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钟书这么讨厌邻居林徽因?频繁找她麻烦,杨绛都拦不住?
赫西奥德说“邻里不和如染瘟疫,邻里和睦似交好运。好邻居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世人也常说“远亲不如近邻”,优秀的人总会相互吸引,民国时期社会局势虽然颇为动荡,但也因此涌现了一批英雄豪杰,在文坛更是显现一大批才子才女,郭沫若与鲁迅曾在报纸上有过骂战,事实上,比邻而居的钱钟书与林徽因也生有嫌隙,两人都是文学界大佬又是邻居,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呢?
钱钟书与林徽因一无感情纠葛二无利益纷争,为什么钱钟书这么讨厌林徽因呢,嫌弃到频繁找她麻烦,连妻子杨绛都拦不住,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林徽因与钱钟书
一本《围城》,让更多人认识了著名作家、翻译家钱钟书,1910年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作为一个教育世家,家学深厚,1929年,19岁的钱钟书考上清华大学外文系,刚入学他就名声大噪,原来他英文考试获得了满分,而数学仅仅得了15分;
幸好那个时候单科录取分数没有限制,在清华他丰富了自己的学识,也认识了一生的伴侣杨绛,1935年,他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与杨绛一起远赴英国留学,1938年,与杨绛一同学成归国,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请为教授,随后就举家入住清华园。
林徽因,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0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她的父亲林长民曾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少年时期跟随父亲在京居住,就读教会所办的学校;
1920年,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开阔了眼界,滋长了成为一名建筑师的萌芽,回国后继续就读教会学校,与徐志摩、胡适等人相交甚笃。1924年,她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共同赴美留学,梁思成就读建筑系,因为系规,林徽因只能主修美术,选修建筑,1928年,两人成婚,毕业后两人偕同回国,后来因梁思成任教清华建筑系,夫妻二人也曾居住清华园。
钱讨厌林的原因
钱钟书与林徽因的家都在清华园,两人也因此成了邻居,但是钱钟书一直对林徽因的态度不好,要知道林徽因人缘极好,朋友众多,业务能力很能打,钱钟书呢,一代作家、翻译家,与妻子杨绛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他为何这么讨厌林徽因呢?究其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钱钟书和林徽因都是爱猫之人,家里面都养了猫,钱钟书每晚睡觉的时候都听见房顶上有奇怪的声音,他出去看才发现有两只猫在打架,并且林徽因家的猫一直在单方面“殴打”钱钟书的猫,他自然见不得自己家的猫受欺负,赶忙上去助战,妻子杨绛经常劝他说“打猫也要看主人”,暗示的意思就是这是林徽因的猫,不要因猫闹不和,钱钟书则不以为然,他该打还是打,就是要打给林徽因看。
第二,钱钟书看不惯林徽因的某种行为。林徽因早年出国,深受国外文明思想影响,不齿于封建礼教,她其中一大爱好就是举办沙龙聚会,这也是她从国外上学时学来的。那时的林徽因年轻美丽,是每一次聚会的焦点,
林徽因本人呢,确实有些虚荣,她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所以沙龙聚会很频繁,其实文人才子聚会没什么大不了,主要是来参加林徽因沙龙的大多都是男人,比如胡适、徐志摩等人,聚会一聚就到半夜,来来往往不断,那个时候国民思想远没有开化如此,作为林徽因的邻居,钱钟书亲眼目睹这种场景,对于林徽因的作风更加不满。
其实对于林徽因举办沙龙反感的人不止钱钟书,那个时期另一个大才女冰心就曾写过《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文来讽刺林徽因的这种行为。
第三,钱钟书对林徽因的感情生活非常不满,觉得林徽因私生活不太好。大家都知道早年间徐志摩与林徽因有过感情纠葛,徐志摩甚至因为林徽因和原配妻子离婚,迫于舆论也好,没有感情也罢,林徽因最终和梁思成结婚。
但是他们婚后还出现了一个男人就是金岳霖,金岳霖在和林徽因一家的相处中喜欢上了林徽因,据说在梁思成出差期间,林徽因与金岳霖越了雷池,后来林徽因还给梁思成说“她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梁思成表示愿意退出,但是最终还是金岳霖选择放手,有人认为这是一段爱情佳话,但是也有人认为林徽因明显是对婚姻的不忠。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带回来一块飞机残骸,还将这块残骸挂在家中,直至死亡,谁也不知道这是否伤害了梁思成的心呢,这块残骸一直提醒他妻子心中有另一个男人。我们都知道钱钟书与妻子杨绛的感情很深,两人伉俪情深,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钱钟书虽然也曾留学海外,但骨子里还比较传统,对于林徽因这种对爱情的“模棱两可”,他是远远看不上的。
钱钟书确实很不喜欢林徽因,有人甚至分析说他的小说《猫》就是专门用来讽刺林徽因的,不管撰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钱钟书讨厌林徽因是实打实的事情,我想这种讨厌可能就是源于两人是邻居吧,住的太近了难免会有摩擦,兄弟姐妹住在一起还有争吵,更别说隔墙而居的邻居了。
钱钟书确实不太欣赏林徽因为人处事,其实,林徽因确实很有才能,但是她对待感情的态度也的确易引起诟病,对于传统男性来说有些不能接受,两家住得这么近,抬头不见低头见,有什么缺点也被无限放大了,因此钱钟书对林徽因的厌恶是意料之外但也算情理之中了。如今,两人都去世了,就算有些恩恩怨怨也随着生命的流逝而消亡了,无论怎样,两人都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贡献,都值得后世的怀念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