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后滩
图 1:海后滩的“海关口”
1840年的鸦片战争撞开了国门。登陆厦门的英国人拿着《南京条约》,索要土地盖房建屋。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八月,厦门官厅与英人会商,将厦门港的南校场、水操台二处租与英人,并准许英人租赁附近民地、田园。然而英人反悔了。原议定以曾被英军占领之水操台、南校场两处作为英商租地,因距离码头过远,于商务上诸多未便,英人大不满意,未曾经营。咸丰元年,英领事苏以该国商人租赁行屋过于窄狭,要求岛美路头起至新路头止等处,准予给租。经屡次交涉,欲照原定地点,则妨碍吾国军务,欲换鸟空圆、灰窑角等处又于民居坟墓必多损伤,终至承认其要求。同年十二月,厦道赵督同厦厅来等勘定该地自岛美路头起至新路头止,除去筑前后公路4丈外,直长55丈,横宽16丈。计周围见方1丈,年纳租价库平1两。[1]“库平两”,即为旧制的标准“市两”,16市两合1市斤。用买白菜的价钱,换来日后的黄金地段,洋人却还是不高兴。不高兴的理由是,“现在贸易日增兴旺,该处海滩地势狭窄,伊等夷酋众多,不敷栖止,兼乏囤贮货物之所”。于是,英人继续索要南校场、水操台地面。毕竟先前双方已有约定:南校场、水操台的地块扣除掉与海后滩相等的面积后,多出的基地,要么拿相等的地块交换,要么任由英国商民兴工建造。英人追索之势汹汹然,“一味强蛮缠狡辩,不遵理谕”。[2]清廷同时也接到英国公使照会,哭诉其冤屈:厦门岸口有地一块,早经议准英民居住,当时判定地界。嗣因地方官请以收回,许交别处地基作抵。本国即行与让,乃该官至今并未换给。再查该处富绅将田地包揽,外国以高价租地,穷民自无不乐为。惜该富绅不允,而地方官曲意逢迎,纵暴殃民,条约置于不问,甚至富绅纠合邑中无赖,势将滋事。致使安分之远人,几至难保性命,而地方官袖手旁观,即知该犯姓名,亦不肯认真查办。似此任强欺弱,种种不公,不但扰害闾阁,而且易招外侮。其咎之重,当如何惩办耶?[3]尽管索要的紧,但校场一带最终也仅充作跑马场。英人一心发展的是海后滩之地。同治年时,英人继续索取海后滩土地,把势力范围从新路头延伸至史巷路头。财大气粗的太古、和记、德记等洋行,林立其间。有竹枝词唱道:[原序]昔年海口空地均被英法各商占据添填,大兴土木,起盖番楼高极。
原始的海后滩,年年沙土淤积,地盘不断膨胀。精明的英国商人便想要人工造地。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和记洋行在门前填筑海滩。工程给款充足到位,因而造地进展迅速。看到英人肆无忌惮地扩张土地,连旁观在侧的美国人也跳出来抗议。官府对工程紧急叫停。经一番艰难交涉,填筑停了,烂尾的工程也留了下来,直让华官们挠头。若要拆除,工程废渣“弃之港中于行舟有碍,运往他处又乏空地可堆”,而且“中间和以灰泥,起工与砌工相等”。但是“一日撤除未尽,即贻一日之患”。斟酌再三,官厅决定接手工程,出资继续将要填筑的地段搞成公共道路。如此,既让华洋商民方便行走,又可杜绝洋人觊觎之心。
又是一番艰难的交涉,光绪四年二月初九日(1878年3月12日),兴泉永道和英国领馆终于修成约章六条:2、查新填海滩是英国经租后地出入门户,除后地租主之外,永远不租赁他人。如要租,应先尽英国公平价值租赁。4、填筑完好后面洋商原有利益仍须照旧保护,均不别建名目遮蔽后面利益。5、凡要搭盖蓬寮等件,须会同英领事官商酌,不损坏后地各英商利益方可搭盖。6、填筑之后,该地接拢已经租地,由地方官托界各洋商代为经理。在抵制英人私填海滩时,驻厦美国人有过良好的表现。然而,美人并非友情出演。中英约章签订后的二个月,厦防厅收到美国领馆的照会。照会大意说:美国在厦做着大宗的茶叶商务,一直想在当地寻找建立合适的贸易站点,于今未能如愿。旗昌等洋行就只能向英商租赁行栈。现今又有轮船公司要来厦埠贸易,船只的停泊、茶件的装载等等,都急需楼房、栈仓、信馆等等。再说美国的领事署,也急需地方建造衙门。客人不容置辩地告知主人:查本口有空处海滩,在于磁街路头等处一带空滩,系在怡记宝德洋行前墙平排,以磁街路头尾海滩起,一直透至打铁路头;又由该路头再至旧路头,与天主礼拜堂前面平排止一带,仍照居民处所湾曲填回至磁街路头。为是凡有请租已筑行栈,临海前面俱留空地两丈宽作为公路,即该滩将来填筑楼房货仓等用,均照已留公路两丈余地,俾达行人利便。至于原本石筑渡头,一切仍然依照旧筑,永为渡头公路,不致阻碍行人来往。其该滩应量方丈地租,当自按年照证完纳,凡有一切租填海地,盖筑楼房,管业房主各等事宜,均照本国与贵国和约条款裁行,并无越则过为。但本领事专为本口人民通商裨益起见,兼之商民请行租筑以作栈用,按该滩并无关碍居民,甚属妥宜。为此照请贵分府,请烦迅饬查勘该地海滩多少丈量,并希速期填筑建立楼房,以充需用。[5]美人索要的地块,从今天看大约就是从“一等邮局”到厦禾路口一带。美人租地的目的也很明确,即要“填滩”。厦防厅怎能答允,于是回复道:上年我们才和英人商定,海后滩滩地一概由中国官方填筑,如准许你们填滩造地,将“事涉两歧,有失中国一视同仁,恪敦雍睦之谊”。[6]而且“磁街路头至旧路头一帮海滩,中有典宝、打铁、洪本部、提督口路头四处,均为商民起落货物要地,厦商利便处所,尺寸必争,一经填盖楼房,虽路头犹存,究未免诸多窒碍”。[7]厦防厅建议,除海后滩之外,沿海的任何地带只要美国人认为合适都可租借,官厅将全力设法配合。美国人意外被拒,自然愤恨难平,于是再启第二轮交涉。此次,兴泉永道主动提议租让寮仔后地段:寮仔后地方,现有华人所建洋房及沿港民居,似可议租。其地距关甚近,往来亦便,且有庆记、宝记、瑞记各洋行毘连一处,彼有保险,当无二致。再则,即在磁街路头至打铁路头及洪本部一带民房,不少地亦不少面前即是海滩,上下均不为难,保险无虑不稳,如果租定数处,就地改造,比之填筑海滩,价旣便宜,工租尤易。设虑民间勒掯,当饬厦防厅妥为劝租,以见本道极愿美商购办茶货,早得租地之意。[8]美领事却不为所动。中方再提议“磁街路、洪本部一带民居及地租与起盖”。没有海滩,美领还是坚执不肯[9]。美国人一根筋地看好这靠近海关的地段,为此特意作了专项调研。他们欣喜地告诉中国人,海后滩的海岸并不是如地图标示的“一抹而平”,而是弯弯曲曲的,每个路头处都留有空地:该滩均有余地,在磁街路头262尺,在提督路头276尺,在打铁路头239尺, 在洪本部路头289尺,在典宝路头309尺,所有货船渡船往来湾泊之处,仅据些少之滩而已。本领事指租该滩系在磁街路头97尺,提督路头131尺,打铁路头142尺,洪本部路头129尺,典宝路头167尺,按此计之,尚属未居其半,仍有大半余滩,留作船只湾泊之所,何谓关碍于船只乎。况本领事请租之滩,亦不过填至与现在各洋行前面平排而止,是将来前面海滩,均得一行而过,断不至差参不齐。而该等路头,将来加高增广,仍照贵国填筑英界路头法则而行,又断不至有碍起落货物。[10]美国人声明自己租用的,仅是诸多空滩中的局部,对民船停泊没有妨碍;即使海滩填平、海岸拉平,也不妨碍货物起落。作为让步条件,美方提议“可将所议之洪本部、典宝两处海滩毋容议外,以作湾泊船只之需,仍请将磁街路头至打铁路头,另宝顺洋行右边些少海滩,希并租给”[11]。对此,中方回复道:“美商欲租者近关建行之地,厦门沿港现有近关之地可租,似不必多费工资,另填为难之海滩。尚望贵领事细细思之,照知商办可也。至宝顺右边海滩,中国因需自用,已与港仔口海滩一并自填,可毋庸议。”[12]公牍交驰,口水纷飞,这场从光绪四年(1878年)四月延续到十月,福州将军、闽浙总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都卷入其中。此后人员更易,事情略作消停。但到光绪八年(1882年)交涉又起,新一任的美国领事又帮着旗昌洋行讨要磁街滩地。官司打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向顢頇的京官们此次还算明白,答复说:“该处海滩,前经英、美各商请租填筑,均已议复,概不租给,此次请租亦难照准。”美国人租地未遂之痛,只能等鼓浪屿公共租界时再解了。
此后数年,海后滩上中英就填滩事情屡有龃龉,却也没甚大波澜。延至清民交替,情况就大不同了。光绪三十三年,(英人)阻止厦门德律风公司在公路竖立电杆;宣统元年八月间,孔子圣诞,各学校学生结队游行,携带木枪,行经公路,又遭干涉;民国7年9月间,闽粤交兵,厦地戒严,英领事藉词保护英商,令该国舰兵登岸,擎枪站立公路,并将公路之左右及后方,筑墙设隘,悬牌于墙,大书英国租界,竖杆公路,升挂英旗;(民国)8年6月间,英领事又以中国武装军队行经是地,来函诘问。凡此种种举动,无非违约侵权,叠经厦民呈请中国官厅向英领抗议,并请北京外交部交涉,英使以违约证据俱在,未肯正式谈判,仅藉词抵塞,以图延宕而已。[13]厦门民众的抗议行动由此而起,并延续数年,到“抵制太古洋行风潮”时达到高潮:民国10年英商太古洋行又在海后滩建筑飞桥运卸货物,经厦人反对无效,终乃发生抵制太古洋行风潮。经地方官迭向英国领事交涉,直至民国10年10月,始与英领签订厦门海后滩善后办法合同3条,太古行建筑飞桥,每年向中国地方官缴纳租税,并将滩地所立旗杆及东西两方围墙隘门一并撤除,土地主权乃得恢复。[14]
1930年5月是海后滩命运的转折点,《申报》以《英国交还厦门租界》为题,报道了这一历史事件:各国在厦门所辟之公共租界,除隔海鼓浪屿外,英领复强制划厦埠之海后一带滩地,为英国单独租界,占筑围墙擅设巡捕,禁止集队通过,征收民间地租。迭经我国官厅交涉,迄无结果。迨五卅惨案发生,驻厦英领鉴于我国民气激昂,恐激成事变,乃自动将巡捕撤除、围墙停筑,藉以缓和民气。自党军入闽后,厦门官厅积极改良市政,扩张马路,改建店屋,填筑海滩,辟除山地,交通大见便利,商业日形发达。海后滩以地势边僻,不能与华界竞争,日就荒废。英政府以掯此一块废地,无裨实际,徒留华人不良印象,殊非善计。为应付环境起见,乃变更外交策略,训令驻厦英领,即将该租界土地权交还我国。以示亲善。昨日省政府据思明县长杨廷枢呈报称,奉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令开,准厦英领卓乃斯函送节略内开,今英国政府关怀中国政府及人民,再欲表示邦交友好起见,将厦门英租界交还中国自管。其办法取最简易手续,拟将前英官厅所发给各户租契一律注销,另由中国官厅换给平时会印契据,交英领转予各户。至换给会印契据,概不得取价收费。惟各户应纳地租,照旧章完缴。其租契注销日期以会印办理完毕送还英领转给之日施行等因。查英领奉英公使命令,将厦门英租界交还中国自管,并无附带条件,确系诚意交还。[15]
1930年的海后滩,还有另一件大事发生,那就是海后路正式建成。海后路 起讫:邮政局至中山路,长度:1415尺,宽度:30尺,人行道宽度:8尺,路面建筑:洋灰三合土,竣工时期:民国十九年。[16]与之交接的中山路、大同路,也于同年竣工。再加上此前的开元路,此后的升平路,市政改造后的海后滩陷入一片繁华之中。与海后路并行的这一段堤岸,“由开元路起,至常关码头,长约400公尺(1300英尺)”,[17]为鹭江堤岸的第二段。民国20年堤岸筑成,旧日的滩涂海地尽成陆地,沿岸的传统路头逐渐被新型码头所取代。岁月迁移,海后滩已不见踪迹,海滩边的渡口或新或旧大多也成为传说,唯有地志中还残留些许痕迹供人追忆:
[1]黄鸿翔:《厦门海后滩交涉档案摘要》。
[2]《兴泉永道赵上督宪禀》,《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第206页。
[3]《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3。
[4]萧宝芬:《鹭江竹枝词》海口。
[5]《厦防厅收厦门美领事恒德申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6]《厦防厅致厦门美领事恒德申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7]《厦防厅致厦门美领事恒德申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8]《署兴泉永道致厦门美领事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9]《总署收闽浙总督何璟等函》,《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10]《署兴泉永道收厦门美领事恒德申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 光绪朝》。
[11]同(10)
[12]《总署致美使杨约翰照会》,《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
[13]《海后滩案之历史》,《新闻报》1922年1月7日。
[14]《近代厦门涉外档案史料》《收回厦门英租界(1930)》。
[15]《英国交还厦门租界》,《申报》1930年5月25日
[16]苏逸云:《厦门的新建设》,《《星洲日报四周年纪念特刊:新福建》乙35页。
[17]彭禹谟:《厦门海堤工程》,《工程周刊》第1卷第5期,1932年1月29日出版。
[18]《民国厦门市志》卷5 建置志,第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