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不会及时止损,请参考这份指南:
01.
年轻那会儿,每当有朋友在分手后向我抒发「就当这几年的青春喂了狗」的情绪时,我总会不解道:「就算你不和Ta在一起,你这几年也一样是过,为什么偏要说浪费在Ta身上了呢?」
后来,见过太多人面对一段难以继续的感情,为了证明势均力敌,清算着自己在感情中的付出,说着歇斯底里难听的话,或是放低姿态苦苦哀求,再到双方都不堪重负。
我才明白,我们都很难控制自己在没得到预期回报时,不去计较得失。
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金钱,付出越多越不甘心,越不舍得分手。
而在犹豫分手前,计较的那些得失,我们也称之为恋爱的「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原本是经济学里的概念,指我们在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时,会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都可以称为「沉没成本」。
由于并不能知道继续这项感情投资,是否会获得相应回报,于是很多人就会被「沉没成本」裹挟,迟迟难以及时止损。
02.
很多人总说「及时止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而本质上它的难点在于人们总会去放大自己在感情中的付出,觉得只有时间、精力、金钱才是付出。
比如你给约会做安排、给旅游做攻略等花费的心思是付出,那一起游玩时,对方给你拍照、给你提包裹也是一种付出;比如你因为旅游途中一些小事不开心,对方给予了耐心、安慰和劝解这些情绪价值也是付出。
所以我们无法直观地衡量出感情中谁的付出比较多,当然,那些从始至终都不主动只会索取的恋人除外。
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在你需要及时止损的节点过度放大自己的付出,只会加强自身对「沉没成本」的依恋,然后难以下决心做分割,久久陷入一段早就无法挽留的感情中,还依然觉得值得,继续投入,无法戒断。
这个时候,我建议你可以尝试找一找你的「止损点」。
就好像「沉没成本」是经济学的概念,在投资理财上,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未来是否有收益,是非常冒险的举动,那落实到这段关系上,你就要思考,你们的感情还有修复的可能吗?
这便是「止损点」。
1. 当你们三观不一致,且严重影响到日常沟通,双方都无法做到理解或退步时。
三观不一致,即你们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完全相悖,且互相无法理解。
比如你喜欢画画书法,对方却觉得你是附庸风雅;你喜欢旅游,对方却觉得旅游就是浪费钱;你觉得亲密关系里男女皆平等,他却觉得女性就该牺牲事业,退居家庭……
这些差异,都属于三观不一致,小的差异,可能通过几次沟通就实现了理解;而大的差异即使反复磨合也难达到统一。
如果你发现你俩真的三观不一致,且这些差异已经严重影响到你们的沟通,即使沟通之后依然无法实现理解,就可以说明,你们的感情没有修复的必要了。
2. 当你觉得自己在这段感情中的状态不好,感觉不到偏爱时。
在《自我关怀的力量》这本书里, 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让我们承认自己的苦难与不完美,并且要懂得关怀自己,爱自己。
这种自我关怀的力量不仅适用于生活中,还应该用在亲密关系里。
恋爱时,如果你发现对方总让你情绪消极,让你自我否定,让你对生活失去信心和热爱,那么就应该要判断这段感情出了问题。
你不快乐,你不幸福,你没有成为更好的你,所以这个Ta不是对的人,你应该主动做分离。
3. 当你无法看到更好的未来时。
亲密关系是走过绚丽、幻灭、内省、启示四个阶段,实现共生。
不管你正处于其中哪个阶段,如果你的另一半能让你看到未来「共生」的蓝图,就说明感情充满幸福的希望;如果你看不到希望,只看到迷雾,就需要考虑是否继续这段感情了。
当你试着以终为始去找到这些止损点,你的理性面是在逐渐覆盖感性面的。
03.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在发布了《你们这不是在恋爱,给我清醒一点》后,有部分读者在后台说,面对那个给不到应有需求感和倾诉欲的人,始终不舍放下。
也许无法让你立马释怀,但还是希望这篇文字可以对你有所启示。
最后,如果你找到了「止损点」,发现你们的感情没有修复的可能,下定决心止损,我还想给你一些建议:
首先是,可以对逝去的感情进行复盘、回望和检视。
事实上,男女思维差异比我们想象得可能更大,而为了帮助自己提高识人之术、丰富对异性思维差异的理解、提高找到理想中另一半的概率,就需要对每段恋爱来一次复盘。
怎么复盘?比如想想你们具体哪些地方不合拍,哪些地方分歧大,哪些是主要矛盾,尝试过什么解决办法,最终无法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等。
做完复盘,相信你会对亲密关系有了更多认识。
其次,还是希望你可以感恩一切遇见,清醒计较得失。
在爱情里,每个人对付出的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对爱情的期待也是不一样的。
即使最后没走下去,只要你觉得你付出了,而且你也获得了,但花掉的一切就都不算是沉没成本了。
爱情的流逝就像一幕幕转场,喜剧色彩与暗淡结尾对照,为每个人的生活增添了灵动的变数。
没有谁一开始百分百就确定感情的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爱情抓住你、刺激你、又留下什么在你心上,让你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真是万分精彩。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