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太极拳祛病养生、强身健体效果的最佳方法

​     有效提升太极拳祛病养生、强身健体效果的最佳方法

作者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中学退休教师  王彦龙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普及、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意识普遍增强。作为健身运动之一、群众喜闻乐见的太极拳运动的开展也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学练太极拳的行列,运动水平也不断提升。我们学练太极拳,绝大多数人的目的就是祛病养生,强身健体。如果在学练太极拳套路时,行拳过程不停留在动作的连贯性上,打拳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那么,祛病养生、强身健体的效果就会倍增,太极韵味就会即刻凸现出来。

我们平时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打完几套太极拳后,有的人身体已发热,甚至已微微出汗,但手指依然还是冰凉,尤其是到了冬天,有时还觉得有点冻僵,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除了个别人先天阳气不足外,就是行拳过程中打拳不流畅,气血不能顺利到达手指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提升太极拳祛病养生、强身健体的水平,我们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就不能只停留在动作的连贯性上,更要注重行拳的流畅性。

打太极拳动作的连贯性是指,打一套太极拳时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不停顿地打下去。而行拳的流畅性则是指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动作在连贯的基础上,柔和而不僵硬,过渡自然而不造作,劲力流动畅达而不滞塞,整个拳势如行云流水,恬静顺达。我们学练太极拳在连贯性的基础上,进而能体现出它的流畅性,那我们学连太极拳就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笔者根据太极拳前辈们的理论,再结合自己30余年的练拳体会,谈谈如何学练太极拳,才能体现出行拳的流畅性?

一、排除杂念,神定气清

在打太极拳套路前,做预备活动时,不要和拳友拉家常,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力求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神定而气清,这样打拳时就会全神贯注,恬淡神守,意气绵绵。

二、过渡舒缓,衔接自然

一套太极拳是由若干个动作,按照拳路规则要求,组成的有机的整体。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要求自然、舒缓。以简化24式为例来说明,起势完后是野马分鬃,左右野马分鬃共做三次,第一次做完后,身体微向后倒'重心后移),左脚尖外撇,身体微向左转,接着身体又向前靠(重心前移),同时右脚轻轻提起,缓慢移到左脚旁,脚尖点地(或悬空),右手和左手缓慢移动在左下侧成抱球状;身体再微微右转,右脚提起,缓慢向右前方迈步,轻轻落地与左腿形成弓箭步,同时右手向前,左手向左下采做第二次右野马分鬃。第二次到第三次的过渡与前面的过渡相同。从这里可以看出,打太极拳时,动作与动作的过渡要舒缓柔和,身法、步法、手法要协调自然,提脚要轻起轻放,"迈步如猫行",提起的脚要缓慢移动,腾空时间尽量延长。负重的腿在立身中正的前提下始终要稍稍弯曲,不要站的太直。

三、关节放松,拳势圆活

全身主要关节的放松,有利于行拳的流畅。放松关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走出想一下就能放松的误区,譬如,放松脊柱、腰和胯,两腿要稍微弯曲,屁股要有向下坐的趋势;放松颈椎,两肩要有下沉感,头顶百会要有如线上提感;放松肩关节,两肘要微微下垂;放松腕关节,两掌要稍微下垂等。具体的讲如打杨式85式太极拳的时候,其中做平云手这个动作时,指掌、肘自然微微下垂,腕关节和肩关节就放松了,气血就能顺利到达指掌了,能量到了,手也就不冰凉了。如果在起势和作平云手等一系列平举胳膊动作的时候,掌、肘、肩都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看起来很平直,那么,肩关节、腕关节就放松不了,这就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影响了气血畅达指掌而温煦指掌的功能,于是就出现了前面提到的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在行拳过程中,要注意放松全身的主要关节,关节放松了,拳势也就圆活了、流畅了。

四、劲力流动,汹涌不断

太极拳的劲力是发于两足,主宰于腰,通过脊柱运于肩,送于臂,达于拳(掌)。两脚用力蹬地,地面的反作用力就由下而上,节节贯穿,汹涌不断。在行拳过程中,随着两腿虚实自然柔和的转换,身法、腿法、手法三者协同运动,劲力就会在全身有规律的汹涌澎湃,连绵流畅。

总之,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浑然在一起的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缺一不可。学练太极拳,若能从这几个方面,慢慢体会,细细领悟,就能掌握一些打拳的技巧,明白其中的一些拳理,行拳自然而然就流畅顺达,连绵不断,那么,全身的血脉循环就会畅达而不滞塞,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会有序而不紊乱。这样就会出现病去而身健,体强而不老的喜人景象,幸福的乐园就即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拳友们,努力奋斗吧!这只仅仅是笔者一点粗浅认识,望各位前辈、同仁,海涵、斧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