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利倍义


乡利倍义

【拼音】:xiāng lì bèi yì

【释义】:乡,通“向”。倍,通“背”。追求个人利益而背弃公义正义,见利忘义。

【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倍义乎!”

解释:韩信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在淮阴这个地方,有一个叫韩信的人,家里非常贫穷。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由于没饭吃,韩信就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洗衣服,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给韩信吃饭。几十天都如此。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会有重重地报答您的时候。”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长的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又当众侮辱他说:“你能杀死我,就拿剑刺我;如果杀不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于是韩信用眼睛盯着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后来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0)

相关推荐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二十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东汉末年,淮阴(今属江苏省)有个年轻人,名叫韩信.此人长得身材高大,英俊威武.可是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孤苦无依.没有出众的德行,不能被推选去做小吏:又不会依靠做买卖,来维持自己的生活,韩信就只好经常寄 ...

  • 项羽一死,刘邦就夺取韩信兵权,并徙封楚王

    项羽死后,刘邦称雄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个时候他却做出一个出人意料地举动,矛头直指手下大将韩信,对于韩信,刘邦又喜又恨,喜的是韩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恨的是韩信几次三番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