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无主义中拯救真理:海德格尔对传统真理观的质疑

当人们暗自笃定要追求真理时,往往只是情绪高昂地振臂一呼,并不清楚“真理”是什么。这个时候一门古老的学科就出场了:在所有学科当中只有哲学才试图对“真理”的本质作出规定。尽管论辩跨越千年从未停息,但相当一部分哲学家都认为真理是观念与客体的符合,这一定义也顺应了多数人对真理的构想。然而尼采却尖锐地指出:我们从来就没有拥有过真理;“真理“只是诸种隐喻不断推延的结果”。而海德格尔则从传统真理观的质疑出发,试图超越尼采,从虚无主义的熔岩中挽救真理。

一、符合论:传统真理观

洞喻

符合论的传统在哲学史上伏脉千里,早在古希腊就可以初见端倪。在柏拉图的“洞喻”中,世界作为真理自身而存在着,挣脱锁链的囚犯唯有接受理念之光的照射获得了“视力”,才能去对准、适应、符合;在《泰阿泰德篇》中知识也被定义为“证成为真的信念”。而亚里士多德更被海德格尔视为第一位“将真理定义为符合”的哲学家,在阐述矛盾律的同时也给出了符合论真理观的经典表述:“凡以不是为是,是为不是者这就是假的,凡以实为实,以假的为假者,这就是真的。”这一定义也推动了中世纪“知与物的相似”这一真理观,但中世纪客体的存在仰赖上帝的恩赐,追求知与物的符合就是追求知与上帝的符合。到了近代,符合论更是哲学家追求普遍必然性知识所隐含的基本问题:主观、内在的观念如何与外在的世界符合?当然不同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基本上不加反思地承认这么一个前提:“真理的本质在于判断和它的对象之间的符合。”

从上文的发展史中可以得出符合论的特征:①符合论的真理观将真理问题归于认识论问题,“真理的场所是命题(判断)”。②符合论强调思维主体与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体的相互隔离,再追求二者的符合。③主客二者中客体处于优先地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真理的发现仍需发掘人的内在。

二、海德格尔对符合论的质疑

那么在海德格尔看来这样的真理观有什么问题呢?我们用“这是一把锤子”这一命题来举例说明。在传统的符合论真理观中,这个命题必须要与外物符合才能为真,于是为了验证这一命题,传统的哲学家会把锤子整体肢解为广延、形状、质地、气味等属性,然后寻求命题与外物的相称、符合、肖似。但问题是,“这是一个锤子”这一命题中并没有出现这些属性,命题又如何与外物符合呢?更何况命题是观念,外物是实在的物体,二者本质上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又如何具有同一性呢?于是符合论往往变成了“两种认识的符合”,人也逐渐成为自然的尺度和立法者。

于是真理问题不可避免地归属到认识活动问题,要追求真理就要弄清楚主体内在的真理意识,结果真理问题转换到了认识论问题和心理学问题。然而人的认识活动往往又被理解为主观的,因此往往会滑向主体中心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但无数的真理算什么真理呢?而且无法同一的知与物又如何同一呢?因此也难怪尼采会拒斥真理的存在而走向虚无主义:真理不过是隐喻的幻象,“真实的世界”不过是一则“虚构的寓言故事(Fabel)”罢了。

三、真理是什么?——此在的真理和自由的真理

那么在海德格尔看来什么是真理呢?传统的哲学家将命题规定为真理方生方死的场所,因此落入了主客对立与主体中心的虚无主义当中;而海德格尔站在存在论的角度试图开辟新的真理场域,将真理置于此在的展开之中。

我们继续用“锤子”来举例说明。甲说:“这把锤子很重。”乙要证实这一句话,就会把锤子拎起来掂量一番。这个时候我们追求的只是判断本身和外在对象的符合吗?“重”是物体的客观性质吗?实际上命题只是承担着沟通人与物的指示性作用,向我们说出在世界中与我们照面的存在者,即指向“锤子”本身;而且这种指向并不徘徊于观念与实体的符合,锤子的“重”不纯粹是对事物客观性质的表述,而是进一步指向实用的目的:这把锤子(对于我来说)太重了,那就换个轻一点。

因此在海德格尔看来,命题的陈述并不只是认识论活动,而是有所揭示(Entbergen)的存在活动,是此在的一种生存活动或存在方式:陈述包含着对事物的揭示,指导我们对存在者有所领会、筹划。这个时候思维与事物的对立就被简化为行动上的指引,无所谓主体与客体,只有此在与存在者的通达与互动。

那么命题的陈述就是真理吗?是的,但在海德格尔看来并不是源初的真理,因为当我们对某一存在者有所言说之前,该存在者必须首先作为自身存在着,即命题真理必须以作为自身存在的存在者为前提。但正如上文所说,“这把锤子很重”指向的是有用性的“锤子”,“锤子”已丧失本身的多义性,按照某种规定和目的被储存起来并摆置(Stellen)为齐一的、可替代的部件。因此命题真理依然残留着主客对立的对象性思维,并不是真正的真理。那么物如何作为自身存在着呢?当人不依据着“有用”的观念干涉存在者,让存在者作为自身自由地敞开时,真理才逗留于这种自由的敞开状态中。然而在日常的烦忙状态让人不得不将物视作有用的对象来领会、筹划,因此这种源始的真理始终保持着晦暗与匿名。但这并不意味着真理的死亡:存在者必须首先作为自身存在着我们才能有所陈述,我们一向已经“在真理之中”,只不过无法言说罢了。

四、结语

海德格尔站对符合论的质疑与阐释很大程度上超越了认识论的辖制,将真理引向存在论的广阔天地,极大程度地消解了主客二分,也克服了虚无主义中所隐含的主体中心倾向。但海德格尔所指引的晦暗不明的真理之路,是否也是一条歧途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