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专栏第十四期 | 从上海移民到雅典,这对我来说很希腊

文章:安得烈屋  Andre

照片处理:

 文字编辑排版:

申宇

甚是意外的收到邀约。

说让我写一下带着一家来希腊移民,两个娃在雅典求学,以及日常生活的点滴。

诚惶诚恐,但真的坐下身,拿起笔,回忆起来,却也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起。

前前后后两年时间,一家人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也彻底的被改写。

「我们」

我们是非常普通但又不太典型的上海四口之家。

倒也不是响应国家号召才生的二胎。

那一年也是费了不少周折才给准生二胎。希望姐姐有个伴,希望孩子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孤独。

不典型主要是得益我本身在航空公司的工作,常年可以带着家中老小满世界的跑。

还在娘胎里,一对姐妹就没少上山下海,最离谱的是孩子妈妈怀着老二徒步上了4千米的山又接着去诗巴丹考了scuba 潜水证(肄业) ,因为教练得知后怕了不敢让她考试了。

这样陆陆续续十余年,给了自己和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不少看看世界的机会,就这样一颗种子开始埋在心里,慢慢得长草。

从贝加尔得湖到乞力马扎罗的雪,从富饶的澳新海岸到处处危机的津巴布韦和好望角,

那根草不但疯长,而且串成了火苗。

「希腊」

再说回希腊。

打开手机里谷歌地图,欧洲版图里表标星最西也只不过到了巴尔干半岛的黑山国。

因为一直觉得欧罗巴大地么,安逸的很,不着急去。

一直到19年头,非常机缘巧合鬼使神差的遇上国内移民中介。

本想着办个希腊粉卡当作长期申根签证也是非常不错的。外加对爱情海也很是不陌生。

曾经在对岸的土耳其海岸无数次眺望视线里的小岛,好奇怎么就一个个岛都是希腊的领土。

为了避免像移民呢中介的花式套路软文,不黑不吹,客观的说,希腊就是希腊。

希腊可以是一个形容词。

不像几个老牌移民国家如美加澳新,希腊真的算是不主流的冷门。

除了气候这个上天恩赐的礼物,其实希腊总的来是一个各个维度上都没啥出挑的国家。

偏安一隅的,希腊有的就是风景美如画和一年300天的阳光。

「疫情」

从19年第一次过来考查房产,接着就去克里特岛录指纹。

再然后就是突如其来的covid 疫情。由于疫情的爆发我们一家20年春节就仅凭蓝纸来了雅典。

来了又发现一时半会是回不去了。意外的滞留,生活慢慢开始带给我们改变。

发现一切都变得慢了,甚至慢的有时有点糟心。

我不禁问自己,是希腊什么都太慢了,还是或者可能错的是我。

我逐渐的远离的一刻不停的工作,电话少了,email 也回复的开始越来越希腊了。

每天的快乐就看着阳光洒在两个女儿的脸上,尽管离家9000公里。

「上路」

9000公里是这么远又那么近。

雅典的天际线满是农村特色的太阳能热水器和各式烟囱,他们时刻提醒我这里距离魔都是那么远。

但这个千年古城的每一处残垣断壁,每一抹海面上的日落余晖又在吟唱着一个低沉的声音,诉说着这里曾经是西方世界的中心,文明的起源,伟大自由思想的故乡。

这个欧洲三线城市真实的让我觉得我距离生活原本的样子可以那么近。

回国后我们便毅然决然的做出这个人生最重大的决定:上路。

接着就是打包,搬家,千里迢迢的在这里特殊的时期带着一家从魔都又辗转回到了雅典。

去开始另一段人生,让不典型更彻底。 

「变化」

之后的情节就不算复杂。孩子就近入学。原本最担心的教育衔接问题还算有惊无险。

在各种尝试摸索中,我们每天解锁一点新技能,孩子也结识一些新朋友。

变化开始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上学放学的路上,姐妹两总是那么开心。

毫无希腊语基础的他们一直那开心,开心的让我有时有一丝不安。

孩子她妈离开了各种家长wx群和小黑板的催促打卡,少了陪读的时的咆哮。

我则是能静了下来,终于可以认真得和她们交谈陪她们玩耍,看着她们,看到发呆。

「最后」

在这个欧亚得十字路口,地中海得一页方舟,希腊得存在对我们可能是救赎。

这里没有金融中心,科技硅谷 ,也没有摩登大都市气息,更没有996得土壤。

这里只有沉睡得三叉戟和他守护了无数个世纪的生活那本来的样子。

它启发我们去思考,去独立的思考。


07/05/21 楼顶露台, P.FALIRO,GREECE

安得烈屋  Andre

故事专栏是中希投联会这些年一直保留的黄金栏目。它为所有想了解希腊,憧憬希腊的人打开了一道门,门里就是这些真实的移民生活和故事。

中希投联会《故事专栏》也想邀请你,讲出,你的,故事。

有关希腊,有关家乡,有关梦想,有关改变,有关勇气。

让更多的人在你的故事中,用全新的视角,感受认识这个世界,找到自己人生故事的另一个入口。

投稿方式:

故事稿件+故事照片,

发送至xiangyu1988923@gmail.com

请备注姓名与联系电话,我们会在征文中挑选一部分,在故事专栏中定期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