诗话之卷十 录入《钦定四库全书》。今世不贵金玉,而贵铜瓷,逐有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者,不得臣庶用,故云‘秘’。
    《笔衡》出现二个窑名,应该认为不同的,秘色窑,不得臣庶用。
    7、中国陶瓷考古泰斗陈万里 著《《陶瓷考古文集》23-27页,《越窑与秘色瓷》:曾置官监窑,烧造进御物品,这是最早的御窑厂,而御窑厂出产的物品,就不能称越窑,特别给它一个名称叫做秘色。因此,越窑与秘色就无所谓一而二,二而一;或者说是绝对不相同的两个烧窑的名称。其实越窑是专门烧造民间物品的。《宋史》钱氏焚香拜秘色。(陈万里(1892—1969年)《陶瓷考古文集》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
    8、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九,秘色窑;
    9、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巻二十八,柴窑秘色;
    10、明代王志坚《四六法海》第2部分,秘色窑;
    11、清康熙吴任臣《十國春秋》卷八十二,秘色窑;
    12、清康熙陈元龙《格致鏡原》(1652-1736)卷三十六,秘色窑;
    13、 清初王士禛《五代詩話》卷十,秘色窑;
    14、 清《御製詩集》五集卷六十,秘色窑;
    15、据吴越二 《武肃王世家》下 卷七十八、秘色窑;
    16、《十国春秋》卷八十二、《吴越六·忠懿王世家下、记载:开宝二年秋八月,宋遣使至,赐王生辰礼物并御衣红袍一副、金锁甲一副,及驼马百头。是时王贡秘色窑器于宋。宋开宝二年。
    钱王供奉册上记载:秘色窑、秘色瓷。找不出 “越窑”,均不加“越窑”二个字。钱王是最有话语权。准确写法不加“越窑”。
    秘色窑、秘色瓷、瓷秘色三个名称其实相同,不同时代在变更。即老婆与妻子,而意相同。
    二、越州是中国陶瓷史上唯一有二个窑名的窑口
    中国陶瓷史上如:定州、汝州、耀州等各州只有一个窑名。唯独越州就有二个窑名,越窑与秘色窑,就与众不同,见三条目,如下:
    1、越州为什么多出《秘色窑》
    在中国方志中唯一《余姚方志》记载:唐宋置官监窑。至明代时景德镇《方志》中岀现有置窑官。《鄱陽府属江西行省》、《浮梁县志》宣徳中以营缮所丞专督工匠。
    1969年前中国陶瓷考古泰斗陈万里先生巳有明确解读,《陶瓷考古文集》23-27页,《越窑与秘色瓷》:曾置官监窑,烧造进御物品,这是最早的御窑厂,而御窑厂出产的物品,就不能称越窑,特别给它一个名称叫做秘色。
    2、秘色窑烧制工艺方法与越窑不同
    秘色窑:烧制工艺方法不同,如:选瓷土、形制、配釉精细、釆用瓷质匣钵釉封工艺、气氛还原差十倍。
    秘色釉中的Fe2O3已有54.4%被还原成FeO,而艾色釉只有4.5%左右,两者的还原率相差10几倍,即秘色瓷是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制,形成了青中闪湖水绿的釉色效果,而艾色瓷是在弱还原气氛并有一定的氧化气氛下烧成,烧制成的艾色瓷釉色青中闪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演仪先生在《文博》1995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秘色瓷浅议”的研究论文。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冯松林先生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利用无损分析的方法对秘色瓷和艾色瓷的胎釉进行了测试分析,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秘色瓷应是专门烧制的,而不是在一般的越窑青瓷中挑选出的精品。
    上述诸位科技工作者对于秘色瓷与普通越窑青瓷的对比分析研究,对于结论的表达上尽管不尽相同,但在总体结论上可以说是基本一致。
    北宋徐競《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高丽及汝州新窑器,皆窃仿古秘色制度。
    明确告知窃仿秘色制度。
    3、窑址官坊与墓志文--验证《余姚方志》记载
    《余姚方志》记载:唐宋置官监窑,出上林湖。《官营》与《民营》有别。
    鉴别国营与民营企业方法,是否有公务员。官窑与民窑区别是否有置窑官。
    近几年窑遗址出土“官坊”, 唐宋墓志文置窑官新发现,一一验证《余姚方志》记载。
    钱氏有国日,中央三省,派官上林设 “省瓷窑”,建立官营体系御窑厂,由官置窑监窑,冠有“省衔”省作头置窑官。在钱氏此后称臣时使用中原政权, “ 后周与开宝等年号”,显然已成为中原政权御窑厂。“官坊” ,是官营作坊。不可能误读为民营作坊。当时铁板钉钉刻写在瓷质上。
    1). 唐宋墓志文:俞氏都勾押(897-970年)亡故开宝三年。曾祖、祖、父、继代效“省瓷窑”之职。儿充勾押,从庆娶闻氏。置窑官世袭数百年。(见图)
    2). 唐宋时另一罗氏家族五代人世袭置窑官,父罗受、罗坦(887-974年) 亡故开宝七年,省作头(等同今公务员) 。(见图)
    3). 窑遗址:出土刻有“官坊”铭文二件。展览在慈溪博物馆。(见图)。
    4). 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
    省瓷窑都勾押之行首也
    上林乡闻陸保 新窑官坊
    上林菏花芯窑址出士:官坊铭文
    俞氏勾押,曾祖、祖、父、继代效“省瓷窑”之职。儿充勾押,从庆娶闻氏
    唐宋墓志文:罗氏家族,罗受、罗坦,省作头置窑官有官名(等同今公务员)
    越州境内瓷窑,泛称:越窑。
    据宋周辉《清波杂志》:越上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
    差距5条目:1. 越上秘色,臣下禁用与汝窑许出卖到民间,为下;2.考古《汝州方志》没见有置官监官记载;3.也没见汝州墓志文中有置窑官;4.也没见汝州窑址刻有“官坊”铭文;5. 汝州只有一个窑名。
    北宋官窑就在上林湖。
    注:
    详见闻长庆 闻果立 著《越窑·秘色瓷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書號:ISBN 978-7-5508-2267-2。
(0)

相关推荐

  • 千峰翠色的秘密——秘色在人间

    "秘色瓷"无疑是陶瓷界的一大网红.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目前可 ...

  • 慈溪上林湖|秘色瓷的诞生之地

    考古人员在清理后司岙窑址地层时发现的瓷质匣钵层 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里,描绘了一种巧夺天工的越窑瓷器,它似青如黛,夺得千峰万山之翠:它夜半盛露,如同嵇康斗酒残遗之杯."秘 ...

  • 河南秘色之谜

    从秘色到汝窑 再到秘色汝窑 (窑彝录第十九章) 作者 公子斜 在北宋末年,曾盛于晚唐,起源于现今浙江省的秘色瓷曾有一次大的复兴.不过,这次复兴的地点却并不在秘色瓷的发源地浙江,而是在北方,而且仅仅局限 ...

  • 唐代瓷窑各方面大PK:秘色瓷竟是最终赢家?

    说起唐代瓷器,生活在唐代的人最有发言权,先看看茶圣陆羽怎么说的. 陆羽<茶经>: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陆羽先生经过考察和实践,把唐代南方的著名瓷窑排了个序,为 ...

  • 汝窑研究之四: 大雅至朴,大道至简 ——官汝窑瓷器评说

    (四)"官汝窑""民汝窑"和"汝窑系"概念形成的价值 确定"官汝窑""民汝窑"和"汝窑系& ...

  • 【鉴赏】越窑秘色:玉石之润

    现代,人们对越窑秘色瓷器的认知,始自1987年陕西法门寺出土实物和实物账单. 当时的考古报告这样写道: 唐懿宗供奉佛指舍利的无价之宝"秘色瓷",穿越千年时空,一件件呈现在人们眼前, ...

  • 五代越窑秘色龙纹碗

    这件器物虽然有点瑕疵,器型也是最普通的碗的造型,但是在越窑的顶尖器物中排名中绝对可以进前三的,也是目前大都会博物馆高古收藏系列中的镇馆之宝,很多人慕名前去观看.越窑的顶级器物,走的是两条路线,一条就是 ...

  • 秘色越窑青瓷刻龙凤纹三足炉

    尺寸/规格:12.5x15厘米 如图

  • 北宋官窑工艺基因重组下的越州秘色 汝州窑器

    首先说一句,南宋文献中,"汝窑宫中禁烧"的"禁烧"一词是形容词,意为封闭起来烧.而非当代人常解的动词,不让烧:也非名词,在宫禁中烧. 在两宋时期,并没有北宋官窑 ...

  • 南宋官窑鉴定-另类色高档标本

    没见过老虎洞出土的标本,不能谈南宋官窑鉴定|瓷器鉴定真知堂 2018-09-15 12:47:27 来源: 小贝读史 瓷器鉴定真知堂: 南宋官窑是一个网红.由于历史上五大名窑的传说和演绎从宋朝开始就出 ...

  • 关于哥窑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文献记载

    哥窑之名不见于宋代文献.最早出现"哥窑"一词的文献是刊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孔齐<静斋至正直记>, 该书所述之事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年),书中云: ...

  • “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汝官窑与临汝窑的对比

    汝官窑是指:生产于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间的以天青或鸭蛋青为主的特殊釉色青釉瓷,这是一种专为宋代宫廷烧制御用的青釉瓷,亦即官窑瓷,并且由于烧制时间短,产量少,其釉色又比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藉」香灰胎篇(1)

    古人说,"汝窑是香灰胎".于是,很多人都在翻找香灰的"颜色",只有很少的人,去找香燃成灰烬的"样子",而不是简单的"颜色" ...

  • 窑彝录「汝窑鉴识秘藉」香灰胎篇(2)

    鉴识,就是区分,就是认定,需要绝对的不同,和绝对的相同.任何含糊不清的区分.认定,都可能通向错误. 汝窑鉴识者需要反复不断地提纯认知.因为人们总是被自己所熟悉的知识欺骗.相比之下,逻辑更可信赖.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