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的《庐山》无人能及,苏轼挑战一首,同是名作,谁意境更高

高人往来庐山远,隐士往来张长公。

如果让你从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中选一个,你支持谁?

李白,一个站在唐诗最高峰的男人,睥睨天下。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的豁达,腰胯宝剑,手持美酒,随口一图就是半个唐朝。

苏轼,一个要成为时代巨人的男人,胸怀天下 。有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慨叹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手持竹杖,脚踏芒鞋,随手一挥就是半个宋朝。

《望庐山瀑布》

在李白那个时代,科举制度还不是很完善。想要踏入官场,自己必须自己先有一定的名声。诗仙必须与众不同,李白则选择了一种特有的方式:游山玩水

在一番兜兜转转后,李白来到了江西庐山,眼前的美景仿佛把李白带入到了仙境。在饮了一口陈年老酒之后,一首响彻华夏大地的千古名篇横空出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升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短短28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瀑布壮丽的景色。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和极富浪漫色彩的大胆想象,让人们认为李白已经把庐山写到了“终点”,应该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题西林壁》

作为唐朝的诗坛泰斗,自然也是苏轼的偶像,但自己更应该尝试去超越他。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谪迁汝州,途中经过九江一地,他决定与好友参寥一同前往观看庐山的“真面目”。

亲临庐山之后,苏轼大笔一挥,一口气写出6首诗。其中包括那首将庐山美景带入新高度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从各个角度对庐山进行了观察,横着看庐山是七岭,侧看庐山则是山峰,远看庐山很小,近看庐山却又很高大。为什么你不知道庐山真正的样子是怎样的,只因为你身在庐山中

表面上在说庐山的美景,实则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在生活中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自然不同。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从一个角度出发看问题自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后记分析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要看清事物的本质,自然需要摆脱掉事物本身的遮蔽。一件事的当事人考虑的从来都是利害关系,不会考虑的很全面,旁观者才是最清楚的那一位。

如何调整这样的视角,只有跳出在事物本身的观察点。打破固有的思维,不断尝试转换方向,你才是站在山峰的那一者

在我看来,如果真要写庐山的美景,或许没有人可以超越李白。但苏轼在赞颂美景之时,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定势,把人们从写景诗里带入到哲理诗的层次。

其实二者的诗词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时代不同造就的人也不同。李白处于经济繁荣的盛唐时期,自然也乐于表达,酒后的美景也是盛唐的一个缩影

而苏轼位于一个文化发达的宋朝,在歌颂美景的同时难免会陷入沉思。笔下的人生感悟,自然也是宋朝富裕的真实写照

在你心中,你更支持哪位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