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鲜花及其它 | 秦德著
戴上耳机听更嗨!
公园里五彩斑斓的鲜花,一朵朵、一簇簇、一枝枝,笑迎春风,争奇斗艳,妩媚至极,真可谓千姿百态,繁花似锦,艳丽迷人!同行的一位诗人当时即兴吟道:“……一旦把她们摘下枝头,摆在案上,或插入花瓶,她们就会哭丧着脸向你倾诉:土壤是我们的母亲,离开了她,我们也就失去了生命!”我听着听着,不禁脱口赞道:多么富有哲理,意境多么深邃啊!我想:鲜花与土壤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文学创作与生活以及其它之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关系呢?
历来的文学作品都是反映时代、反映生活的。要反映生活,作者就必须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如果文学创作是婴儿,那么,生活就是乳汁与食物,婴儿没有乳汁与食物供养,结果不言自明;反之,就会健康、茁壮的成长。远者不说,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在延安文艺座谈会闭幕之后,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沿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生活,奔赴农村,写现实作品。他睡在窝棚里,和农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由于他真正沉到底层,融入群众,融入生活,且平易近人,把农民当朋友,因此,农民就视他为亲人,与他掏知心话,使他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素材,加上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他终于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这部小说,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朴实清新且符合人物身份,景物描写穿插恰当,感情真挚自然,真正做到了语言口语化,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情景水乳交融,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拍手称赞的佳作。像他这样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写出好作品的作家,不胜枚举,如与周立波同时响应毛主席号召深入农村体验生活,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了反映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家丁玲等。试想,如果他们不深入生活、了解农民,即使他们是作家,也同样不能写出传世的好作品。据资料记载,就是鲁迅先生这样伟大的作家,曾经想写一篇反映红军长征的小说,终因对长征生活不了解、不熟悉而作罢。况且,我们的一些不知名的所谓作家,一心急于成名,认为深入生活耽误时间,他们闭门造车,根据“想当然”来创作,这如何能够写出好作品,从而如愿以偿呢?我想,这些“作家”描写鲜花,不过是“十分美丽”“美丽得很”“美丽得要命”之类枯燥的陈词而已,空洞无力,不具体、不形象,看了这样的文章,味同嚼蜡。可见,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文学创作的长河就掀不起朵朵美丽的浪花。文学创作是火柴头,生活就是火柴皮,如果没有火柴皮的存在,无论怎样划动火柴头,火花都是不会闪现的。生活是海洋,作家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生活才会赋予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样源源不绝,一旦生活与创作结合起来,就如同火柴被擦,倏忽之间闪出火光一样。
土壤与鲜花如此,文学创作与生活如此,其它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秦德著,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63年7月出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文学学士学位。高中语文教师资格,名入安徽省人才资源库(1993年8月由安徽省人事局发证)。因在国家级书刊上发表过几篇教学论文,1994年3月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现任县文化和旅游局主任科员、滁州市儒林外史文化艺术协会副会长、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系《西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全椒文化名人。
读书与工作期间,曾在《新滁周报》《滁州日报》《安徽日报》《党员生活》《江淮风纪》《安徽宣传》《后勤导刊》《安徽吟坛》《江淮文艺》《东南文艺》《天府散文》《旅游作家》《深圳文学》《华东旅游报》《中国水利报》《底线文学》《西北作家》《中国乡村》《今日头条》《百度》《凤凰网》《世界作家导刊》《半月谈》《人民日报 <时代潮周刊>》《人民日报 <大地月刊>》等省内外知名报刊和出版物发表诗文300余篇(首),并主编《行走全椒》一书(该书于2019年3月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曾多次获奖: 1987年10月,诗作《荷塘》在安徽教育学院大学生“收获的季节”文学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1997年9月应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和改革出版社邀请,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典礼,荣获 “一级撰稿人”奖牌;2018年荣获“2017安徽旅游故事创作大赛”二等奖;2019年8月在安徽省全椒县城市形象宣传语和形象标识征集活动(面向省内外)中,其创作的宣传语“儒乡全椒,乐享太平”一举夺魁,荣获城市形象宣传语一等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