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强战将之一胡大海,打哭十万蒙古铁骑,却被一个无赖蒋英用铁锤打死

在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明初名将胡大海是李逵一类的人物,鲁莽、不懂礼数、有杀人瘾。其实这些纯粹是对胡大海的想当然,正史中的胡大海其实是一员儒将。

元末天下大乱,九州鼎沸,各地义军纷纷举起刀枪,开始和元廷作战,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找条活路,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枭雄想浑水摸鱼,成就帝业。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他既属于前者,也属于后者。为此,他参加了义军,并在势力越来越大后摆脱了干岳父兼上司郭子兴,开始单干。单飞的朱元璋力量薄弱,急需人才加盟。胡大海在这时投靠朱元璋可谓雪中送炭。

胡大海的出场很是引人瞩目。江南的男子多是玉面长身,如周瑜那样的帅哥,胡大海却是如镔铁打造的硬汉。他走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抬头一看,此人个子高,长相威武雄壮,随后一番交谈,朱元璋发现此人智商也不低,不由大喜过望。胡大海就这样成了朱元璋麾下的一员战将。

后来朱元璋手下最有名的战将常遇春在当时还是一个刚入伍的小兵,巴巴地跑去向朱元璋申请当前锋,结果被朱元璋委婉地拒绝了。朱元璋心中已经有了理想的先锋人选——胡大海。而胡大海也不负众望,不久就以战功获得了右翼统军元帅的职位。

朱元璋对胡大海的武力和智力都十分赞赏,对其忠诚显然也十分信任。渡江之后,朱元璋的势力处于四战之地,他的安全十分重要,而其侍卫长一职就交给了胡大海。

当时,朱元璋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元军是出自蒙古草原的骑兵,其长枪快马一往无前,自己初起,部下都不是这些征战欧亚大陆的健儿的对手,最好的办法就是过江,到江南去发展。长江以南水网如织,江湖密集,不便于骑兵驰骋,于是朱元璋带着大军渡过了长江。

不过,渡江容易,想在江南站住脚跟并非易事,因为江南也有元军,而且力量不小。但是朱元璋自有应对之策:他有胡大海。到了江南,朱元璋就不再让胡大海兼任自己的侍卫长了,而是让他履行统军元帅职责,扛起旗帜独当一面。

有勇有谋的胡大海随后率军攻下了徽州,并驻扎在当地,准备对付元军统帅杨完者。

杨完者力量不弱,纠集十万将士前来攻打。在他看来,蒙古铁骑从来都是“人上一万,天下无敌”的,更何况自己有十万人!元军铁甲如水,滚滚而来,围住了徽州城,并对着城上骂战。

杨完者以为胡大海一定会被自己强大的军威吓得躲在城里当缩头乌龟,自己只要围一段时间的城,缺少粮食的对方就会无奈投降。他没料到,胡大海根本不是这种胆小如鼠的人。他正骂得上瘾,城上一声号角,一彪人马挺着雪亮的刀枪冲出城来,如飞镞一般直插向元军的纵深,向杨完者奔来。

杨完者一愣,对方的铁矛已经刺到,杨完者若不是躲闪得快,险些被穿成鱼干。等杨完者逃开,还没回过神来,元军已经潮水一样哗的一声败退下来。

一个自己先逃跑的统帅如何能让一群逃跑的溃兵回去继续卖命?胡大海就这样在徽州城下打得元军仓皇逃窜。

元军在江南的部队一听,一个个傻了眼:杨完者的十万军队竟然被那个叫胡大海的草根给葬送了,这个胡大海,咱们得避着点儿!朱元璋的军队听到胡大海竟然率军完胜杨完者,也傻了眼:胡大海只带了那么点儿军队就大败十万元军,看来元军也今非昔比了!

胡大海的这一战大长了朱元璋军队的士气,也打击了元军的士气。此消彼长,朱元璋在江南的局面从此渐渐打开了。

杨完者当然不甘心被胡大海这个草根打败,他决定捞回面子,于是积极行动起来,准备复仇之战。

这次,他采用了内外夹击的办法:

外部,自己收集残兵败将,认真操练,准备打造一支铁军;

内部,他打算收降胡大海的部下。

当时的元朝朝廷虽然已经腐败得不成样子了,可是很多人仍然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对于义军都蔑称为“贼”。在这些人的心中,元朝封的官爵才是真正的官,义军等其他人分封的官职都是赝品。

在胡大海攻下诸暨(今属浙江绍兴)后投降胡大海的将军沈胜就是这么想的。他投降过来后,朱元璋为笼络人心,封了他一个万户。杨完者悄悄送了一封劝降信,说:当朱和尚(朱元璋早年当过和尚)的万户有什么意思?要当就当朝廷的官员,那才威风、才过瘾呢!沈胜没有认清形势,一听对方的许诺,当即动摇,带着自己的兄弟跑了。

杨完者大喜,立刻趁着胡大海的兵力受损,带着军队开始反攻。大概是上次损失太大了,力量不够,他还组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部族兵,再次凑足了十万人,喊声震天地冲向胡大海的阵地。

杨完者不是个真正懂军事的统帅,他只顾军队数量,没注重质量——那三万部族兵毕竟不是他的正规军,实力和忠诚度都不够。

胡大海虽然出身不高,却英勇而有谋略。他及时发现了对方的这个破绽,带着前锋如潮水一样冲向了那支部族军兵,边冲锋边劝降。对方见他杀得凶猛,赶紧投降。仆从军都已经投降了,这个仗再打下去就会全军覆没的,杨完者见势头不好,只好再次狼狈败逃。

打败外部敌人后,胡大海便回过头来开始收拾自己的心腹之患。

此时的沈胜当着元朝的官,吃香的喝辣的,还占据了诸暨城,耀武扬威地达到了人生顶点。等到听说杨完者败了,沈胜心慌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胡大海已经带着军队开始围攻诸暨。一方是得胜的大军,另一方是叛逃的军队,还没开战,沈胜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跟杨完者一样,沈胜也很快逃走了,带着一部分人再次成为流寇,最后被消灭。他的另一部分手下则被胡大海击败,四千余人成了俘虏,诸暨城也成了胡大海的司令部。

凭借着坚固的诸暨城,胡大海开始和盘踞在江南的另一大势力展开对垒——张士诚。

张士诚早年是贩盐的。在古代,贩盐是违法的,因此大盐枭一般都很会组织力量和官府对抗。张士诚起事就是凭着手下一群盐贩子的力量,其部下的战斗力也很强。其中,张士诚最为倚重的将军就是吕珍,连勇冠三军的常遇春都曾夸奖吕珍英勇善战。而善战的吕珍在遇见胡大海时却铩羽而归,这把百炼钢刀遇到了真正的对手,不再无锋不摧。

吕珍的战略目标是夺下诸暨城,胡大海则是坚守的一方,守住诸暨,屏卫宁、越重地,也等于屏障了朱元璋的大后方。胡大海守得很成功,吕珍攻不进去,便骑着马在城的四面细细观察了一遍,忽然眼睛一亮,有了办法。他派出军士拿着铁锹和铁铲到水边筑堰,如修水库一般筑起高高的堤坝,将水蓄积起来。水慢慢地浮上来,最终浮上了诸暨城头。吕珍见了哈哈大笑,认为这回胡大海一定会像鱼虾一样被淹在水里。

胡大海应该很着急吧?吕珍悠闲地想,等着看胡大海什么时间来投降。可是,那一晚,他正心满意足地睡着,外面突然传来哗啦啦的响声。接着,侍卫连滚带爬地冲进来,架起他就跑。一口气跑到高处,吕珍才看见自己修筑的堤堰已经被胡大海的敢死队夺去了,堤堰已经被扒开,水涛滚滚,在月夜里扑向他的军营,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的一部分士兵随水沉浮着,漂向远方,还有一部分跟着他一起狼狈地逃到了高地上。

他脑门儿出汗了:如果胡大海此时来攻击,自己唯一的下场就是全军覆没。他急中生智,站在高处大喊着胡大海的名字,说:双方讲和,以后谁也不进攻谁,可好?说完,他怕胡大海不相信,并折断了一支箭来赌咒发誓。胡大海点头答应了,让吕珍带着大军撤退。

胡大海的一个心腹参谋劝道:“吕珍为人狡猾,不如趁这会儿进攻他,以绝后患。”可是胡大海拒绝了:“许下了诺言就应该遵守,即便此时我击败了他,因为违背了诺言,也是胜之不武。”最终,他也带着大军离开了战场。

当时的将军在战场上遇到敌军败绩时,没有不勇猛冲杀、令敌军流血漂橹的,就连朱元璋最为欣赏的常遇春也曾因为杀俘虏留下恶名。常遇春和徐达大败陈友谅后俘虏了3000名兵士,常遇春认为这是一支劲旅,必须杀掉,否则将来会成后患。徐达不同意,给朱元璋去信请其裁夺。朱元璋的回信还未到,常遇春已经开始杀俘虏,一夜就杀掉了过半俘虏。

胡大海却不这样,为了信守承诺,他甚至可以主动放敌人逃走。他带领军队打仗的时候军纪严明,也绝不滥杀无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个武人,没读过什么书,我只知道'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在元末那样一个诸侯混战、普通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胡大海实在是个难得的好将军。

胡大海出身草根,没读过什么书,更不会吟诗作赋,但他其实也算一个另类的儒将,因为他非常重视儒生,遇见有能力的书生都能倾心相交,并大力举荐,朱元璋的参谋长刘基(刘伯温)、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等人都是胡大海竭力举荐的。

可惜,胡大海能以诚待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他的诚心感化。最终,他竟然死在几个首鼠两端的无赖手里。

1362年,胡大海刚刚攻下严州(今属浙江杭州)城,蒋英、李福等三人带着军队气喘吁吁地赶来投降。胡大海听说过这三个人,知道他们特别骁勇,是战场上三把锋利异常的钢刀,因此非常高兴,把他们留在麾下,待他们很好。然而这三人不像胡大海那样讲究诚信,他们竟然暗地里准备投降张士诚。

投降就得带着礼物去,才能让张士诚重视自己。李福恶狠狠地建议:别的礼物,张士诚不稀罕,咱们还是带着胡大海的首级去吧。蒋英觉得胡大海对自己太好了,这样做不地道。李福一撇嘴:胡将军对我们虽好,可是,我们既然要做大事,就顾不得这些了。其他两人想想,也就接受了。

那天,他们巴巴地跑来请胡大海,让他去名胜八咏楼观看士兵射箭。胡大海高兴地骑着马,带着次子和心腹参谋等人一块儿去了。

走在半路上,他们被蒋英的一个部下拦住了。那个部下跪在那儿哭诉蒋英的罪过。这种做法其实是为了吸引胡大海的注意力,便于蒋英动手。

果然,胡大海听到对方的哭诉,回头去看蒋英。就在此时,蒋英动手了,从袖子里掏出铁锤攻击胡大海,胡大海猝不及防,被击中脑部,倒地身亡。

杀死胡大海后,为了根除后患,蒋英等人同时杀死了他的次子及那个心腹参谋等人,然后带着大军冲入严州城,大肆抢劫了一番之后投奔了张士诚。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久,朱元璋战胜张士诚,蒋英等人都被擒拿,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然而,即便朱元璋再怎样祭奠、追封胡大海也换不回胡大海的性命了。这个胸怀仁德的将军如流星一般陨落,给那个很多人凭借计谋、奸诈和杀戮立世的岁月留下一道人性之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