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放大自我的吴王刘濞:叛乱仅三个月就告失败

时间:2012-03-23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吴王刘濞为什么叛乱仅三个月就告失败?
  
  笔者研究认为,吴王刘濞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无限放大自我——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制造的谎言,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过低地估计了朝廷和人民统一国家的决心。
  
  一、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制造的谎言。
  
  刘濞为叛乱制造了一个谎言:他在遗诸侯书中是这样说的:“汉朝有奸臣,无功天下,却侵夺诸侯的土地,派法吏弹劾、囚系、审讯、惩治诸侯,专以残杀侮辱诸侯为能事,不用对诸侯王的礼仪对待刘氏骨肉同胞,灭绝先帝的功臣,任用奸臣坏人,惑乱天下,危害国家。皇帝体弱多病神志失常,不能明察国情。我要起兵诛灭他们,恭敬听从各位指教。”(汉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系讯治,以戮辱之为故,不以诸侯人君礼仪刘氏骨肉,绝先帝功臣,进任奸宄,诖乱天下,欲危社稷。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欲举兵诛之,谨闻教。)也就是说,他的举兵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而永葆刘氏江山。这一种做法,后人解释为“清君侧”。
  
  这一谎言确实很能蛊惑人心。从历史上看,异姓韩信彭越英布叛乱不是都被镇压下去了吗?因而刘邦遗训:“非刘姓而王,天下共击之。”吕后当政,又是异姓篡权,吕后一死,陈平周勃诛杀诸吕,政归刘氏。这一次,异姓晃错又来篡汉了。所以,平素对孝景帝削藩心怀不满的六国之王就跟他走了。参加叛乱的那些官兵相当多的人也是听信了这一谎言。
  
  刘濞过分地相信了自己制造的谎言能欺骗天下,随后起兵造反。当汉景帝袁盎的计策杀了晃错以后,七国之乱没有平息,但这一举措对揭穿这一谎言起了关键作用。清君侧,侧已清,为何还不退兵?可见刘濞只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而已,真正的目的是要由自己坐江山。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一批蠢人,自己制造出谎言,以为天下人都信以为真,但实际上人们心知肚明,都能看出其真正目的。安徒生童话里有一个故事“皇帝的新衣”。只有皇帝一个人以为自己是穿了新衣服,其实谁不清楚,皇帝身上是什么也没有穿,赤身裸体。
  
  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打仗,靠的就是实力。应该承认,吴王是一个很看重积聚国家实力的人。几十年来,他苦心经营吴国,想的就是有一天反叛,取而代汉。他在遗诸侯书中说:“我国虽然狭小,土地也有方圆三千里;人口虽然少,精锐的士兵也能准备五十万人。本人一向侍奉南越三十多年,他们的君主答应派士兵跟随我进兵,我又可以得到三十多万人……我国虽然贫穷,但我节省衣食,积聚粮食,积蓄钱,修治兵器甲胄,夜以继日的努力,有三十多年了,都是为的今天,希望诸王努力能得到我的奖赏。能逮捕杀死大将军的,赏赐金五千斤,封邑万户;逮捕杀死将军的,赏赐金三千斤,封邑五千户;逮捕杀死副将的,赏赐金二千斤,封邑二千户;逮捕杀死俸禄二千石的官员,赏赐金一千斤,食邑一千户;逮捕俸禄一千石的官员,赏赐金五百斤,封邑五百户;以上有功的人都可被封为列侯。那些带着军队或者城邑来投降的,士兵有万人,城中户口万户的,比照逮杀了一个大将军得到的赏赐;带来士兵及城中户数五千的,比照逮杀了一个将军得到的赏赐;带来士兵及城中户数三千的,比照副将;带来士兵及城中户数一千的,比照二千石的官员;那些投降的小官吏也依职位差别受到封爵赏金。其他的封赏都一倍于汉朝规定。那些原有封爵城邑的人,只会增加爵位封地,不会保持原状。希望诸王明确地向士大夫们宣布,我不敢欺骗他们。我的金钱天下到处都有,不一定到吴国来取,诸王日夜使用也不能用光。有应赏赐的人告诉我,我将前往亲自送给他。恭敬地奉告诸王。”

刘濞试图给世人一个印象:好有实力的吴国,好有钱的吴王,好大方的吴王,跟他造反,不得错,前面就是金钱,前面就是爵位。
  
  刘濞的实力真的可以跟汉朝抗衡吗?当时的吴国的地盘只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并非富饶地区,好多地方尚未得到开发。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汉朝最富裕的仍是中原地区。荥阳敖仓为中国粮仓,也是七国之乱的必争之地。诸侯占地面积,也不是很大,况且并不是所有的诸侯国都参加叛乱。胶西王的群臣曾劝胶西王不要参与叛乱,说“诸侯之地不足汉郡什二,而为畔逆以忧太后,非长策也。”“什二”即十分之二。
  
  更重的是,汉朝将军事大权权牢牢在中央政权手中,是最终击败了叛军有力保证。请看下面一仗,刘濞是如何惨败的:
  
  吴王渡过淮河,与楚王向西进军,开始时锐气极盛。梁孝王派六个将军带兵攻打吴王,都不能获胜。梁王不得已多次派使者向条侯周亚夫(太尉)报告情况并求援,条侯不答允。皇帝派人让条侯救援梁国,条侯还是坚持自己制定的计策不肯出兵。此时的周亚夫于荥阳会总各部队,坚守营垒不出击叛军,而派出弓高侯等率轻骑兵断绝吴楚兵的粮道。吴兵缺粮,饥饿,多次挑战,周亚夫坚守营垒,始终不出击。……吴兵饥饿之极,不得不向后退兵。这时,太尉出精兵追击敌军,将敌人打得大败。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军,只带领几千人逃走,至江南镇江。……一个多月后,越人斩吴王头来报知太尉。前后大军与叛军相攻守仅三个月时间,吴楚之乱即被平息。(“太尉既会兵荥阳,……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之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而举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周亚夫是汉军的重要将领,军队纪律严明,国家利益至上,为了把敌人打败,即使是皇帝亲自招呼也不听。吴王虽然开始节节胜利,却没有高瞻远瞩、总揽全局、能用奇计的名将。他的数十万军队,虽不是乌合之众,却越战越乱,最终惨败。吴王刘濞实在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三、过低地估计了人民统一国家的决心。
  
  吴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而行夺取国家最高权力之实,其谎言和阴谋确实“太有才了”。自他发明了这个谎言和阴谋以后,多次被历史上的谋权者所用。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们早就看出了他的险恶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也”——除掉一个晃错,有必要这么用兵吗?分明是夺权。
  
  他许下的奖励不为不丰厚。按他的理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有多少人相信他的奖励条例?又有多少人拿到他的奖励?首先,他的叛乱是非正义的,用再多的诱饵去骗人,只能暴露其险恶用心。再次,他的叛乱能坚持多久,人们不得不怀疑。即使得到这些奖励,终有一天被汉军所灭,奖励还有什么意义呢?
 汉景帝为什么只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就把不可一世的吴王和如潮水般涌起的数十万叛军一举消灭了呢?这不能不归结到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国家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国家的分裂是人心所恶。谁喜欢战争?只有唯权是夺者。社会越乱,他们越得利,而人民越遭殃。汉朝平静数十年了,战争带来的痛苦,老一辈可能还能依稀记得,但人们明显地感受到“文景之治”带来的好处。吴王刘濞过低地估计了人民统一国家的决心。
  
  为什么像刘濞这样的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以至无限放大自己呢?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他们看错了潮流。国家要统一,人民要团结,是大势所趋,谁也不愿意回到无休无止的战争中去。这些人又总从一己私利出发。吴王对朝廷早有怨恨。孝文帝时,吴太子入朝,得以服侍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的师傅都是楚地人,浮躁剽悍,又一直骄横,博戏时争占博盘上的线,对太子不恭,太子就拿博盘砸吴太子,误伤了他的性命。文帝于是派人将吴太子送丧回国安葬。到了吴地,吴王大怒说:“天下同宗,既然死于长安就葬在那里算了,又何必运回来安葬呢?”又将儿子运回长安入土。吴王因此渐渐不守藩臣的礼节,称病不入朝。那些被他鼓动起来叛乱的人,也是从一己私利出发,都是因故被朝廷削去土地而心怀不满的人。如果,他们多从国家利益考虑,公而忘私,怎么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呢?这些人往往在高估自己的同时,低估对方。刘濞看轻当时的汉景帝。汉景帝是刘邦的孙子,为人老实;而刘濞是刘邦哥哥的儿子,是当今皇帝的叔叔,62岁了,资格老,社会结交广。刘濞心里一定常想,与其侄儿做皇帝,不如我做皇帝。刘濞在反叛的时候,也一定想到自己会成功。如果他想到会失败,就不会反叛了。再一个原因,吴王刘濞看问题的过程出了错误。整天与他在同一个圈子里的是些什么人?有反叛意识的诸侯、下级阿臾奉承者、有求于他的嫔妃妻妾。没有一个敢说真话的人,更没有一个反对者。  

  人要能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时时克服自己的一孔之见,把自己放在客观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如果不能做到主、客观的一致,但至少不能无限放大自己而犯大错误。

(0)

相关推荐

  • 帝王说--9:刘启

    帝王说-9:刘启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嫡长子,是西汉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第一位是刘启的大伯,汉惠帝刘盈). 刘启是将文景之治推向高峰的重要人物,但是在他年少之 ...

  • 西汉七国之乱: “清君侧,诛晁错”以吴王刘濞为首七王起兵叛乱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于公元前155年(汉景帝二年),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一起起兵叛乱,故又称之为"七王之乱&qu ...

  • 七国之乱时,吴王刘濞拥兵三十万,为何三个月就败亡?

    公元前154年,汉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叛乱爆发,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起兵造反!当时,吴王刘濞拥兵三十万,挥师西进,声势十分浩大,引起了天下的震动.然而这场"七国之乱"只持续 ...

  • 吴王刘濞有何实力,为何敢发起七国之乱,反对大汉朝?

    吴王刘濞,汉高祖刘邦的二哥刘仲之子.我们知道,当年刘仲做代王时,经不住匈奴攻击弃地而逃.于是,刘邦大怒,废他的王,贬其为侯.后来,时任沛侯的刘濞有力气,勇敢能战,破英布有功.于是,刘邦便封刘濞为吴王, ...

  • 吴王刘濞:最富裕的诸侯王,遗臭万年

    文 / 子玉 朝廷削除吴国豫章郡和会稽郡的诏书到底还是摆在了吴王的面前,刘濞这匹六十有二已步入暮年的老骥在第一时间擂响了反抗朝廷的战鼓. 他已经成功策反了那位好勇斗狠的胶西王,他已经察觉到了赵王和楚王 ...

  • 【大汉风云之七国之乱】吴王刘濞

    在拙作<大风歌>以及前文中,我曾经反复分析过造反的注意事项及特点. 得出的结论是,造反是这世界上最高危的工作,堪比当前在山西的地下采煤,挑战巨大,死亡率高. 刘濞何以有这么大的魄力和胆子? ...

  •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镇...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镇守东南.但刘邦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在召见刘濞时发现此人的长相很危险.他对刘濞说:"你有一副会反叛的相貌."只他已经把官印授予刘濞,也不好收回 ...

  •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但...

    公元前196年,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但刘邦马上就后悔了,因为他见刘濞面带反相.无奈已拜官授印.刘邦说:"你相貌有造反之气"刘邦后悔,但君无戏言,不能反悔.于是,在封王仪式后,刘邦 ...

  • 把细节无限放大,让文章活起来

    在写作时,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是写一个故事,用着同样的写作素材,有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而有的文章却是干巴巴的几句话,让人看了开头,就不想再看下去.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章写得好的 ...

  • 大厂表情管理王:孙亦航刘冠佑自我模仿,刘隽变脸比草鱼还快

    作为一名唱跳歌手,表情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表情管理贯穿所有摄影机追逐的地方,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艺人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表情.有时,想出门放松一下,也要注意表情,说不准哪个不雅的动作就被私生或狗仔发到社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