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莲花座,就能知道佛像的年代,掌握这2个小技巧,你也可以

很多时候我们看一个造像,觉得元素太过于繁复,辨认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分析断代了。但是有心的观察者可能会注意到,佛像中几乎唯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莲花,或者捧在手里或者作为花座,或者在背光里。所以如果你能看懂莲花,你就可以给佛像断代了。

先简单说说莲花的起源,因为早期佛教是反对个人崇拜的,不会去塑造佛像,所以佛教徒就用莲花、菩提树、佛脚印等元素来暗示佛祖的存在。传入中国以后就导致早期的造像有大量的莲花元素,不过都经过了我们自己的改良,比印度那边的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印度佛脚印与莲花

先说早期造像,也就是魏晋时期,早期的莲花形象十分简洁,质朴,莲花的花瓣尖比较长,朝下的莲花都是两层莲瓣叠在一起,朝上的基本都是单花瓣,造型可以说是十分简约,辨识度特别高,不像后来都是追求复杂,花瓣也追求肥美,就是简简单单体现了莲花的高洁一个特征。

后来到了唐朝,莲花座开始呈现出肉感和力量,简单来说就是唐朝人开始对自己的文化十分有自信,而且武力强盛,莲花自然也就有了力量。唐朝的莲花花瓣开始丰富了很多细节,开始出现了向上翻转的花尖,整体来看也莲花开得最茂盛,就是雍容华贵的感觉,看一下图你们就应该能体会这种大气。

再后来到了宋代,宋代怎么说呢,因为经历了晚唐的灭佛运动,佛教开始略显保守,再加上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造像的精气神整体显得不足,没有了盛唐的景象,基本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样子,没啥新意,就是莲花座的开始有了向上的收口,突出底座一块去,花瓣细长,也开始密集,这些都是宋朝之前没有见过的样式。

而到了宋朝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审美和之前的时代基本都不在一个范畴了,都被世俗化了,没有了高古时期的气质,所以就只剩了繁复,也没有啥精神体现了,可谓是在细节上下满了功夫,但是唯独少一口气,你看到那些花里胡哨的莲花,基本都是这个时期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莲花更多的是被赋予了时代的审美,如果能把眼界放得宽一点,就能看到他们潜移默化随着朝代变迁的变化,这是莲花的性格,也是时代的证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