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朱俊明:济渎庙的故事
5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25】
济渎庙的故事
河南郑州 朱俊明
石君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得益于其细致入微的观察,把一座看似不起眼又不上星级的济渎庙硬是讲的令人神往。撩拨的哥几个恨不能立即前往一睹为快。庚子冬月的一天,哥几个冒严寒专程前往济源一探究竟。
济渎庙坐落在济源市区西北方,偌大的一座古建筑院落,冷清的只有屈指可数的游客。看介绍:此庙修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建筑布局呈“甲”字形,现占地八万余平米。前为殿堂庙宇,后为宫院水榭,是一处富有诗情画意的北方古典园林。看山门气派壮观,上悬一匾“济渎庙”三字。按石君交待细数门钉竟是七纵七横,在尚未成定制的隋朝初年(门钉定制是在清朝),竟用这么多的门钉,可见其等级之高。门有楹联:位尊四渎泽华夏,福永千秋济众生。点明了此处之尊贵,不由地使哥几个肃然起敬。
何为“济渎”?济,济水,一条古河流;渎,独流入海的河流。古有“五岳四渎”之说,四渎:即南渎长江,西渎黄河,东渎淮河,北渎济水。济水因其特殊地位被尊称为“北渎大济之神”,享受帝王祭祀。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祭祀方便,把地处漠北遥远的北海(俄,贝加尔湖)龙王迁址于此。在济水源头修建了龙池和北海池,以及供奉北海神的北海祠和龙寝宫。后又晋封济水为“清源公”。到宋朝徽宗时又加封济水为“清源忠护王”。就是这样一条河流竟一再被帝王册封,享受历朝历代皇家祭祀,并成礼仪定制。尤其是历朝历代但凡遭遇国家大事,都要向济水神祭告。祭祀一直延续到清朝,从未中断。四渎之中只有济水享有此殊荣,被称为四渎之首,是其它水系无可与其比肩的。足以说明济水之重要、地位之显赫。
据史料记载:济水发源于太行山的王屋山下,地下涌泉自流而成。有诗为证: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伏泉数眼沸,平地流清通(唐,李颀)。泉水停畜时晶莹澄澈,月映潭空。奔注时万眼汇流,雪浪滔滔。汇集成济水一路南下直抵黄河,遭遇邙山阻隔而掉头东去。济水神奇之处就在于曲折经历,三次与黄河相交均是地下穿越,虽相交而不受其浑浊污染之干扰影响,独保自身之清澈。这就是史书上被津津乐道的“三隐三现”之说。济水不畏万险,奔流不息,一清到底。也正是济水清澈,滋润一方,流域呈现人畜旺盛的景象。孕育了灿烂的仰韶、龙山和大汶口文化,滋润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夏王朝的首都“平城”(现济源市辖区)。呈现了济水流域千年繁荣,成就了数座城池:济源,济水之源;荥阳(荥泽),济水汇集成泽;菏泽,济水所汇成泽;济宁,济水安宁祥和;兖州,因济水而得名(济水又称沇水,沇、兖古时通用);平阴,位于济水之阴;济南,位于济水之南;济阳,处于济水之北等州府。济水温润高洁,滋润万物让白居易(唐)临水而叹:自古称一字,高洁与谁求?唯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济水的这种含贞自洁,威武不屈,高尚自清的品德,引众多文人雅士争相著文歌咏。正如庙内一楹联:江河因功显,济水以德著。
济渎庙,因唐太宗把北海龙王迁址于此,故又称为“济渎北海庙”;因册封济水为“清源公”,又称“清源祠”;因庙内有一“天下第一洞天”石刻,山门上原悬挂的是“清源洞府门”匾额。可惜毁于战火,已不见踪影。济渎庙历经唐、宋、元、明历代扩建,鼎盛时期规模达33万余平米,殿堂庙宇达400多间,道士多达上百人。香火缭绕,千年兴盛。从规模地位上比,远超其它水神庙,堪称天下第一水神庙。
哥几个兴致勃勃地对庙内的一景一物都充满了好奇。御碑亭,亭内是大明诏旨碑。碑高5·5米,宽1·7米。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名山大川及各地城隍等神号而颁布的圣旨。其中就有济水封为“北渎大济之神”。此碑保存十分完好,字迹清晰,一字不缺。字体工整,遵劲有力。是我国现存已知保存最好最大的一座明太祖御碑。据传:当年乡民为保护此碑免遭战火毁坏,深埋地下。直到重整济渎庙,才掘出重见天日,可见民众力量之伟大。
一棵古朴沧桑的古柏,据传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奉命镇守此处时,把自己的钢鞭悬挂在这棵柏树上。五代后汉皇帝为追念其功绩,便封此树为“将军柏”。旁边有一石碑,碑文是古人题诗:满地风霜空凛凛,凌云节操愈苍苍,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目前这棵经历千年有余饱经风霜苦雨的老树,依然是老干扶疏,新枝茂密。俨然像位老英雄那样挺拔屹立,威风凛凛,忠实地守护着济水之源。难怪有诗句感叹道:济渎庙里将军柏,暴风腥雨总不移。
喜爱书法的刘君和马君突然大声惊呼道:快看呀,这是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是元代著名大书法家,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书法碑文十分罕见。在此见到怎不引起发烧友的惊呼?两人又是拍照,又是抚摸比划,爱不释手。张君喜爱猎奇,详看碑文内容是一则生动故事:相传汉朝时某年天下大旱,济源人李继安经商路过洞庭湖君山庙,进庙上香祈福。突现一红衣人,将一封信交他说:济水源头有一龙池,池旁有一石头,用信敲击石头,济水神便出。这是一封玉帝令济水神行雨的诏书,遵守照做不得有误。李继安返回济源,按照红衣人的吩咐,将信交付济水神,果不其然天降大雨,解除了旱情。经张君生动的讲解描述,哥几个不但赞赏赵孟頫的书法,还为赵孟頫能为百姓著书立传而钦佩。
欣赏完赵孟頫的书法,回首就看到了来时石君反复交代要仔细观看的石雕“天下第一洞天”六个大字。六个大字横嵌在长生殿的高台石壁上,是元朝大学士许有壬写的。该题额原在王屋山紫微宫前,因艰于祭祀,搬迁至此。据传,六个大字分别雕刻在三块青条石上,在搬迁过程中,不慎将刻有“第一”的这块青条石毁坏。而“第”字严重损毁,难以复原,只得由他人仿写替代。至今仍然可以看到“第一”二字不在一块石头上,“第”字石色较暗。由于有石君的事前嘱托,哥几个正看不辩真伪,右侧斜观也很难分辨差异。左侧看时一阵惊呼:果不其然,从左侧看明显“第”字略小而极不合章法。真可谓真真假假难辨识,慧眼才能辩真伪。
庙的后院就是龙池和北海池。细观水平如镜,不见泉涌,这是济水源头吗?哥几个不由地疑惑感叹岁月沧桑。失望之机回首四望,看到树荫下立一奇石,才骤然发现奇石的平面豁然刻着“济水之源”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原来这就是历史上名扬天下的济水源头。虽不见泉涌,但是源头确切无误。哥几个也不虚此行。拍照留念是必须的。
哥几个前后左右把济渎庙转了个遍,唯独没有看到所谓的“佛、道合一”的物件。这可是来此重要目的之一。幸好通信方便直接与石君视频询问。在石君的直接指挥下,哥几个兵分四路,围着龙池和北海池转圈寻找。果不其然,在龙池新加装修建的水泥制品的护栏中,有一段约有1·5米长是镶接的古护栏。这段古护栏如不留心观看,很难引起注意。古护栏年代已久,时间无从考证。护栏是用一整块青石镂空雕刻,图案分上下两部:上部雕道教代表物“净水瓶”;下部镂空雕佛教代表图“卐”字四联。就是这不起眼的一段古护栏曾引起了我国考古界的关注。据说一位北大考古教授看到后很是激动,因历史上早已存在着佛、道两教和谐相处的事实,但唯独缺少实物佐证,没想到在此发现。张君不由地抚摸着被岁月溶蚀的表面斑驳的古护栏一番评说,此发现是不是寓意着当今社会之和谐?
望着仍然清澈的龙池和北海二池,哥几个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像济水这样一条恩泽华夏的河流,竟消失的无影无踪。济水的消失与黄河的霸道分不开。历史上黄河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肆意翻滚狂虐,数次侵占济水河道。最终济水被黄河无情吞没,消失在浊浪滚滚之中。不由地感叹历史无情,沧海桑田。曾经的兴旺繁盛,已成云烟。据当地百姓讲,目前济水只剩有一公里长,在济源市内就注入蟒河,蟒河又汇入黄河。济水功绩位尊四渎之首,只能留下美名供后人凭吊,孤独一座济渎庙述说着昔日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