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草木萌动正清明
草木萌动正清明
文\张建军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一天扫墓祭祀,缅怀祖先,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仍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天气逐渐转暖,万物也开始萌动,一派欣欣向荣,惠风和畅春意浓,草木萌动正清明。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今年的清明节将如期而至。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月,走进清明,走进自然,再次领略民间清明多彩的习俗活动。
一
寒食节的悲壮来历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走到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又饿又累,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行人员四下里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当大家焦急万分的时候,随臣介子推独自到僻静之处,用刀从大腿剜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躺了片刻,元气逐渐恢复。当重耳知道所喝肉汤是介子推自己的肉煮的,感动的流下热泪。十九年弹指一挥间,重耳做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赏当初随他逃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事后好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已打点好行装,悄悄和母亲过了隐居生活。晋文公知道后羞愧难当,亲自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出走绵山。绵山森林遮天蔽日,峰高路险,找个人如同大海捞针。有人献计用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熊熊大火漫延绵山,就是看不见介子推母子人影。等山火熄灭,才发现介子推背着母亲在一棵老柳树下早烧焦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晋西北一带还流传着,清明节前后摊折饼(河曲一带叫摊黄儿),用彩布丝线缝寒鸡鸡的习俗。寒鸡鸡佩戴在小孩衣襟前,除风邪,消毒气,解瘟疫。
二
扫墓祭祖 缅怀先人
在我国民间,清明前后,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然成风。扫墓俗称上坟。清明节前后晚辈准备好祭奠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馍馍,水果,烟酒,香,纸钱,鞭炮炮,花圈等,将供品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叩头行礼祭拜,然后为坟墓铲除杂草,培添新土,或折几枝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近年来,清明禁火已成明令,各大路口值助人员佩戴袖章,遍插彩旗,树上拉扯着横幅标语,严格检查,决不允许火种带入坟地。人们清明上坟祭祖也简单化了,或网上哀思献花,或十字路口焚纸叩拜,用安全文明的形式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三
喜踏青 乐郊游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风和日丽,暖风习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春日郊游的习俗。2009年后清明三天假期,人们扫墓之余或近郊散步旅游,或三人一伙,五人一群聚集公园踢毽子,拍快手、抖音,或唱红歌或扭秧歌或跳广场舞,或骑自行车电动车到附近景点拍照,或自驾车举家到名胜景点旅游。不管哪种出行方式游玩,清风拂面,艳阳高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山清水秀,树林葱郁,蓝天白云,春和景明,大自然勃勃生机,正是春游好时光。真是:游人踏青赏梨花,馨香醉人忘归家。
四
风筝情
阳春三月,天朗气清,正适合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代,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前后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这样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现在风筝制作更先进,一个滑轮把系在风筝上的线和轮子连在一起,转动轮子控制风筝线的长短。古时人们很少晚上放风筝,现代人白天放,晚上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小灯笼,像闪闪发光的星星,缀在夜幕上,煞是好看,给天空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地上大人小孩长时间沉浸在欢快的海洋里。
五
荒山秃岭变绿洲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的风俗一直流传至今。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气温升高,春雨飞洒,植树成活率高,枝吐绿芽长得快。据史料记载:植树的民俗源于丧葬习俗。早在西周时期,封建统治者便开始在坟头插柳。那是一种尊严,一种地位,一种炫耀;平民百姓是不准立坟和植树的。因此,坟头植树尚不普及。到了春秋时期,民间才逐渐开始仿照统治者的行为在坟头插柳植树。清明与植树两者结合在一起正儿八经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始行的。刘邦长年在外征战,很少回乡里,直到他做了皇帝之后才回乡祭祖。祭祖又找不到父母坟墓。找了大半天终于在枯草丛中找到一块破旧的墓碑。他于是命人修坟立碑,并植以松柏做为标志。恰好这一天为清明节气。刘邦便把清明节立为祭祖节。这一举措一时流传,人们便将清明祭祖与植树结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一种固定的民俗。
1979年第五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上,邓小平提议,大会决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植树节。近几年退耕还林轰轰烈烈,昔日不毛之地,荒山秃岭,经过大量栽植油松,落叶松,红松,白皮松后,整坡满沟四季葱绿。
植树造林保护了环境,改善了生态,恢复了植被,造福了后代。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可持续方向健康发展,前景可观。
清明节除了以上流传的习俗外,当代民间清明活动还有:公园里荡千秋,校园草坪踢足球(古时称蹴鞠),街道社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各类赛事。老年健美操,老年太极拳,老年象棋,书画,围棋,还有踢键子,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广场舞,集体短跑等。清明节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清明节是一个文化节,文明节,更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日。
三月里,莺飞燕舞,草木萌动,杏桃飘香,清新明朗,土故纳新,欣欣向荣。
让我们融入大自然,沐浴三月的春光,感恩太平盛世!
让我们享受岁月静好!
作者简介
张建军,网名小草,山西省五寨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曾在报刊发表过作品。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心灵之窗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sczb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