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院校设置简帛医学文献概论选修课程的必要性探讨

张雷 安徽中医学院针灸骨伤临床学院

上世纪初以来,随着考古发掘不断开展,我国境内出土了一大批简帛医学文献,如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代医简、马王堆汉代简帛医学文献、阜阳汉简、张家山汉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周家台秦简、张家界古人堤简牍及一部分和医学有关的《日书》材料,近年来部分高校和文博单位也收藏了一些医学简牍,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北京大学藏秦代竹简和汉代竹简,湖南里耶一口古井也出土了一批药方简。这些医学简帛都是失传文献,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了方药、临床、养生、法医等诸多方面,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尽管这些简帛医学文献材料丰富、涵盖范围广泛、学术价值巨大、研究成果丰硕,但中医院校还没介绍和教学这些文献的课程,而部分综合性大学则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简帛学概论”课程,因此在中医院校开设选修课简帛医学文献概论课程就显得十分迫切。

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决定了应该开设新课程

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为社会发展提供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博学多才、有独立人格、能自主思考和探索的人才。而学术价值巨大、成书时间较早、研究成果丰硕的简帛医学文献的课程具有跨学科、边缘交叉性质,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文字学、中医学、中药学等多门学科。在中医院校通过设置简帛医学文献概论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这门课程,扩大自己知识面,从而汲取多方面知识养分。

目前在中医院校课程设置中,医学文献课程内容多是传世文献的教学和研究,由于出土的简帛医学文献学科跨度大,要求高,所以很难开设。简帛医学文献概论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弥补中医医学文献教学的单一性,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简帛医学文献的价值决定了应该开设新课程

出土简帛医学文献极具文化学、文献学、中医学等方面学术价值,对重写中医学术史、辨别传世医籍真伪、还原传统中医本来面目等具有重大价值。目前,已出版了这些简帛医学文献的发掘报告、图版和释文和这些文献的大量注解和研究专著和论文,这些都是新课程开设的教学资源。

简帛医学文献由于出土时间较近,这些文献原文全部在一些医学文献选读课程和教材中也没有体现。尽管有些教材介绍和引用了这些资料,但不全面,甚至还有问题,比如混淆《治百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名称;引用的语句有误,如引马王堆医书《十问》“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作“一日不卧,百日不复”。因此,让学生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就需要有专门的课程来讲解。

中医文献学的地位决定了应该开设新课程

由于中医文献学是中医其他学科的基础,是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的关键。中医文献学研究的范围,涵盖了中医文献的形成、发展源流及中医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和理论。要系统和完善地建立某一门中医学科体系,必须借助中医文献的知识。通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文献研究方法,可以理清中医学术的发展脉络和规律。

简帛医学文献是中医文献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简帛医学文献中的大多数都是失传的中医文献,其成书时间多数早于《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是部分传世文献的源头,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如《灵枢·经脉篇》与长沙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徐之才逐月养胎法》与帛书《胎产书》的关系可看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源头。对出土的简帛医学文献的教学和研究无疑丰富了中医文献学的教学研究范围。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校开设简帛医学文献概论选修课程,有助于完善中医院校课程设置,丰富和扩大学生知识面,巩固中医文献学地位,因此,开设这门选修课非常必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