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语文教师杜保军带你解析高考古诗文(二)《宋若水传》
解/析/高/考/古/诗/文
第51期《掌上观文》,特别邀请七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杜保军,从2020高考语文上海卷入手,带大家一同解析高考古诗文。
上一讲杜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经典古诗该如何鉴赏(详情请戳链接:高级语文教师杜保军带你解析高考古诗文(一)古诗鉴赏),这期让我们一起探讨文言文中的词句该如何赏析?
本期讲师
知名教师
杜保军
七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沪上语文教学名师
B站网红老师“B站老杜”
02.
例题(二)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题。
(20分)
宋若水传 (宋)朱熹
①宋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自幼即知刻苦为学。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嘉州龙游县主簿。
②移知神泉县,始至,承废弛之余,首罢追胥①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②。邑产黄雀,岁供诸司百万计。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③除秘书丞,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④除湖南提点刑狱公事。衡山浮户③有与土人不相中者,曰:“衡山,国之寿岳④。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请筑山决水,使复故道。”公曰:“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且寿岳之云,无所经见。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事乃得已。
⑤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问题
&
解析
Answers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不能夺也 ( ) ⑵俾移福建 ( )
参考答案:
(1)“夺” 解释为“改变”
(2)“俾”解释为“使”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⑴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 )
A.通达 B.严厉 C.舒展 D.长成
⑵历数当时刑赏之缪( )
A.逐一 B.严厉 C.清楚 D.反复
参考答案:
(1)“遂” 解释为“长成”
(2)“历”解释为“逐一”
特别注意
从这可以看出2020年开始的一个秋考新动态,我们复习应该重点注意什么?如果对课文稍微熟悉,就会发现这4分里面有3分都和我们的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密切相关。
教材注解纷纷而来下,课内知识乱如麻……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
出题的教师非常巧妙地选取了这样一段文言文,把课内的来自于三篇不同课文的书下注释的重点词语予以考察,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和导向。并不是考原文,而是换个马甲,我们也要能够举一反三。
3
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公独慨然引车罙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解析要点:
6个断句正好是6个点,1点1分,逐句翻译。
参考答案:
到这时众多盗贼刚被平定,死伤之人横陈道路,瘟疫大规模发生,宋若水却精神昂扬地驾车深入,煮好汤药随身带着,亲自慰问病人并给他们喝药。
4
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解析要点:
运用语文知识,依据语境、内容,进行断句。
标识三处或以内的,标对一处给1分。标识三处以上的,多标一处扣2分,扣到0分为止。
参考答案:
公一以军律绳之/ 赏信罚必 / 士民以是得安其居/ 而军吏亦皆悦服。
5
第②段写到宋若水离任时“神泉民相率留之”,分析神泉民众这样做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宋若水上任后,不许公差追租骚扰百姓,而与百姓约定还租日期,使百姓不受打扰。停止岁供黄雀,百姓财用不受影响。宋若水的做法 有利于百姓,因此神泉民众挽留宋若水。
6
第④段写宋若水反驳衡山浮户恢复溪水故道的请求, 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宋若水指出,恢复故道会让数百户居民动荡离散,危害极大。而寿岳庇佑国运的说法不见经典记载,不足为据。即使认为地脉影响国运的说法成立,由于国家中兴发生在改道之后,那么恢复故道就会影响大好国运,这与恢复故道的理由自相矛盾。宋若水从后果的严重性,对方论据的权威性、对方论述的严谨性三个角度进行反驳,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
7
本段分析秋的内涵,全面深刻,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从官制、军事、阴阳、五行、音律等五方面分析秋的内涵,融人事、宗教等理于对自然的思考之中,挖掘秋对万物的强大摧残(摧败零落)力量的根源,说明万物盛衰的自然之理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