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综年度惊喜竟来自TVB

‍文/陈佳俊
编辑/西西弗斯
前几天,写了一篇《谭谈交通》的文章。
结果没想到,发出去的第二天,谭警官就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视频,说在网友的帮助下,找到了那个被称作“现实版活着”的福贵大爷。
十年过去了,大爷的情况有些出人意料。
首先是年龄。当年节目里说自己六十九岁,如今却更加年轻,变成了六十。一问才知道,当时大爷怕被罚款,就报大了二十岁。
其次,身世背景没有说谎。不过幸运的是,上节目之后大爷顺利找到幸福,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家庭。
十年前,谭警官问他“家里发生了那么多的变故,为什么看起来还是特别开心?”,他说“往前看。”
十年后,大爷开始了新生活,不仅结了婚,还老来得子有了一个五岁的女儿。
悄然流逝的时光,不断前进的人生,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
视频很短,大多是一些日常的问候,但很多观众依然被眼前记录的场景所打动。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播出了另外一档大受欢迎,口碑相当不错的香港综艺。
它的主题和内容,和《谭谈交通》上面这个例子很像,都是寻找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福贵大爷”。
《寻人记》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福贵大爷”不是单纯指身世悲惨,更多是一类人的代称。
他们大多是普通人,凭借一些标签和契机短暂出现在大家视线,获得一定的关注,不过随着时间的冲刷很快被遗忘。
就拿《寻人记》来说,主要依靠香港八九十年代的一些采访片段,通过回访当年的新闻当事人,看一看他们如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我特别喜欢《寻人记》的一点,它把自己的视野放得很小,整体的氛围也很轻松。
整档节目,你感受不到太多的焦虑,面对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没有刻板地去强调谁的事业更加成功,亦或是谁的人生比较失败。
节目真正打动人的,往往都是一些极具人情味,且容易被忽视的细节。
先说说找人的过程吧。
即便现在的互联网非常发达,香港作为一个城市也不算特别大,寻找的过程也没有那么简单。
偶尔运气好,可能要找的人同事刚好认识,几番联系便大功告成。
大多数时候,什么有用的线索都没有,只好大海捞针,期待奇迹的出现。
每一期节目只有二十分钟,很多案例,看似只用了几分钟便顺利找到,一问才知道,实际花了半年多。
正如节目的主持人方东昇所说的:“寻人需要奇迹,大半年的时候我寻完又寻,试完再试,不是每次去试都一定寻得到,就算寻得到,也不代表一定能采访到。”
不过有趣的是,这些困难重重的寻找本身,也能让我们窥见很多有趣的变化。
有人早就搬了家,原本生活的社区中心和居民房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
第一集的“大家姐”倩仪,上新闻的时候,她还是个孩子,妈妈忙着工作,她便从小承担起家长的责任,照顾家里的弟弟妹妹。
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她早已离开了原本居住的环境,并且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上学放学,吃饭打扫,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倩仪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照顾好自己的儿子。
过去弟弟妹妹犯了错,她会生气骂人,几人闹了矛盾甚至打架。
如今面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心疼和关爱。
这一集的内容比较平淡,不过还是提到两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过去大家在一起活动的区域逐渐消失,住宅楼虽然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密,但邻里之间的关系却变得越来越冷漠。
二是孩子的教育方式。
现在的很多孩子,生活的条件大幅提高,受到更多保护的同时,自理能力却普遍下降。
倩仪一边给自己的孩子做饭,一边看着小时候的自己踩在凳子上给弟弟妹妹煎鸡蛋,一句话道出了真相:“他们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需要做。”
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也有不同的对照。
比如两个在八九十年代便乐此不疲,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电脑的爱好者。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对电脑的痴迷丝毫没有减弱。
其中一个开了科技公司,拥有智能化的办公室,电脑虽然已经普及了,但那种对技术的热情和投入,让他始终走在科学发展的最前面,甚至变得更加疯狂。
另一个,上学时因为参加电脑比赛影响到功课,多次被留级,但长大后的他并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幸运的是,他生了两个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同样很喜欢电脑,并且有着更出色的天赋和能力。
右下角的儿子看着父亲几十年前的采访
包括前不久登上热搜,那个查成绩单犹如看赌牌的校草。
年轻的伟约瑟帅气俊郎,但成绩非常一般,年纪轻轻就开始到社会闯荡。
一开始,他并不愿意接受回访,不过一个细节改变了他的想法。
原来,当年他和两个朋友情同手足,一起在码头接受采访。如今生离死别,他想在同一个位置参加节目,以此纪念自己的兄弟。
提到当年的新闻,伟约瑟只是感慨人生短暂。
他坦言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但一张成绩单并不能断定自己的一生:“我觉得那张纸反映不了将来我在这个社会的工作能力。”
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注重一时的成绩和得失,并将其归咎于自己人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但偶尔通过这样的视角观察别人的人生,特别是当你把自己的人生拉长,眼光放得更宽广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很多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东西,不管是好是差,回过头再看,都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除此以外,也不能忘了,这些小人物的人生同样对应着社会以及时代的变迁。
印象最深的是第九集,讲的都是些香港回归前后的移民故事。
那是一段充满迷茫和未知的岁月,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了离开。
他们当中,有的人命运多舛。
比如林伯,觉得看不到香港的未来决定移民,但过了几年又因为经济压力返回香港。
几个孩子没有办法,有的留在台北,有的长大后选择了移居美国。
也有人不欢而散。
比如为了两个孩子移民澳洲的王长意一家。
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定居澳洲,丈夫则承诺继续留在香港多赚几年钱,结果没想到,钱赚够了,两人的婚姻却不欢而散,最终离婚。
几十年后,面对回访的镜头,丈夫一直觉得移民是个错误的决定。
反观妻子,并不觉得后悔。因为当初之所以下定决心,主要还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几年之后,婚姻虽然破裂,但年幼的孩子也确实获得了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
第三个故事最让我感动。
一家人准备移民美国,几个兄弟姐妹商量之后决定把弱智的妹妹芬芬留在香港。
二姐余婉薇不愿意,没有办法,只能放弃移民资格,选择自己留在香港。
几十年过去了,七十三岁的姐姐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照顾着五十八岁的妹妹。
回访的时候,年轻的女主持问:“平时从家里出发去探芬芬,走路要多久?”
二姐刚回答:“九个字”,还没说完,一旁的方东昇连忙补充:“不用九个字,一个字就可以。”
什么字?
一个「爱」字。
如果你问我,到底什么是这档节目的核心?
远不是上面提到的那些人生道理,而是每期节目由于时间限制产生的留白,那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感触。
比起相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寻人记》最宝贵,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
它并没有拘泥于几十年后变化的好坏,强行塞给你感动,而是客观呈现,点到为止,给观众留出难得思考的空间。
有些变化很好,比如有人小时候炒邮票,长大后发现一切都是泡沫。
有些则没有好转,很多人小时候不注意饮食变成了小胖子,长大后依然没有减肥成功。
正如节目开头不断提及的那句话:“有人说人生是营营役役,但有人觉得人生就是寻寻觅觅,寻味、寻梦、自寻烦恼。”
有寻味,有寻梦,当然也包括自寻烦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