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除了积极捐资捐物外,还利用好自身条件,积极投入到紧缺物资的生产中去,体现出“共克时艰”的担当。
疫情当前,防护物资远远不足,特别是日常用到的口罩与消毒液“千金难求”引起了全社会的焦虑。这一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除了积极捐资捐物外,还利用好自身条件,积极投入到紧缺物资的生产中去,“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体现出“共克时艰”的担当。2月17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荆门格林美新材料已获得湖北卫健委颁发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可生产液体消毒剂。该许可证有效期为4个月,从2月15日到6月14日。
格林美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及现有生产工艺中的副产品,紧急配置液体消毒剂捐赠给湖北地州市,满足湖北疫区多个城市对消毒液的紧急需求。”据悉,格林美目前已投入1条生产线,24小时生产,每天可生产100吨消毒液,而这些产品将全部用于捐赠。起点锂电大数据注意到,格林美旗下的荆门格林美,以回收利用废旧电子物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为主营业务。荆门格林美在回收利用废旧电子物及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等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化学原料氯酸钠溶液,而这正是84消毒液的原液。此外,格林美还拥有成套的检测设备、技术,可以直接生产84消毒液。起点锂电大数据注意到,除格林美外,电池上游供应商天齐锂业也于日前捐赠了7吨84消毒液原液。与格林美可以直接生产84消毒液不同,天齐锂业所捐赠的是在金属锂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原液,需要要经过配比才能使用。为方便运输,天齐锂业应急采购塑料桶进行了分装,并制作了原液使用指南。2月6日凌晨,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微信公众号“宝骏汽车”发布消息:《口罩日产量可达170万,上汽通用五菱联合供应商转产口罩共“战疫”》,称将联合从事相关行业的供应商转产口罩,建成后可日产170万只。这是自1月31日上汽通用五菱紧急从印尼、印度采购运返2万只医用防护口罩用于支持防控一线,并因为随着疫情的发展,包括印尼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口罩列为战略储备物资,无法持续从国外购买运回国内之后,上汽通用五菱采取的方案。自主品牌的“比亚迪”也主动加入防控战役。2月8日,比亚迪宣布调配资源,着手准备防护物资生产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口罩、防护服和消毒液。这是比亚迪自1月28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以及1月31日追加捐赠价值100万元的疫情防控物资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据称,比亚迪生产的口罩与消毒液于2月17日量产出货,并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口罩产能本月底可达500万只/天,消毒液产能5万瓶/天。比亚迪还表示: 口罩为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标准,主要供给一线疫区、医院以及抗病毒相关部门,暂不考虑对外销售。产能多余后对外销售也会以平价进行销售,并不会考虑盈利。什么叫担当?这就是最好的说明。同样于2月8日,广汽集团宣布其正主动研究打造用于加工生产口罩的设备和生产线的方案,并派出相关人员学习。2月11日广汽集团第一台口罩生产设备已开始进行安装和调试,通过与供应商合作,广汽集团计划自制设备30—50台,这些设备中一部分用于广汽自己生产,部分将提供给广州市的其他国企进行口罩生产。2月13日,开沃新能源的全资子公司江苏开沃变更经营范围,增加了医用口罩生产、医护人员防护用品生产(II类医疗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生产等内容,这意味着又一车企宣布将要开始生产口罩。先看口罩的供给。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透露,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2000万只/天)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28%。湖北的医用N95口罩日产量从2月2日的4.5万只大幅提升至2月11日的15.8万只。再看口罩需求。据华创证券分析,中国二三产就业人口约5.3亿人,如每人每天一只,全部复工后一天就需要5.3亿只口罩;按2月底只有二产+医疗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业复工的来算,每天至少也需要2.38亿只口罩。在消毒液的市场供求关系方面,疫情出现后国内酒精消毒液需求量大幅增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酒精总产能达到1500万吨/年左右,可用于生产酒精消毒液的产能规模约为900万吨/年。然而,当前全国每月酒精消毒液需求量已近30万吨,并已一度出现区域性断货现象。当然,目前的加大力度生产,一旦疫情结束,那么产能过剩又该怎么办?关于这点,其实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近日宣布,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以及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负压防护头罩,医用隔离衣,生产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重要原材料,政府将兜底采购收储。总结: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也许消毒液与口罩需求拐点也随之到来,但不管怎样,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集体求解、共克时艰的行动。通用五菱的那句:“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