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的力量—徐唯辛为劳动者“造·像”,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过往

写生帮2021-02-25 17:03:44

文/徐唯辛

(节选)

13岁,因书而“思想复杂”的我,开始绘画

阅读成为少年时代快乐的来源,是启蒙老师,更是我学习绘画的主要原因。

《工棚》2004年作

那时学校因为“停课闹革命”没有什么可学,但在心智的成长方面,我并没有耽误,甚至还早熟。

初一就已经思考生与死这等问题了,那时班主任在学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总是批评我“思想复杂”。

《打工图》

当时估计社会混乱不会一直如此下去,就提醒自己应该学点东西,免得是个平庸的人生。

这就是十三四岁的我学习绘画的最初想法。

因为对自己未来的设想是自发产生的,所以十分勤奋,加上我自小学时就喜欢绘画,中学正式开始学,进步飞快,一年后,在一次全市中学一个美术展览上,我的作品虽然材料十分简单,仅是黑白墨稿,但已是即有构图又有构思了连环画了。

这是由于阅读使我在心智上比一般孩子早熟,一开始就在绘画的初期起了作用。

不过这个时候,我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绘画由于技术复杂一般占用了画家许多时间,而且对技巧的迷醉,许多画家落入钻研的巢穴不能自拔。

幸运的是我爱好阅读在先,学习绘画在后。

书读得杂,加上不断迁移,地方也走得多,就像在头脑里从各个角度以阅历和思考来编制一个睿智悟性的网。

到了中年,网逐渐开始收口成型,技术以外的东西开始起作用,尽管绘画表达的能量有限,但有意无意中,作品逐渐由早期唯美的边疆风情转向了试图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一些思考,题材越来越广泛,处理的手段也更加多样,作品尺寸和场面也越来越大。

从《馕房》(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优秀奖)、《酥油茶馆》、《圣地拉萨》到《酸雨》(九届全国美术展览铜奖)《过道系列》《龙年1976》《工棚》(十届全国美术展览银奖)和《核风景系列》,变化可谓不小,其中思考的轨迹十分明显。

将要开幕的第二届中国山水油画风景展览,我入选的作品《核风景》,题材是朝鲜核问题,构图角度为鸟瞰,素材来自间谍卫星的图片。

我对国际政治的关心由来已久,有关朝鲜核问题的重要报道都很留意,也有自己的看法。

这次的核问题虽然不是发生在中国,但这种特殊武器的致命性,并不受到国界的限制,会对我们每个人产生潜在的危险,何况地点紧邻我国!

核武器的拥有,由于当事国制度和责任感的不同,结果就迥然不同。

因为平时关心思考这些问题,画画的时候,不由得就把这些带入了作品。另外,我也厌倦了风景画传统的老面貌,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个清新的样子。

(数据来源于雅昌官方)

《打工图》

尺寸:220×450cm

创作年代:2005年作

成交价:RMB  3,360,000

2007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

《工棚》

尺寸:220×200cm

创作年代:2003-2004年作

成交价:RMB  2,070,000

2015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

《酸雨》

尺寸:210×320cm

成交价:RMB  2,016,000

2007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

《毛主席头像》

尺寸:119×98cm

成交价:RMB  943,000

2013广东保利冬季艺术品拍卖会

《矿工刘永贵》

尺寸:250×200cm

创作年代:2007年作

成交价:RMB  896,000

2008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