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你的山水画总是显得死气沉沉、没有神韵?不会“落点”导致
【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山水画学习和训练,慢慢就会笔墨线条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也知道高质量的笔墨线条训练方法。可是,一旦自己创作,其画面老是显得死气沉沉,让人看了昏昏欲睡。其实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很正常的,是山水画家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导致画面灰暗无神,死气沉沉的关键原因是不会“落点”。本文针对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或许能带给你一定的帮助和启发,欢迎诸方家不吝赐教!
关键词:山水画;落点;用笔;线条;笔墨;
五代 董源《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1
一、何为山水画之“落点”?
所谓的“落点”,主要是针对中国画创作而言,西方绘画没有“落点”之说,属于用笔范畴。具体而言是指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向画面或空白纸面铺天盖地的“打点”作画的一种笔墨技法。
历代谙熟“落点”之术的画家数不胜数,高手太多。但真正“落点”大家却不多,只有五代董源、北宋米芾父子、元代黄公望和王蒙、明代沈周、清代龚贤、近现代黄宾虹这几位而已。
五代 董源《潇湘图》故宫博物院藏局部2
二、高质量的“落点”是怎样的一种笔墨体验?
1、恰到好处,符合阴阳之道。
在山水画用笔用墨过程中,真正达到高质量的“落点”,对于画家的要求是极高的。如果画家的综合素养不行,文化底蕴浅薄,那么他作画时的“落点”,一定是粗俗不堪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作画是画家心迹的外在表现,有何种境界的内心,必然会导致什么样的笔墨。
真正高水平的“落点”,确实是符合阴阳之道的,恰到好处,看不出一丝毫的人工痕迹,宛如天造,纯任自然。
如果你还抱有怀疑的态度,请你悉心品读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你就会被画面的这种有意无意的“点子”所折服。这些点子看似非常随意,铺天盖地的打入画面,整体给人一种浑然散淡的视觉享受。其点子的疏密聚散、浓淡枯湿等总是显得恰到好处,非常自然。不得不说,董源的笔墨“落点”功夫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北宋 米芾《春山瑞松图》 2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2、圆浑厚实,苍劲有力,灵活多变。
大家别小看这些“点子”,往往是画家笔墨功夫的一种自然展现。鉴赏一幅作品的真假,通过“落点”就能看明白,每一位画家的笔墨功夫是不一样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鉴赏家,不需要观赏完整的画面,通过画面一角的“点子”就能判断是哪一位画家的真迹或赝品。
历代山水大家的笔墨点子是浑圆厚实的、是苍劲有力的,这种笔墨功夫,仿作是完全模仿不来的。“落点”最能体现画家的作画性情,是画家内在修养的一种间接反映,仿作只可仿其大概的外形,而内在的神韵是无法模仿的,是画家骨子里生来就有的东西,如何能仿?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