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报|村庄说,诗歌是一种骨血之恋

征 稿 公 告

中国诗歌报在明年准备出版一本《诗歌创作谈.教你如何去写诗》,来稿字数不限,邮箱zgsgb2@126.com,采用后,赠送一本给作者作为报酬。

【作者简介】:朱梅英,网名静默的村庄,中国诗歌报第三临屏诗创作室主编。有作品入选《中国短诗精选》《诗谱》《李锋评诗》等,热爱生活,喜欢诗歌,摄影,旅游。初心不改,愿在尘世里遇见最美的自己。

诗歌是一种骨血之恋

文/村庄

对于诗歌的喜好已久,或许是从小就种下的因吧,换句话说:就是“骨子”里的事。从小到大我都是在自卑,孤寂中度过的。我发现总是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总是跑出常人的圈子,一个人放逐在大自然当中。总感觉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心里的话也无处去诉说。那时候的我,游走在自己的世界里。父母也是忙的顾不上我们,我们是放养的一代,这也造就了我的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艺术的一点临近。

小时候是贫瘠的,也是幸福的,能自由自在的奔跑在大自然中是多么快乐。也许是天性使然吧,和那些草呀,花呀,山呀,甚至于泥巴,泥塘都感到很亲切,好像自己的亲人,我有什么心事,什么话都跟它们说,和小爬虫,蜻蜓,蜜蜂,小蝌蚪等在一起感觉很自在,不必担心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

真正意义上喜欢文学,是上学后认识了一些字开始的。那时物质贫乏,生活单调,家里一穷二白,温饱吃穿都是问题,更别说精神上的满足了。买本小人书或者故事会什么的都很难,如果能借到一本喜爱的书,那简直好像借了人家的命一样爱惜。一定是一口气看完了,也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我想,写作就是先从喜欢阅读开始的吧。因为喜欢,因为爱,我们就做了别人眼里的“痴癫傻”之人。到底有多爱有多喜欢呢?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为了读一本书,羊吃了别人家的麦田;为了看一本书,烧糊了饭;为了买到一本书,宁愿饿好几顿;为了一本书,躲在厕所里而不闻其臭;去上厕所拿一张报纸看,居然会忘了上厕所本来的目的。有没有三更半夜爬起来,就只为写一句脑子里突然出现的诗句,有没有入戏太深,以至于到了忘我的地步。有没有看到一件作品又哭又笑,这种体验也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因此,也无怪乎人们调侃诗人是一群“神经病患者”了。

如今网络公众号泛滥,一些人每天刷屏晒这晒那,垃圾充斥着我们的世界,也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我觉得,写作就和吃饭是一样的,首先要有饥饿感,要有欲望。吃的欲望就是写作的欲望。有人常说,写不出东西,你每天处心积虑,闭门造车能写出好作品吗?一定要去广阔无垠的生活当中去体验,去实践,这是创作的源泉。在文字饱和的现代,适当的饿饿没什么不好。

我一直认为,写作首先要使自己身心愉悦,身心合二为一的境界,以人为本就是这个道理,无为写作既是有为。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也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不可以为了名为了利而去写作。写作其实就像谈一场恋爱,我这里说的并不是要实践身体写作,而是要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欣喜。要有爱的前奏,也就是情趣,你得有爱的共鸣。

生活即诗,一定记得随时随地随记随写。万物有灵,关注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的一切。自然与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贴近生活,着眼于熟悉的场景。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音符一件小事都能激发写作的欲望,也是扑捉素材的基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延伸出去就是一件作品。

我特别喜欢灵感来时的那种写作。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一笔而就。灵感转瞬即逝,一定记得要紧紧抓住这美妙的时刻。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永远不要在别人的嘴里去找寻自己。大多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种场景:就是身边人会劝说,读书是孩子们的事,你们的任务是把日子过好,把老人孩子照顾好,把工作干好,没事了别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大多数人认为写诗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人。他们永不会体会到我们正经历的美妙的体验。

一件好的作品要耐人寻味,要精雕细琢,要去慢慢入味,得耐得住时间的考验,也许十年,也许一辈子。有人说,写着写着就迷失了方向,写着写着却不会写了。在大山里生活的人可能会感受到一种情景。在山底是一种景致,在半山腰是一种景致,在山顶是一种景致。看风景的人,同时也是风景里的人。

古人有云: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是庸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是俗人,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才是智者。山山水水纠缠到最后究竟孰是孰非没有定论,只是那条线也跳来跳去不见了踪影。还是佛祖的训诫能指点迷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中有佛法何必有佛珠?这就像辩证法的否定--肯定---否定每一次否定都是前进一个境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靖居和尚)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第一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怀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新鲜,用童真对待万事万物,看到的是实物,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第二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时,已经知道了事物后面的诸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似真还假。这时很容易迷失,彷徨,痛苦,挣扎。多了对现实的一份理性与思考,山不再是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第三境,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反醒,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要放弃什么,这时,山水已有了另一种内涵了。

写作和做人其实是一码事,诗品如人品。事实上,写作就是一场修行。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抱有欣赏之心的人,心灵也是最美的。

提醒一点,不要把自己当一个诗人来看待。要确切的知道写诗到底是为了什么?诗歌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一件作品写出来,如果只是一堆烂泥,还不如不写。表现心情的写作终归是日记。诗歌须得是一束穿透心灵的光,给人以指引,就像海面上的一盏灯塔,原野里的一束火把,夜空中的星宿,总要给人以慰藉和安抚。最是那对人间的怜悯之心才是大情怀。

对于诗歌语言上的表达和把握,因人而异,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诗歌的语言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精神魅力。怎样去把握语言的流畅,语速的轻重缓急,就是要把握感情起伏的点。有的作品语言新颖别致,有的作品厚重余味悠长,有的作品活力十足,激情无限…但不管以怎样的表达方式,一定是要有真情实感在里面。哭就是哭,笑就是笑,别别人哭爹你瞎挤眼泪,那就只能是假的掉牙。只有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了,才能痛彻领悟,才不会假大空地使劲卖弄。比如说,那些口号式的呐喊。“啊!祖国,我爱你”“啊!妈妈,我爱你”这些从某种意义上不称之为诗歌。

诗歌必须得有血有肉有骨头。必须要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主张。即使我们不能做到丰满,也要做到有风骨。一个人是一种态度,一千人就是一千种中态度,但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把花栽到窗台上是一种景致,把树栽到土里也是一种景致。写作不是炫耀,不是名利。只有稳扎在生活的土壤里,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成为一把利器,这也是诗歌的存在意义。

2018.6.28初稿于中国诗歌报杭州主编副主编(采风)推进会之前,2018.7.17整理并定稿于兰州。

投稿中国诗歌报须知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投稿栏目

一、【什么叫好诗】栏目

1、诗歌作品以文本说话。

2、行数为30行以内。

3、原创作品

4、作者简历,个人图片若干

二、【大话诗坛】栏目

1、正能量且有意义的诗歌杂谈。

2、摒弃板着脸的文本,诙谐中让诗友得到启迪。

3、原创作品,字数不限

4、作者简历,个人图片若干

三、【以诗会友】栏目

1、不论高大上平台或草根平台都可以推荐

2、每期6至8人作品为宜

3、原创作品

4、每个作者简历和图片若干

四、【某某方阵】栏目

1、以省或以市或以县为主,集中展示当地优秀诗人作品

2、每期6至8人作品为宜

3、原创作品

4、每个作者简历和图片若干

五、【新诗语】栏目

1、提出对新诗的独到见解

2、新诗今后发展的走向

3、如何振兴新诗

4、原创作品,字数不限

5、作者简历,个人图片若干

六、【你写我评】栏目

1、诗评人点评任意作者作品

2、以聊聊数语,甚至50到60字进行简评

3、原创作品

4、诗评人和作者简历,个人图片若干

5、以点评3到5首作品为宜

注:1、以上栏目投稿作品均须通过编辑审定后,方可在平台刊发。2、作品15天内没有采用的,说明作品文本不适宜刊发,请投往他处。3、优秀作品刊登在中国诗歌报纸刊。4、投稿统一邮箱为zgsgb2@126.com

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平台

中国诗歌报属下天安门文学平台

中诗报朗诵中心

中诗报诗词创研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