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宫廷绘画与文人画家及画工
汉代在封建历史中,是一个上升时期。汉代绘画继承了春秋战国及秦代的优良传统,绘画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绘画,显示出形式尚不能适应丰富内容的表达,但是总的趋势是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对魏晋南北朝绘画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因素。
汉画像石
绘画至汉代,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所画题材,已是“品类群生”。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形容当时的壁画“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异类,曲尽其情”。
汉代,宫廷设“少府”,下属有“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
画室内有画工,此即《后汉书》列传中所提到的“黄门画者”,或“尚方画工”,是在宫中供使的一般画工。有名的画工毛延寿,便是汉元帝时的黄门画者。
此外,还有安陵人陈敞、新丰人刘白、洛阳人龚宽、下杜人阳望、长安人樊育以及刘旦、杨鲁等,都是汉代皇家的画工。
《汉书》
《汉书·霍光传》载:汉武帝“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以赐光”,可知这也是尚方画工的职责之一。
又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载:“汉武(刘彻)创置秘阁以聚图书。汉明(刘庆)雅好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立鸿都学以集奇艺,天下之艺云集”。
《历代名画记》的这一则记载,特别提到汉明帝刘庆的“别开画室”与“别立画官”。这指的是除了原有的“画室”、“画官”(即署长)外,由于宫廷需要按诸经史的内容来画图,因此增设“画室”并另派“画官”。
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书影
根据这样的情况,汉明帝“别开画室”中的画者,可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别开画室”的任务,与原有“画室”当然不一样。这种“别开”的“画室”,其实就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滥觞。
汉代宫廷,以绘画作为“表功颂德”在《汉书》中多有记载,如见于《汉书·苏武传》:“汉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这是用来表彰抗击匈奴有功的大臣。
汉墓壁画
又如《后汉书》“二十八将传论”:“永平中,显宗追思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至于州郡各地画像以表行者则更多。
在《后汉书》中的“蔡邕传”、“陈纪传”、“胡广传”、“方术传”、“南蛮传”等,都有记载。这些壁画,据蔡质在汉宫典职中提到,在绘制的形式上,似有一定程度规格,如说“胡粉涂壁,紫青界之,画古烈士,重行书赞”等。
《后汉书》
汉代的画家,根据记载,已经开始出现几种不同的阶层,一是尚方画工,即宫廷的画家;二是民间画工,作画于各州县的厅堂、墓室及其他场所;三是文人画家。
当时的文人画家为数不多,但是已产生影响,见于史书记载的有张衡、蔡邕等。
汉画像石拓片
张衡,字子平,南阳西鄂人,通天文历算,作“浑天仪”,是东汉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文学家,《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都是他在辞赋方面的代表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张衡性巧,善画。
蔡邕,字伯喈,陈留人,是一个专长鼓琴的音乐家。他不仅工画,还创八分书体,又熟悉汉代史实,曾著汉史(未完稿)。
蔡邕画像
史书上记载他的绘画事迹极少,据《历代名画记》所载,至唐代还能见到他画的《讲学图》《小烈女图》等作品。
刘褒,汉桓帝时官蜀郡太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博物志》,说他“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足证他所画诗经内容的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还有《后汉书》《三国志》以及《华阳国志》记载,赵岐、诸葛瞻等皆“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