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千年再次纳入版图的土地:面积两百万,历时四年,掌控至今

清朝时期,中国已经是一个多民族、多地理版块的大一统国家。自从清军入关后,从康熙到乾隆,历任皇帝的不懈努力,不断扩大版图,面积最大时达到了1316万平方公里,只比元朝时期的1372万平方公里略少56平方公里。

在扩张版图的过程中,战争是无法避免的手段,其中乾隆平定西域更是历经波折。从1755年到1759年,一共用了四年多,历经三次大规模战略攻势,才彻底将天山南北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清朝版图,完成了统一大业。

准噶尔是盘踞在蒙古和西域的一个强大政权,一直对中原有觊觎之心。早在康熙年间,清军几次远征,将准噶尔一直从蒙古草原打回了西域老家。

之后在1731和1732年,相继发生了和通泊之战和额尔德尼昭之战两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双方各有胜负,谁也没打服谁,最后决定议和,暂时平息了战火。

清朝始终将准噶尔视为心腹大患,一直密切注意其局势,寻找着发动攻击的最佳时机。1754年,准噶尔大汗去世,几位亲近大臣开始内讧,乾隆认为时机成熟了,决定对准噶尔发起致命一击。

经过一番争斗后,达瓦齐登上了准噶尔大汗的宝座,失败的贵族纷纷出逃,一部分投靠了满清,其中有一个人非常重要,就是阿睦尔撒纳。他原来是达瓦齐的亲信,因为没有得到期望的地盘,而对达瓦齐心生不满,想借清朝的心把大汗之位夺回来。

尽管朝廷所有重臣都反对向准噶尔开战,但乾隆皇帝坚决认为这是天赐的良机。西域远离中原,又贫瘠荒凉,即使打下来也没有太多好处。而且准噶尔的战斗力颇强,不经过一番苦战,恐怕拿不下来。这些道理乾隆当然知道,可他不为所动,坚决下达了出兵令。

1755年春天,满清的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西域出发了。这五万大军组成非常复杂,既包含两万京营八旗精锐,还有两万人士来自蒙古和准噶尔新附军,还有一万西北绿营。为了赢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准噶尔新附军在前面负责开路。

这场战争出乎意料的快速,达瓦齐不得人心,很快被打败,溃逃至现在的新疆昭苏县附近。清军紧追其后,不给他喘息之际,没多久便将其抓获,西征取得了彻底胜利。

乾隆将准噶尔划分为四部分,分给归附清朝的准噶尔贵族。那位阿睦尔撒纳却很不满意了,他背叛达瓦齐,是想借清军之手除掉达瓦齐,再取而代之。现在清朝这个分而治之的政策自然无法满足他的胃口,于是他又造反了。

1755年春,阿睦尔撒纳逃回了准噶尔本部,将当时驻守在伊犁的清军歼灭了。本来他的造反,对清朝来说,只能算是跳梁小丑,但当时恰好赶上满清开始流行天花,蒙古部落又遭遇了雪灾,托辉特部也趁机作乱,漠北蒙古人也到处抢掠,一时之间,满清有些应接不暇。

乾隆皇帝还是颇有手段,一方面通过宗教领袖的力量稳定了蒙古贵族的情绪,同时调动物资救济蒙古百姓;另外一方面重点打击托辉特部的青滚杂卜,对其他蒙古贵族宽大处理。这双管齐下,保证了蒙古的局势平稳。

1757年春,满清再次向西域发起进攻,此时轮到准噶尔开始流行天花,阿睦尔撒纳本身的威望也并不足以让他稳坐宝座。不出半年,他就兵败逃到了哈萨克汗国,接着又跑到沙俄帝国,堪称干啥啥不行,逃跑第一名。

至此,准噶尔汗国彻底亡国,天山附近的西域疆土终于回归中国,这是继唐朝安西都护府之后,中国再一次将这里纳入版图,时间整整相隔了一千年。

此时清朝的统治还远远称不上巩固,很快又爆发了大小和卓之乱。这回叛军人数并不多,但据险而守,很是难对付。清军经过三个月的苦战,耗费无数钱粮,才平定这场叛乱。叛首大小和卓外逃到塔吉克,当地酋长慑于清朝的威势,把他们给杀了。

历经四年多,清朝终于取得了全面胜利。志得意满的乾隆皇帝将西域改名为“新疆”,取故土新归之意。并将其他地方的民族和人口迁至新疆,用以稳固统治。仅从这一点来看,乾隆皇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绝对是值得肯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清军是一支以火绳枪、火炮为主的冷热兵器混合部队,而准噶尔从俄国、土耳其购买了很多更先进的欧洲燧发枪。清军仍然凭借更优秀的战斗素养取得了战争胜利。但这也使清军认为先进火器不足虑,停滞武器的更新,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吃足了苦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