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摘要 I 甘草酸和克氏原螯虾、酶制剂、益生菌与尼罗罗非鱼、牙鲆幼鱼、黑水虻和欧洲海鲈幼鱼

本期主题

甘草酸和克氏原螯虾

酶制剂、益生菌与尼罗罗非鱼

牙鲆幼鱼

黑水虻和欧洲海鲈幼鱼

不同植物和动物蛋白饲料和牛磺酸含量

甘草酸能提高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反应、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抗病能力

甘草酸(GA)是一种有效的抗病毒剂,在人类和动物中被广泛使用。然而,尽管病害给甲壳动物带来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但关于甘草酸在甲壳动物中的应用研究却非常罕见。

本文研究了甘草酸对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生长性能、免疫反应、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抗病能力的影响。

将900只健康、等重的小龙虾随机分为6组进行饲养实验,实验时间为60天:GA25、GA50、GA75、GA100和GA150组分别饲喂添加25、50、75、100和150 mg/kg甘草酸的基础饲料,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75-100 mg/kg GA组的小龙虾最终体重(FBW)、增重(WG)和特定生长率(SGR)增加,饲料转化率(FCR)下降(P < 0.05)。

与对照组相比,添加75-100 mg/kg GA组的小龙虾血淋巴中的总血细胞数(THC)和酚氧化酶(PO)含量明显增加。

此外,小龙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溶菌酶(LZM)活性都显著增强。而与对照组相比,添加50-150 mg/kg GA组的小龙虾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显著下降(P < 0. 05).

此外,50-100 mg/kg GA可下调小龙虾体内bax的表达,上调bax抑制剂-1(bi-1)、toll样受体(tlr)、凝集素(lectin)、核因子kappa-B(NF-κ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P < 0.05)。

此外,添加50-150 mg/kg GA可以降低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小龙虾的死亡率。这些结果表明,以50-150 mg/kg的最佳剂量添加GA,可以提高小龙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反应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酶制剂(植酸酶和木聚糖酶)、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组合对尼罗罗非鱼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影响

过去几十年来,在水产饲料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植物成分来替代鱼粉,导致非淀粉多糖(NSP)和植酸盐水平上升。降解非淀粉多糖和植酸盐的酶和益生菌已经得到广泛研究。

它们可作为处理水产饲料中非淀粉多糖和植酸盐水平增加的工具。然而,结合益生菌和酶的研究在鱼类中很少。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酶制剂和益生菌以及它们的协同作用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影响。

测定参数有:生长;营养物质消化率;身体组成;能量、氮(N)、磷(P)和钙(Ca)的平衡。根据2×2的析因安排,设计了添加或不添加混合酶(植酸酶1000 FTU/kg和木聚糖酶6000 U/kg),以及添加或不添加益生菌(三种解淀粉芽孢杆菌株(B. amyloliquefaciens),60 mg/kg饲料)的饲料。

形成了没有酶和益生菌的对照组(CON-CON)、酶处理组(ENZ-CON)、益生菌处理组(CON-PRO)和同时使用酶和益生菌的处理组(ENZ-PRO)。

总共使用了16个鱼缸(4个重复/处理),每个鱼缸有35条鱼(平均初始重量39 g)。鱼被限制性地喂食等量干物质,持续42天。酶制剂(P<0.001)和益生菌(P<0.05)在单独应用时都改善了罗非鱼的生长(g/d)和饲料转化率。

酶制剂和益生菌的组合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转化率有相互影响(P < 0.05)。酶制剂对生长的改善程度大于益生菌,而酶制剂和益生菌的组合并没有进一步提高生长。

CON-CON对照组的饲料转化率最高(1.33),CON-PRO处理组的饲料转化率略低(1.27);使用酶制剂的两个处理组(ENZ-CON和ENZ-PRO)罗非鱼的饲料转化率最低(1.11)。添加酶能提高所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P < 0.01),而益生菌提高了罗非鱼脂肪的消化率(P < 0.01)。

此外,酶的添加增加了P沉积(mg/d),N沉积(mg/d)和N效率(P < 0.001)。益生菌影响了鱼类维持的能量需求(kJ/kg0.8/d;P<0.05)。饲料中补充酶制剂或益生菌对测量的参数有积极影响,但酶制剂和益生菌的组合没有协同作用。

对牙鲆幼鱼挤压饲料中三种不同来源的膳食淀粉的评价

评估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的总体表现和健康状况,以及它们对含有小麦粉(WF)、土豆淀粉(PS)或玉米淀粉(CS)作为饲料中碳水化合物来源的三种等氮等脂的挤压饲料颗粒的反应。

在2周的适应期后,每种实验饲料喂养三组鱼(16.6±0.01g),投喂至饱腹,喂养8周。挤压饲料颗粒的物理质量测试结果显示,饲料中加入PS可以显著提高挤压饲料颗粒的水稳定性。

此外,PS和CS饲料的体积密度明显高于WF饲料。然而,用这些实验饲料喂养幼年牙鲆,它们整体性能并没有发生任何明显变化。饲喂PS和CS饲料的鱼,其血清溶菌酶活性明显高于饲喂WF的鱼。

WF和CS组的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PS组。与喂食WF饲料的鱼相比,喂食PS和CS的鱼肝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包括SOD2、EPX-L、TNF-L、IL-6和TIPRL。

然而,有趣的是,在脾脏中发现了相同基因的反向表达模式,在PS和CS组中发现基因的表达水平低于WF组。

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使用PS制成的挤压饲料颗粒的物理质量明显高于WF或CS,但这些淀粉来源都不能显著影响牙鲆的性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PS和CS组诱发免疫反应的潜在长期结果。

饲料中黑水虻预蛹粉对欧洲海鲈幼鱼在保存期的肝脏氧化状态和鱼片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评估了用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预蛹粉(HM)替代鱼粉(FM)对欧洲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幼鱼在保存期的氧化应激指标和鱼片质量的影响。用0%、6.5%、13%和19.5%包含水平的黑水虻预蛹粉分别代替0%、15%、30%和45%的鱼粉。

饲养62天后,在取样时(T0)和 2/4℃储存三天后(T3)对鱼片质量特征进行分析。在喂养试验结束时,鲈鱼肝脏脂质过氧化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下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中间HM水平时下降,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不受饲料中HM水平的影响。

与饲料无关,储存时间并不影响鲈鱼体表和鱼片(背部和腹侧区域)颜色,而在饲料HM包含水平最高时,鱼片的pH值更高。生物统计学特征、鱼片产量、鱼片近似成分和肝脏脂肪酸(FA)概况不受饲料处理的影响。

除了总C18脂肪酸在两个中间HM水平时有所下降,鱼片脂肪酸分布也不受饲料或储存时间的影响,在以HM为基础的饲料中鲈鱼n-6 PUFA含量较高,总n-3 PUFA随着饲料中HM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以及在T3分析中,鱼片脂肪酸谱也不受饲料或储存时间的影响。

n-3/n-6比例不受饲料的影响,但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二十二碳五烯酸(DPA;22:5n-3)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与饲料处理无关。鱼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提高,但随着饲料中加入HM而降低。

总的来说,用HM替代鱼粉,最高可达19.5%(占饲料总蛋白的22.5%),不影响欧洲海鲈的鱼片质量特征和保质期,同时能够降低鱼片的脂质氧化。

比较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饲料对有名锤形石首鱼幼鱼的生长和牛磺酸存留情况

我们进行了一项为期70天的试验,以评估饲料中蛋白基质(豆粕或家禽副产品粉-PBM)对有名锤形石首鱼(Atractoscion nobilis)幼鱼牛磺酸功效和保留的影响。

饲料中含有40%的蛋白质和12%的脂质,牛磺酸的添加率为0-1.37%。在试验过程中,每天给幼鱼喂食4-8%鱼重的饲料。

测定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和牛磺酸存留,并使用以饲料类型为协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生长参数)或以饲料类型为协变量的二次模型(牛磺酸存留和沉积)进行比较。

牛磺酸水平相似条件下,与主要以PBM为蛋白质来源的饲料相比,喂食大豆蛋白的鱼的增重百分比、存活率、每条鱼摄食的饲料和热单位生长系数(TGC)较低。

不管喂食何种饲料,牛磺酸水平与鱼的平均最终重量、增重、增重百分比和TGC呈正相关,而与饲料转化率(FCR)呈负相关。根据全身沉积计算,幼鱼对所有饲料、PBM饲料和大豆饲料的牛磺酸需求量分别为1.18%、1.21%和1.03%。

这些结果表明,蛋白质来源不影响石首鱼的牛磺酸需求量,并表明用大豆饲料喂养的石首鱼TGC或生存率降低,并不是牛磺酸缺乏导致的,还需要调查其他因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