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力及其作用效果”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力及其作用效果”一节课是“力和运动”一章的起始内容,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多,故而将本节课分为两课时来学习。其中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符号和单位,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在两个班级的上课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第一次教学反思:
得:本节课是由运动向力的过渡,故而在开始力的学习之前,首先对于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讨论举例得出了力的概念。由于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因此在处理教材时先引出力的概念,指出力的存在离不开物体,考虑到有利于记忆和逻辑上的问题,引出力后马上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最后才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这一学生非常熟悉的现象。
失:(1)由于学生刚开始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还没有尽快进入兴奋的状态,在课堂讨论举例的时候显得兴奋度不够;(2)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主要表现在于对“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理解不够透彻,出现了概念辨析不清的现象。
措施:对于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首先给学生辨析“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指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不变的运动状态是指: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变化的运动状态是指:匀速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变速曲线运动。
结合习题进行巩固训练——《伴你学》P4第10题。
10.以下给出的各种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C.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小孩沿不光滑的滑梯匀速下滑
解析:对于这类习题的解答需要将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清楚,通过分析可知:A.匀速曲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匀速曲线运动;D.匀速直线运动。
此题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是指: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而此题应该选择D。
第二次教学反思:
得:在认真反思了第一节上课的得与失之后,第二节课根据反思以后的改进措施,重点在学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作用效果时,通过先复习上学期“机械运动”的相关内容以后,再引入力的学习显得比较从容了。
失:学生在探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时,对于物体的形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只对能够看到的明显形变认识到位,比如说:弹簧、橡皮筋、弹弓等这些物体发生的形变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课桌等发生的微小形变理解有一定困难。
措施:对于“微小形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音叉的振动”,学生很容易想到以前学过的“转换法”和“放大法”,为此为了演示“微小形变”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动画演示和实验展示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难点的突破。
问题:
(1)当你用手按压课桌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手指发生形变吗?那么课桌是否也发生了形变?
(2)教师多媒体播放动画并进行演示实验:
①动画演示——杯子压在桌面上
②用手挤压玻璃瓶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