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10种药,千万别开车!

都说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

可是你知道吗?

吃药,也是不能开车的!

近日,就有一名男子因感冒服用药物,迷糊中追尾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近年来,因服药后驾驶车辆而导致的交通意外屡屡见诸报端,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就连《道路安全法》对“药驾”都缺乏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

影响驾驶的药物多达十几类

“所谓'药驾’,简单来说,就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忠杰教授解释说,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

“临床上服用后会影响驾车的药物多达十几类,最常见的就是一些抗过敏和感冒类药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淑娟告诉记者。

国外一份有关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显示: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驾车造成的事故率,达72%,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同样,国内也有一份资料显示,服药后驾车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

“驾驶员一旦服用可能引起眩晕、嗜睡的药物后开车,反应和判断能力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超速行驶自己都感觉不出来,这一点在高速公路上尤为可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警说,以时速100公里计算,一个瞌睡“点下头”2秒钟内,车辆至少会“盲开”55米,紧急制动都来不及,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影响生命安全。

吃药后影响判断千万别开车

“从药理学角度说,一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不逊于酒精。”但是李淑娟也表示,是否能导致“药驾”,完全取决于吃的是什么药,服用多大剂量,什么时间服药等。比如,镇静安眠药虽然容易让人困倦,但一般会在夜间睡眠前服用。经过一夜的代谢,应该比较安全了。但如果用药后第二天仍感到头晕,最好不要开车。另外,建议公众养成服药前先看说明书的习惯,并认真阅读且遵照建议,以免发生危险。

何忠杰则强调,安全驾驶无小事,是药物就有副作用,一旦出现副作用,就有可能影响驾驶员的判断,无法很好地控制方向盘,进而埋下安全隐患。“当吃药影响到判断时,一定要停车,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科科专门罗列了一份药物清单

快收藏起来!

抗组胺药:扑尔敏、赛赓啶、苯海拉明等,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等副作用。

抗抑郁、焦虑类药:丙咪嗪、多虑平等,会导致人昏昏欲睡、乏力。

镇静催眠类药:安定、硝基安定、苯巴比妥等,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

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有些人服用后会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

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可乐定、优降宁等,服用后有时会出现头痛、眩晕和嗜睡等现象。

抗心绞痛类药:心得安、心痛定等,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精神难以集中。

降血糖类药:优降糖、达美康等,能引起疲倦、头晕等不适。

除了以上这几类药物,还有一些药物要注意。比如含有酒精的口服液体药剂,常见的有复方甘草合剂、藿香正气水、感冒止咳糖浆等。这些药物本身含有乙醇,喝了之后至少应间隔半小时左右才能开车,否则容易被误会成“酒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