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坑深几许?同样能言巧辩,为啥晏子寸步不让李鸿章一再退缩?
投壶中国古代六艺之一。投壶是一种游戏,但它在特定时候也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
春秋战国是中国诸侯争霸,神仙打架的时期,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国都就发生了一起跟投壶有关的事件。
齐景公出访晋国,酒酣耳热之时,有人提议两国国君晋昭公和齐景公进行投壶游戏。
晋昭公先投,投壶前祝愿说——我们有酒像淮河水一样多,我们有肉像水中高地一样丰富。我们晋昭公投中了,晋国就可以做中原统帅。
晋国君主这种明摆着将游戏政治化的把戏,当然瞒不了齐景公。当时的齐国已经处理了内部纷乱,日益强大,对晋国的挑衅和威胁,齐景公自然不愿意甘于被动挨打。
轮到齐景公投壶时,齐景公拿过投箭,也祝愿说——我有酒像渑水一样多,我有肉像山岭一样丰富,我若投了这支箭,就代替晋君而强盛。
语毕一投而中。
晋昭公的威胁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被齐景公生生将了一军。这让称王称霸惯了的晋昭公很不爽,而且他深深感受到了齐国的威胁和齐景公的远大抱负。
为了将潜在的威胁消灭于萌芽状态,不久,晋国派出军队兵临城下,对齐国进行了威慑性攻击。
自知实力尚不足以和晋国抗争的齐景公,虽然万分不愿意,但也只能好汉不吃眼前亏,主动示好,暂时收敛锋芒。
挨了当头一击的齐景公,意识到以晋国的强盛,单凭一己之力,难以与之抗衡。于是他决定拉个盟友,就是南方的楚国。
为了和楚国修好,共同制衡中原霸主晋国,齐景公派出了使者晏子。
晏子是齐国的三朝元老,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
晏子虽然身材矮小,但满腹经纶,思维敏捷,尤其擅长随机应变、能言巧辩。
楚灵王是楚共王的次子,是春秋时代有名的穷奢极欲的昏暴之君。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就来自于他。
楚灵王也是一个有称霸野心的君主,他最信奉的就是强权。面对齐国的使者,他决定先来个下马威。
在楚灵王的授意下,晏子进宫门时,楚国人关闭宫中大门,仅打开旁边的小门让晏子进。想以此羞辱晏子。
晏子看着小门对楚国人说:“你给我开的是狗门,你认为我这是要到狗国去吗?如果你认为我要去的是狗国,那么我就从此门而入,如果不是,请打开中门。”
负责迎接晏子的楚国官员,听了晏子的话,只好讪讪地喝令大开中门。晏子淡淡一笑,大摇大摆地从中门走了进去。
楚灵王看到晏子后,傲慢地问:齐国是没人了吗?晏子知道楚灵王是嘲笑他。但他假作不知,认真地对楚灵王说齐国地方很大,人也很多,可以连袂成阴,挥汗成雨。
楚灵王自以为得计,嘲讽地说:“既然人很多,怎么派你来我们楚国出使呢?”
面对楚灵王明目张胆的挑衅,晏子不动声色地回击:我们齐国派使者是看人下菜碟的。有才能的使者去好的国家,我是最差劲的,所以就来到了楚国。
楚灵王原本要揶揄晏子和齐国,但没想到被伶牙俐齿的晏子几句话就怼了回来。他有苦说不出,只好打断胳膊袖子里揣。
连续两次挑衅,连续失败两次的楚灵王不甘失败。又在设宴招待晏子时,让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进来。
楚灵王故意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是个强盗,齐国人。楚灵王不怀好意地问晏子:“齐国人都善于做强盗吗?”
对于楚国这种拙劣演技和地域歧视,晏子也没客气,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典故,又反将了楚灵王一军。
这就是著名的战国时期的小故事——晏子使楚。
晏子作为一国使臣,其貌不扬,身材矮小,却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楚国国君和官员怼得哑口无言,取得了外交的决定性胜利。
晏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她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吗?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边,再看看清朝著名的外交大臣李鸿章的外交经历。
李鸿章一生以外交能手自诩,处理过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李鸿章是中国近代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有说他忍辱负重的,有说他居心叵测的。
经李鸿章之手,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等条约,有的割地赔款,有的开放港口,无一不是损害国家利益,丧失国家主权。
几千年前齐国的使臣晏子能够寸步不让,维护自己和国家利益;为什么大学士李鸿章却丧权辱国、步步退让?
是李鸿章学艺不精,不如晏子学识渊博,口齿伶俐,目光锐利吗?
非也。有故事为证:
话说有一次,李鸿章即将调任直隶总督。湖广总督一职由其大哥李瀚章接任。
李家双喜临门,幕僚在黄鹤楼设宴,请李瀚章、李鸿章两兄弟吃饭。一则为李鸿章践行,二则为李翰章接风。
开宴在即,谁该坐上席?幕僚们为此争论不休。一派认为李翰章是长兄,理应上座;另一派认为李鸿章是大学士,而且直隶总督比湖广总督的位置重要,所以李鸿章应该坐上座。
面对幕僚的争论,大哥李瀚章沉默不语,将难题甩给弟弟李鸿章。此时的李鸿章发挥了他善于破解僵局,思维缜密,逻辑清楚的特长。
他问幕僚:你们今天请客是公事还是私事?
幕僚齐声回复——为直隶总督践行,为湖广总督接风,当然是公事。
李鸿章淡淡一笑说,既然是公事,那我是大学士,理应上座。
假装欣赏楼外风景的大哥李瀚章一听,扭头看了李鸿章一眼,面带不悦之色。
李鸿章了解大哥的脾气,知道大哥不会甘心屈于自己之下,接下来恐怕就要上演拂袖而去的戏码。
李鸿章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论公事论我坐上首应该的,因为这是朝廷制度。但从私事而论,让大哥做下首不合适。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明天你们再摆一桌,咱们只论私谊,到时候让大哥坐上座,我在下首作陪如何?”
众人一听,对李鸿章的巧妙安排,无不拍手叫绝。大哥李瀚章也转怒为喜,面色和缓地欣然坐在了下首。
这是发生在李鸿章身上的一个小故事,由此可见,李鸿章化解危局和能言巧辩的能力,跟晏子相比,难分伯仲。
外交官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对他们的外交成果有影响,但是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个人能力,而是背后的国家实力。
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外交官的底气,来自国家的实力。晏子的成功和李鸿章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背后不同的国家实力。
晏子的背后是国力日益强大的齐国,所以楚国才不敢轻易小觑;李鸿章即便思维缜密、巧舌如簧、能力超群,可他背后是日益衰败、没落的清王朝,所以自然难逃失败的结局。
想了解更多精彩,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