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中医黄仕沛使用半夏厚朴汤经验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我们从原文看会产生以下两个疑问:
1, 半夏厚朴汤治疗“咽中如有炙脔”,那么“咽中如有炙脔”是什么症状?
2, 半夏厚朴汤为何出现在妇人杂病篇?
所谓“咽中如有炙脔”,即《千金要方》中所说的:“胸满,心下坚,咽中帖帖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医宗金鉴》称之为梅核气。此证主要是咽喉的异物感,咽痒、咽痛,咳嗽等不适,甚至由此引起胸闷、失眠等。
“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可以是器质性的,如喉源性咳嗽,喉炎,咽中就会有这种不适的感觉。并伴有干咳频频,痰少,色白,稍有刺激便引起咳嗽,讲话吸气时,吸入冷空气或者粉尘时,睡眠醒来时,皆会引发咳嗽。
当然“咽中如有炙脔”也可以是精神因素引起的。患者老是觉得咽中如有物阻,肢冷,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的症状,而这样的症状多见于妇人,所以半夏厚朴汤出现在妇人杂病篇就不足为奇了。
《局方》称半夏厚朴汤为“四七汤”或叫“七气汤”,谓可治七气(寒、热、喜、怒、忧、愁、愤)。可见,此方是治疗精神症状的效方。
半夏厚朴汤之所以可以治疗上述症状,其关键在于半夏。此方用半夏一升,在仲景使用半夏的诸方中算是次大量的方(最大量是大半夏汤,用半夏二升)。
下面请看半夏的药证:
1, 利咽
试看仲景的以下两方,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这两方都是仲景治疗咽痛,咽中溃烂的。
仲景用半夏皆为生半夏,看这两个方的煎煮法;只是将半夏"洗"去粘潺后,煮三沸,只煮三沸,半夏尚未全熟,所以仲景所用的半夏并不是今天所用的,制得性味全无的法夏。半夏治疗咽痛,咽中溃烂,可能主要就是靠半夏对咽喉局部粘膜的刺激,以达去腐生新的作用,由何得知?试看两方的服法,苦酒汤是“少少含咽之”,半夏散及汤是“少少咽之”,这样做就是要延长药物在咽喉的停留时间。当然这两个方证的"咽中伤,生疮"并非一般之咽喉红肿,要求半夏的作用也与其他方用半夏不同,因此煎法不同。
除了上述几个方,麦门冬汤“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此方中的半夏也有利咽的意思。
由此可见,半夏厚朴汤也是治疗咳嗽、咽痛的效方。此方也是服四次,日三夜一服,估计也是要增加药物对咽喉局部的作用时间。所以,黄仕沛老师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喉源性咳嗽时,也常嘱患者含咽之。
2, 止呕
半夏多配姜以止呕,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等。
3, 治疗痰饮
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
4,安眠
《内经》半夏秫米汤。《灵枢·邪客》篇治“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至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吴鞠通医案》亦载有多例不寐,用此方取效。
再看仲景以下两个含咽半夏的方,都是治疗失眠和其他一些精神症状的。甘草泻心汤,“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主要是焦虑抑郁的表现,这样的患者也必定有失眠。
由此进一步证实,半夏厚朴汤中的“咽中如有炙脔”,除了器质性的情况外,也可能是一种有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症状。
黄仕沛老师用半夏治疗失眠,半夏多用至45g-60g。
半夏厚朴汤用于治热象不显的喉源性咳嗽,黄仕沛老师多配合桔梗汤和诃黎勒散治疗。《伤寒论》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仲师的诃黎勒散是治疗下利的“气利,诃黎勒散主之。”黄仕沛老师以诃黎勒散治疗咳嗽,主要源于刘河间《宣明论方》的诃子散,此方便是甘桔汤加诃子,治咽痛声瘖,失音不能言语。
《丹溪心法》中又有诃子散(诃子、甘草、桔梗、木通),治咳嗽,声不出。
黄仕沛老师常规以半夏厚朴汤加诃子、甘草、桔梗。治咽源性咳嗽。咽源性咳嗽者,热象不显,干咳频频,痰少,说话,迎风,或在空调机前其咳便作。很多久咳不愈,误为支气管炎者,往往用上方服一两剂便应手而愈。
半夏厚朴的咳嗽,也可以看作是温病之凉燥,温病凉燥用杏苏散,《内经》曰:“燥淫所胜,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杏苏散可能就是从半夏厚朴汤演变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