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会议不仅是二战的转折点,也是伊朗的转折点
德黑兰会议不仅是二战的转折点,也是伊朗的转折点
关键词:英苏入侵伊朗、诺曼底登陆
前因:英苏入侵伊朗
1941年8月25日至9月17日,英国和苏联为了保证对伊朗的油田,以及援助苏联的物资通道的安全,联合出兵,入侵了伊朗。
▲英俄曾经就入侵伊朗
后果: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盟军先头部队,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法国北部的诺曼底,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
过程始末
一、英国、美国、苏联三国首脑决定举行一场会晤
1943年11月,英国、美国和苏联三国领导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对法西斯国家的作战计划,作为会议举办国,伊朗因此提升了自身的国际战略地位。
为了讨论战后世界秩序,英国、美国、苏联三国首脑决定举行一场会晤,来确定盟国接下来的战争计划。
罗斯福最先想要召开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四国的首脑会议,但当时苏联和日本之间还有中立条约。因此,斯大林不愿意和蒋介石举行会谈。为了迁就斯大林,就把原本只需要召开的一次会议,改成了两场。一场只有美、英、苏三个大国参加,另一场则有中国、英国和美国。
▲德黑兰地理位置
二、中国、英国和美国召开会议
由于中国、英国和美国的会议地址选在了开罗,为了便于患有重病的罗斯福,能少点奔波,就需要选一个离开罗近一点的地址,来召开会议。同时,斯大林还提出不想远离苏联,也不愿意坐飞机,最好坐火车就能到。
伊朗首都德黑兰无疑是最佳选择,这里不仅与俄国接壤,伊朗北部还被苏联控制着,能满足斯大林的要求;而德黑兰与开罗也不远,也方便罗斯福和丘吉尔开完会后返回开罗,继续与中国开会。就这样, “三巨头”的会晤地址,选在了德黑兰,这场会议也被称为“德黑兰会议”。
▲德黑兰会议
会议的地址虽然选在了伊朗,但伊朗并没有直接参加会议。同时,由于会议在俄国的大使馆进行,就连伊朗国王巴列维都对会议情况一无所知。
虽然大国的会议不让伊朗人直接参与,但二战的胜利,却离不开伊朗人的支持。二战爆发后,虽然伊朗声称保持中立,但谁都明白,伊朗政府是比较倾向于德国的,同盟国这边的英国和苏联,一直想拉拢伊朗,加入反对法西斯国家的阵营,但当时的伊朗国王礼萨汗,认为德国和伊朗都是雅利安人的后裔,伊朗应该支持德国,而不是与英国和苏联为伍。
▲三巨头
三、德国入侵苏联
然而,当德国入侵苏联,引发东线战争后,伊朗的重要性再次凸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对同盟国来说,至关重要。
当德国对苏联进攻时,由于苏联没有大的港口,只能通过伊朗来运输物资,从而保障在与德国交战时,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因此,英美等国家都只能通过伊朗来给苏联提供支援。并且,如果苏联不能拖住德国的话,那么,德国将有更多的兵力来去攻击西边的英国。到时候,德国人东西两线的战斗都将取得胜利。
因此,对于同盟来说,伊朗的支持,对整个战局至关重要。1941年8月,忍无可忍的英苏两国入侵了伊朗,逼迫礼萨汗关闭德国大使馆,不愿屈服的礼萨汗最终流亡海外。
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继任国王,巴列维太清楚这些国家的把戏了,借着战争的由头,大量往伊朗派送军队,战争结束后则继续驻军,最后把伊朗变成自己控制的地盘。巴列维向英国和苏联据理力争,要求他们承诺在战争结束后六个月内撤军。
▲巴列维
四、伊朗正式对德宣战
英苏两国明白,如果再不满足巴列维的要求,伊朗人可能真的会爆发动乱,到时候不仅得不到伊朗的支持,伊朗还可能再次倒向德国,权衡之下,英苏答应了巴列维的要求。1943年9月,伊朗正式对德宣战,成为同盟国的一员。
有了伊朗的加入,同盟国就有了更多底气战胜德国。在苏联与德军激战的关键时刻,英美的货船通过伊朗的港口给苏联运输物资,为了战争的尽早结束,迎接和平的到来,伊朗工人也纷纷投入到物资运输的战线上,夜以继日地把武器弹药,运往苏联,为苏联抗击德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3年11月底,在德黑兰会议上,各方最终达成妥协,三国将从东、西、南三面同时打击德国。
然而,这些会议的内容,巴列维和伊朗人都不是特别关心。他们关注的,是美国重申会遵守协定,战争结束后就撤军,以及,德黑兰宣言中明确提到的,将尊重伊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伊朗军队
结论
德黑兰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伊朗也因为德黑兰会议的顺利召开,提升了自身的国际形象和国际战略地位。
【参考资料】《国际关系辞典》《世界史》《再见伊朗——从巴列维王朝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