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影子(6):封建与秦制
我们常说,中国有漫长的封建史,阻碍了历史的发展。但现在历史学界却也有一个获得了越来越多认可的观点:
以分封为标志的封建制,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秦朝起,就基本结束了。
怎么理解呢?
比如周朝是典型的封建制。周朝建立后,周天子把有功之臣和自家亲属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比如把姜子牙分封到了齐地临淄,始有齐国。各诸侯尊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是天下的老大,但周天子对各封国内的事务是基本不插手,也基本插不了手的。周天子的实际权力非常有限。
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后,除了继续采用商鞅那套以打仗为导向的“耕战”体制外,又废封建,采用了丞相李斯设计的、以加强集权为导向的郡县制。
“耕战”体制,郡县制,再加上以隔绝信息直至焚书坑儒的一整套管理体制,被称为秦制。
秦制,与封建制,当然是大大不同的。秦制之下,皇帝名义上拥有天下一切,权力可以说是无限大了。
正是在秦制之下,秦始皇,以及后来隋朝的杨广,才可以动用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修长城,修阿房宫,修始皇陵,修大运河,建东都洛阳,并四处征战……而且他们的后宫美女,都在1万人以上。
但看似拥有了天下一切、管理极为严密的秦王朝,二世而亡,在短短15年内便灰飞烟灭,却也给后来的皇帝们提了个醒。
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后,总结秦朝的教训,觉得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在采用郡县制的同时,又辅之以分封制,把一些刘氏子孙封到不同的地方去做诸侯王。
到了汉景帝时,一些地方的诸侯王开始坐大。汉景帝想削诸侯王们的权,就发生了“七王之乱”,
刘邦的子孙们之间,打了个你死我活。
后来的朝代,又吸收西汉的教训,在主流上采用郡县制,偶尔又会翻出些分封制的浪花。
到了明朝,朱元璋白手起家夺得天下后,又觉得外人都靠不住,对朱氏江山最忠心的肯定是朱氏子孙啊,便在采用郡县制的同时,分封自己的25个儿子为藩王,并制定了制度,要让自己的子孙永世为王,永远吃俸禄。
但出乎朱元璋预料的是,在优越的环境中,他的子孙繁殖速度太快了。
到明朝的第九个皇帝明孝宗在位的时候,分封在山西的庆成王,已经记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子孙了。后来朝廷派人替他查了查,这位王爷已经有94个子女,163个孙子,510个曾孙子。再加上妻妾们,庆成王府中的正式皇族就有1000多位……
差不多同时,另一位王爷,凑够了100个儿子,其中除了一个将继承他的王位外,另外99人将被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之类,并享受相应的待遇……
这些皇N代们不用干活就能有固定的收入,而且收入远远高于普通人。
到明朝末年,这些皇族、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孙,已达到了好几十万,有人认为甚至超过了100万。
这些皇二代、皇三代、皇十代、皇N代们越来越多,地方官也不敢惹,老百姓也实在养不起了。
皇N代们比较多的地方,比较典型的,像山西,每年的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皇N代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地区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皇N代们的是192万石……
而普通百姓的收入,连交税赋都不够了,活不下去了,于是起义四起。
丢掉了饭碗的李自成,最终成为了灭亡明朝的那个人。
朱氏子孙,没有成为保卫朱氏王朝的柱石,反而成了压垮朱氏王朝的稻草。
不知朱元璋地下有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