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四十二篇       新台

​《诗经》第四十二篇       新台

这首诗讽刺了卫宣公筑新台强占儿媳的丑事。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黄河呀泪漫漫,河上的新台空自灿烂。“只说嫁个美少年,谁知嫁得一个鸠胸汉”。

黄河呀泪滔滔,河上的新台空自光耀。“只说嫁个美少年,谁知嫁得一个鸠胸老”。

架起鱼网想打鱼,谁知打得一个癞虾蟆。“只说嫁个美少年,谁知嫁得一个驼背爷”。

(0)

相关推荐

  • 雨读诗经(43)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邶风篇最后两篇故事性很强,新台位于山东,是卫宣公为迎娶宣姜所建,几千年后,我们已无从知道它建成时的恢弘,但<诗经>却为我们留下了卫宣公的传闻 关于卫宣公,史书上没有提到他的丰功伟绩,没有提 ...

  • 诗经:新台|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关键词:诗经 解释翻译[挑错/完善] 新台倒影好鲜明,河水洋洋流不停.本想 ...

  • 倒淌河的故事(黄河行6)

    冯并 经济日报  2021-04-01 收录于话题 #黄河行 .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之河,她与我们一道经历昔日的苦难,更经历了苦难中的抗争.黄河,有数不清的历史和现实的故事. 让 ...

  • 《水经注》卷五所涉原阳、延津、滑县等考略

    河水又东北,迳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曰: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即于是也. 扈亭,按<左传>杜预注:扈,郑地,荥阳卷县 ...

  • 《诗经》课堂:《王风•葛藟》/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661期)

    天语说: [清]方玉润<诗经原始>"沉痛语,不忍卒读." 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 ...

  • 《印象上官》之黄河波痕

    <水经注>载:"周定王五年,河徙,自宿胥口东行漯川(今滑县境内),右径滑台城(今滑县城关),又东北径黎阳县(今浚县)南,又东北径凉城县(古县名,在今滑县东北),又东北为长寿津(今 ...

  • 精读系列第四十二篇:金国灭亡之“玩火者终自焚”

    今天正值元旦佳节,在此祝福所有伙伴们新年快乐,祝愿大家在二〇二一年里工作顺利,牛气冲天! 上周我们分享了金朝在民族政策以及培养国家认同感上的失败,今天我们从军事角度看看女真和蒙古族的恩恩怨怨. 1.金 ...

  • 《诗经》第二十二篇      江有汜

    ​<诗经>第二十二篇      江有汜 这是一首弃妇的怨词.丈夫娶了新妻,抛弃了她,她用长江有支流来做比喻,让自己尽量原谅丈夫,期待他有一天能回心转意.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 ...

  •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诗经>第十二篇    鹊巢 这是一首描叙贵族女子出嫁时迎送情形的诗.满载财物的众多车辆.庞大的迎亲队伍前呼后拥,吹拉弹唱,热闹非凡.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 ...

  • 第六百四十二篇  八千年古玉桂林展现辉煌历史

    X 上图为首都博物馆展品. 四月一日,有八千多年历史的海外遗珍·红山玉韵的一千一百三十五件玉器.石器在广西桂林展出. 台湾大学林云腾教授称,这批红山玉是在一九零八年至抗日战争时,被日本.法国.德国等外 ...

  • 第七百四十二篇  红山文化应该写入历史教科书

    X 图1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图2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藏品. 中国与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都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但是,按照历史编年,中国只有夏商周以后四千年文明的考古证 ...

  • 马春晖解读《黄帝内经·风论第四十二篇》

    <黄帝内经·风论第四十二篇> 原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 ...

  • 《讲点儿英国历史》系列 第四十二篇:最终的统一

    1702年,玛丽和威廉相继离世后,玛丽的妹妹.也就是詹姆斯二世的另一个女儿安妮继承王位. 虽然安妮的头衔是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国王,但其实此时的苏格兰依然拥有自己的议会和独立的法律系统.安妮女王在第 ...

  •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二篇: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四)

       郑熙亭文存之五十二篇: 一曲伟大民族精神的壮歌 --读李尔重<新战争与和平>札记(四) 郑熙亭 四 作家从哲学和文化层面揭示人物的性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两面 性:正面和副面,积极的一 ...

  • 素说《论语》:宪问篇(四十二)

    一.原  文   宪问第十四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