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血糖控制标准,收藏!

血糖控制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而太过严格的血糖控制也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因此,血糖控制目标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程、预期寿命、合并症或并发症、低血糖发生风险等因素来制定。

2017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4.4-7.0 mmol/L、非空腹血糖 < 10.0 mmol/L;HbA1c < 7.0%。

而对于特殊人群(围手术期患者、孕期糖尿病、老年患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1 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需选择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1

围手术期糖尿病

住院患者发生高血糖非常普遍,可能由于已知或未诊断的糖尿病,也可能是急危重症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高血糖会增加住院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风险,因此,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管理应给予特别的关注。

院内高血糖是指血糖水平 > 7.8 mmol/L,若血糖水平持续而明显高于此水平则提示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治疗。

2017 版《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建议不同的住院患者使用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以达到更为精细和个体化的管理。不同住院人群的血糖控制目标参见下表。

注:低血糖高危人群:糖尿病病程>15年、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有严重伴发病如肝肾功能不全或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高危心脑血管疾病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者,包括大部分>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

2

孕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糖是常见的妊娠期健康问题,约有1/6的新生儿是由妊娠期高血糖母亲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和新生儿都有较大危害,且对母儿两代人的影响不因妊娠终止而结束。因此,控制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必要条件。

201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糖尿病患者孕前血糖管理和妊娠期血糖目标分别提出了建议:

 孕前血糖目标:在不出现低血糖的前提下,空腹和餐后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建议HbA1c<6.5%时妊娠。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可HbA1c<7.0%,餐前血糖控制在3.9~6.5mmol/L,餐后血糖在8.5mmol/L以下。

妊娠期血糖目标: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h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6.7mmol/L。(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孕期糖尿病)

3

儿童及青少年 2 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仍以 1 型为主,约占儿童糖尿病的 90%。但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儿童及青少年中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肥胖或超重、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2017 版《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儿童及青少年 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 7.0 mmol/L,HbA1c 尽可能控制在 6.5% 以下。

4

老年糖尿病

老年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人群,2型糖尿病是老年糖尿病的主要类型。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年龄、病程、各脏器和系统功能、并发症与合并症、预期寿命等差异较大,需综合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来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策略。

对相对健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将 HbA1c 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对健康中度受损或健康状态差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酌情放宽血糖的控制目标。(具体参见下表)

5

1 型糖尿病

降低高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是 T1DM 血糖控制的两大目标,因此目前公认的血糖控制标准为:在最少发生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使患者的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推荐的 T1DM 血糖控制目标为:在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基础上,儿童和青春期患者 HbA1c < 7.5%,成人 HbA1c < 7.0%,老年人 HbA1c < 7.5%。

不同年龄阶段的 T1DM 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不同,具体参见下表。

作者:尤璐

校对:徐昊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2.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1):1-10.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J].糖尿病临床,2014,8(11):489-49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