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系动力电池巨头陷危机,如何跨过“安全门”?
关于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每每发生便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最近,韩国新能源汽车业频频暴雷。10月初,现代汽车已经宣布召回从2017年9月29日到今年3月13日生产的25558辆KONA EV电动汽车。此次召回可能还将延伸向海外5.1万辆KONA EV。
近日,大约已有200个人已经对韩国现代的电动汽车电池起火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赔偿他们的电动汽车价值损失和其他的经济损失。
对于召回的原因,现代指向了电池:因高压电池单元的制造缺陷可能导致短路,存在起火风险。
01
韩系电池巨头陷入安全危机
无独有偶,LG化学电池的另一客户——通用汽车近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召回6.9万辆于2017-2019年生产的Bolt电动汽车,其中在韩国召回约9500辆、美国市场5.1万辆,目前这款车型在全球至少发生了5起火灾事故。
对于召回的原因,通用方面称,召回车辆均搭载了韩国LG化学生产的电池,这些电池在充满电或即将充满电时,存在起火隐患。
同为韩系动力电池巨头的SDI也遭遇“电池危机”。今年8月,福特宣布对于今年的畅销车型Kuga PHEV进行召回,召回数量达2.05万辆,该车型搭载的是三星SDI的电池。另外,宝马表示,将在美国召回 4509 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称其电池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有碎片进入了电池,宝马该系列车型的电池供应商同样是三星 SDI。
宝马称,这一缺陷可能导致短路以及电池热失控,从而增加了受伤的风险,并且建议车主暂时不要给车辆充电。
频频的汽车起火事件让韩系动力电池巨头面临巨大市场危机。起点锂电大数据获悉,今年1-9月,LG化学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占有率增至24.6%,位居全球第一。加上三星SDI、SKI两家,韩系电池全球份额占比达35.1%。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高速期,动力电池行业格局竞争依旧激烈。汽车起火、召回事件,将极大地影响车企的电池订单去向。从国内来看,今年开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万向一二三、亿纬、蜂巢等一大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国际车企供应链,逐渐打入欧洲市场,电池安全事件或让中国企业受益。
02
多方联合跨过“安全门”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件影响着消费者的信任程度。但是安全问题并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动力电池上面。提升新能源汽车质量与可靠性,更需整车厂、动力电池厂及政府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作为新能源汽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究依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从动力电池角度分析,从技术上看,火灾通常是内部短路,局部温升、杂质、毛刺等缺陷和情况引发;外部原因有穿刺、受挤导致起火。这就对电池企业在材料体系、生产制造及工艺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以宁德时代为例。11月6日,蔚来正式向市场推出100kWh电池包,而此款电池正是搭载宁德时代最新的CTP技术,即“永不着火”电芯。
此前关于“811电池安全性”的话题把宁德时代推上了风口浪尖。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后续公开“永不着火”电芯,对外表示,“宁德时代设计开发的811三元电池系统,可轻松通过热扩散测试,时间不是5分钟,而是永远不起火”。
另外,对于CTP技术,宁德时代研发联席总裁梁成都在会议上对外表示,“过去大家看到一些电动汽车着火、出故障大多由于系统设计冗余、繁琐,反而使得系统更不可靠,CTP平台技术可以更加安全。”
整车厂方面,在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中,汽车生产商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责任,危险的增加与新能源汽车的激进的产品路线、质量有着很大关系
目前车企生产动力电池一般有两种做法,其中有一种便是采购标准电池模组,让电池包去适应模组。但是这种方式会使得两者之间出现些许不匹配的问题,引发安全问题。由此,新能源车企选择合格的电池产品,并且匹配良好格外重要。
政府方面,考核标准和监控措施的落实尤为关键。比如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的标准不完善,不同品牌充电桩的充电策略会导致不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发生安全隐患。
另外,动力电池技术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新能源汽车要解决安全问题,要在标准规范体系进化中逐渐形成。
总结: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共有32个乘用车品牌累计召回320.8万辆缺陷汽车。其中,新能源汽车共召回1.43万辆,因燃油系统问题导致的召回占比超六成,相比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数量和批次并不多。
全球电动化大势不可逆转,面对安全问题,因噎废食不可取,踩在时代的风口,汲取经验教训,迎难而上才是电池企业取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