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楚胆囊结石缘由及中医治法整理(上中下)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胆结石胆囊结石胆石症文章目录胆囊结石的概述、病因、症状、胆囊结石的中医治法(太湖学堂验方)徐景藩:诊治胆石症的几点体会舒鸿飞:柴芍四金汤治疗胆石症高辉远谈胆结石的治疗张大昌:论胆结石滑石汤、滑石散两个胆结石秘方

伤寒教研室窦勇(上)01胆囊结石概述胆囊和胆管内有结石形成;多数没有症状,或为右上腹绞痛;胆结石好发于“3F”女性;应定期复查 ,有症状者常须手术。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被称为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囊和(或)胆管产生结石的一种疾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好发于肥胖(Fat)、多产(Fertile)、40岁(Forty)女性,简称“3F”女性。结石顾名思义,硬如石头,结石反复刺激可以引起炎症及胆道梗阻,从而出现腹痛、发烧、黄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安全。02胆囊结石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03胆囊结石疾病类型1、按照结石位置分类   胆道系统由胆囊和胆管组成,位于肝脏内的胆管称为肝内胆管,位于肝脏外部的胆管称为肝外胆管。因此,按照部位胆结石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指位于胆囊内的结石,此类型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称之为“静息性结石”,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绞痛,也可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此时容易被误诊为胃病。肝外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结石及继发性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是指在胆管内自发形成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是从其他部位排出来的结石,主要来源于胆囊。少数来源于肝内胆管。胆管结石很容易导致胆管堵塞,继而引发炎症,表现为腹痛、高热寒战、黄疸等症状。肝内胆管结石:指肝脏内部胆管产生的结石,该类型主要见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患者,其具体病因尚不清楚。2、按照结石成分分类   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两大类,胆固醇类结石和胆色素类结石。胆固醇类结石:成分以胆固醇为主。纯胆固醇结石切面可见放射状结晶,胆固醇含量一般>90%。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表面褐绿色,剖面可见分层,胆固醇含量>60%。胆色素类结石: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其胆固醇含量多小于45%,往往呈红褐色或黑褐色,较大结石剖面可见年轮样层状结构。另一种为纯胆色素结石,多为黑色。04胆囊结石病因       胆结石的形成与很多因素有关,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会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等物质消化。在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影响下,可能引起胆汁分泌紊乱、胆汁成分改变等情况,胆汁内有结晶析出,结晶逐渐钙化、形成结石。基本病因:胆结石的病因非常复杂,影响因素很多,任何可使胆汁成分改变或造成胆道梗阻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胆结石。如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糖尿病、高血脂、胆道感染、寄生虫、药物等因素。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它是一种脂质,可溶于胆汁,但不溶于水。当肝脏分泌了过多的胆固醇时,胆汁无法全部将其溶解,多余的胆固醇就析出成为固体颗粒(胆固醇结晶)。这些微小晶体在胆囊中积聚成块,逐渐钙化并形成胆囊结石。诱发因素:暴饮暴食、进食油腻食物是最为常见的诱因。当然,胆结石发作也与精神紧张、劳累、抵抗力低下等情况有关。05胆结石症状      大部分胆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表现为反复右上腹隐隐作痛,主要由结石引发炎症所致。部分患者表现为急性胆绞痛,主要由结石引发胆道痉挛收缩所致。胆绞痛患者往往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胆绞痛初次发作后,如不积极治疗,约70%的患者一年内会再次发作,且越来越频繁。如进展为梗阻性的胆管炎,可表现出典型的夏科氏(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06胆囊结石典型症状不同类型胆结石,其症状并不完全相同。胆囊结石:胆绞痛:胆囊内结石引起胆囊痉挛,表现为胆绞痛。出现胆绞痛是由于结石堵住后,胆囊中的胆汁无法流出,致使胆囊内压力不断升高,这样就促使胆囊发生一次次收缩,企图将胆石排出,患者因此就感到绞痛。胆绞痛典型表现为:右上腹剧烈疼痛,呈阵痛,每次疼痛可持续15~30 min,疼痛可向右侧背部或肩部放射。上腹隐痛:多数患者只表现为上腹部隐隐作痛,有时还伴有饱胀不适、反酸等症状,特别容易被误以为是胃病,应引起注意。肝外胆管结石:        腹痛:疼痛位于右上腹,多为一阵阵的绞痛,多由于结石随胆汁排出时,被卡在胆总管下段,刺激胆总管痉挛所致。              寒战高热:结石卡在主胆管,引起胆管梗阻。胆管梗阻时,肠内细菌趁机入侵胆管引起胆管炎,继而出现全身感染,表现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黄疸:胆管梗阻后,胆汁排出受阻,出现黄疸,其轻重程度取决于结石阻塞情况,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肝内胆管结石:       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无明显症状。但当患者受凉、感冒等抵抗力低下时,常常并发感染,出现胆管炎症状,如右上腹胀痛、发热等。伴随症状:胆结石患者除了常见的疼痛、发热等症状外,还可伴发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厌食等症状。

伤寒教研室窦勇(中)07胆囊结石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检查:当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升高,认为存在感染。一般的,同时结合常用的炎症指标(PCT、CRP、IL-6)辅助诊断。肝功能检查: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抽血检查会发现胆红素指标增高,尿检中胆红素也显著增加,患者表现为黄疸(皮肤、尿液及白眼球发黄)。当患者出现黄疸,说明结石引起胆道梗阻,这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并发感染,病情加重。08胆囊结石影像学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对于胆结石患者,超声是首选检查。其诊断准确度可高达90%~95%。该项检查能发现结石、明确结石大小和部位、了解是否合并胆道梗阻等情况。但胆总管远端的结石,可能会因肥胖或肠气干扰而观察不清。注意:检查前一天晚上10点到第二天检查结束之前,需要空腹。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CT检查: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分布、胆管系统扩张和肝实质的病变 ,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医生怀疑胆结石而腹部B超检测不出结石时,可选择MRCP或CT检查。无症状时的治疗,中医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能通过内镜直观观察胆道情况,如发现可疑病变可取活检,如果同时造影还可显示胆道系统和胰腺导管。因为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存在诱发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的风险,目前已被MRCP取代。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当患者存在肝内胆管扩张,但MRCP或CT检查不能发现病变时,可考虑应用该检查方法。该检查可能并发胆汁漏、出血、胆道感染等并发症。09胆囊结石鉴别诊断胆结石需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胰腺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穿孔)进行鉴别。急性或慢性胃炎:可以表现为由轻到重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的症状。有些胆囊结石引起的疼痛部位不在右上腹,而在上腹部,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胃炎。这种情况下,超声检查就可以排除胆结石。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一般是规律性的疼痛,即定时定点的出现类似的疼痛;胆囊结石的腹痛症状多发生进餐后,尤其在油腻饮食后。胃镜检查或腹部B超检查可以将两者鉴别。11胆结石治疗分为两部分:无症状患者: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其中,规律饮食、清淡饮食、坚持锻炼尤其重要。中草药治疗可以起到溶石,排石的作用。有症状患者:症状反复发作者,应尽快手术治疗,西医则认为手术是唯一可解决结石的方法,首选微创手术方式。急性期治疗:缓解疼痛:疼痛急性发作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就诊后医生开处解痉类药物辅助止疼,效果更佳。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可给予杜冷丁(哌替啶)或布桂嗪等强效镇痛药物。抗感染治疗:当胆结石患者出现发热、寒战情况等感染症状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予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防止病情进展。病因治疗:急性期炎症发作时,应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解除病因,对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治疗:胆结石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胆结石急性发作。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解痉止痛:非甾体抗炎药(NSAID)如双氯芬酸、酮洛芬或吲哚美辛,对胆绞痛有镇痛作用。解痉类药物一般使用山莨菪碱。利胆及抗感染治疗:可服用去氢胆酸片或熊去氧胆酸片,促进胆汁排除、控制炎症。但这两种药在胆道梗阻时不宜采用。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患者可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合甲硝唑抗感染治疗。对于复杂的胆囊炎,比如急性胆管炎、伴有严重的感染,通常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手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因为约50%患者会出现胆绞痛复发,且复发的胆结石患者,更容易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等并发症。胆囊结石:症状性的胆囊结石患者应尽快接受手术治疗,首选微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结石:胆管结石患者,首选内镜逆行胰胆管取石及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或腹腔镜胆管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当术中结石不能取净,可留置T形管引流,先解除胆道梗阻,择期再进行根治性切除。中医治疗:经方施治:中医在临床常运用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经方治疗胆石症,有一定疗效,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感觉中医的使用,大多都被遏制在循证医学上了)。中成药:治疗胆石症的中成药种类繁多,可减轻胆石症的临床症状、改善胆囊收缩功能以及预防结石形成甚至缩小、分解胆囊结石。其他:包括针刺、耳穴、艾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临床上以针刺和耳穴疗法最常见,对部分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其他治疗: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D):对肝内胆管严重梗阻并发炎症患者,可行PTD术,行此术可引流胆道、控制感染、减少病死率、赢得手术时间等。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此方法适用于下段胆管结石,尤其适合伴有胆总管出口狭窄的患者。该治疗方法可同时将胆管下端的结石去除。预后:多数无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进行中医干预控制疾病进展,定期复查就可以。胆结石患者如果反复发作胆绞痛,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一般不留明显的后遗症,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出现肠道不适的症状。

伤寒教研室窦勇(下)12胆囊结石并发症当患者未能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并发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肝脓肿、胆源性胰腺炎、胆道出血、胆汁性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等并发症。此外,结石对胆囊及胆管的长期刺激可引起癌变。日常:胆结石与人们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坚持锻炼、控制体重、清淡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胆结石。如果胆结石反复发作,应积极治疗,避免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13胆囊结石日常生活管理饮食方面:按时按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油腻食物。生活习惯: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熬夜。建议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以及蔬菜,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喝水,避免过多甜食和甜饮料。积极锻炼,控制体重。保持清淡的饮食方式和规律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助于胆结石的预防。14胆囊结石日常病情监测无症状患者定期复诊即可,一般每年复查1次,或以中药调治,改善肝胆内环境,尽可能减少疾病发作的可能。如果胆绞痛、胆囊炎经常发作,建议尽早接受手术治疗。胆绞痛急性发作者,应尽快就医,否则容易引起胆源性胰腺炎、感染性休克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15胆囊结石太湖验方——五酸缓肝汤在胆囊结石的治疗方面,太湖大学有自己成熟的验方——五酸缓肝汤柴胡12克,赤白芍各30克,枳实15克, 炙甘草6克,醋香附9克,醋延胡15克, 醋姜黄9克,生山楂30克,川楝子6克,青木香6克主治:胆道疾病、排石都可以,动的也有效加减:1.结石:加鸡内金30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15克,威灵仙30克,滑石10克,王不留行30克。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就是四逆散。赤芍白芍各30克,就60克了。疼用醋香附、醋延胡、醋姜黄,理气活血,治疗疼痛。山楂又是一个活血的药,酸的。五酸就是:醋香附、醋延胡、醋姜黄、山楂、芍药。用酸的药物促进胆汁的排泄。为什么不吃早饭容易得胆结石呢?因为胆汁储存在胆囊里一晚上,需要把它排出去。不排出,则容易在里面形成石头。胃酸分泌的增加,有利于胆汁的排出。九点之前吃早饭就有利于胃酸分泌的增加。所以五酸缓肝汤,就是用五个酸药来促进胆汁的分泌。川楝子和青木香,这两个药的选择也很特殊。这两个药能促进胆汁和胰液的分泌,这两个药是特异性的,促进胆汁和胰液分泌的药。青木香,擅长止疼。适合于急性发作,伴有疼痛的时候,所以不选川木香。用木香也有效,但是青木香的效果最好。青木香还能解痉,能够解除平滑肌的痉挛。解痉的作用和芍药正好配对。治疗肠道的痉挛导致的腹痛都可以用木香。解痉的目的是为了排石方便。再加鸡内金、海金沙、金钱草这些药物,(再加郁金,就是四金汤了)。大剂量的威灵仙解痉。木香,量要大,12克。如果结石有黏连,有组织增生,要用炮山甲,要活血。五酸缓肝汤,就是用五味酸药,强烈的刺激胆汁排泄。这个方法对于胰腺肿瘤也有些效果,因为其中的芍药。芍药对肿瘤有一些效果,但是还要合并其他的药物。底方:四逆散+五酸+特异性促进胆汁胰液分泌的,川楝子、青木香。

16胆囊结石案例分享患者,女,68岁,于2020年10月14日在江苏省中医院行肝胆超声,示胆囊内见多个团状强回声,其中最大一个大小约2.0cm*1.1cm,改变体位依重力方向移动。该患者于2020年12月底在我院就诊时,提及并出示此报告,结石较大,全科方面建议手术,但该患者因对术后各种后遗症存有疑虑,并以平日无症状,寻求保守治疗。门诊处以吴门验方五酸缓肝汤,因患者经常外出游玩,间断服药近三个月。2020年3月25日,患者在我中心行B超复查,结石缩小至1.0cm*0.5cm。

下图是治疗前后结石大小的示意图。

患者信心大增,目前继续服药中。17胆囊结石治疗个人思考考虑到结石较大,治疗以溶石为主要目的。治疗中的结石是怎样的变化过程呢?是崩解还是被溶解?处方如果以增加胆汁量为主,是否对泥沙样结石的排出,效果也会很好?更多精彩内容诊治胆石症的几点体会作者/徐景藩胆石症患病率较高,多数伴有胆道炎症,现就个人对此病的诊治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诊治胆道结石必须联系他脏(一)肝胆表里:“胆在肝之短叶间”(《难经·四十二难》),与肝相为表里,生理上同主琉泄,病理上互为影响。情志郁结导致肝病者,均可及于胆腑,或致肝胆同病。气郁可引起其它诸郁。肝经有湿热,尤易及胆,成为肝胆湿热,影响其升降气机,湿热蕴久,可以成石。(二)胆胃同病:肝胆与胃相邻,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胃与胆腐熟、消化水谷。诸凡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同样是胆、胃疾患的致病原因。临床上胃病(炎症或溃疡)、胃脘痛、嘈杂,伴见胁痛、口苦而査知胆囊炎、胆石症者,从笔者二年来观察200例的资料分析,约占60%。一经发现胆胃同病,及时兼顾治之,胆石症发作期或间歇期,亦应联系及胃,胆胃宜降为顺,据证而参以和胃理气降逆之品。(三)胆与脾(胰),胆为甲木,疏土助运。胆腑功能障碍,疏泄失常,容易导致脾病。脾运不力,内湿易生,三焦不利,湿犯于胆,既可郁而化热,又易与胃热相合,故脾与胆亦相互影响。从考证所知,古代所谓脾的“散膏半斤”即是胰腺,故言脾者已包括胰、胆中湿热病邪,每易流注胰内。(四)胆心相关:《灵枢》提到“足少阳之正……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其支者循胸出胁”,说明胆与心及心包络均有关联。临床上遇到心痛、胸痹时发者,应诊查有无胆病,若胆有石,及时治之,可使心痛缓解。反之,胆石剧痛,有可能影响心经,如导致心血不畅,心气不足之证,治法当先养心理气行瘀。待心病控制以后,再治胆病,或心胆同治。《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载:“少阳脉至、乍数乍疏。”征诸临床,胆石症急性发作期,中年以上之人可见脉来不匀,或促或结,也是由于心胆相关,病及心主,恙情较重之征。由上所述,对胆石症应从整体着眼,重视脏腑间的联系,方能提髙防治效果。二、胆道之湿多与热合但亦可寒化肝胆湿热蕴结,久而成石,治疗胆石症多用清利湿热之品,已属常法。但是,病理的发展决非截然不变。胆石症与黄疸相似,在病程中可以出现湿从寒化,虽不甚多见,但亦值得重视。形成寒湿的基础是阳气不振。一是素体脾阳不足,易生内寒,与湿相合。二是在病程中由于服用清热苦寒之剂太过(包括药量与用药时间)。病证由阳转阴,脾胃受损,阳气内虚,升降斡旋失调,肝胆经络阻滞。据个人体会,以后者较多。湿从寒化者,表现为舌质淡苔白,脉象沉细,上腹右胁下痛处喜暖,大便易溏,投以通腑药则便泄不已,面色萎黄无华,每多见于合并慢性胰腺炎的患者。从湿热转化为寒湿,往往有一个移行的过程。亦即在数日之内既有湿热证候,又兼寒的征象。如口苦口干而不欲饮水,苔黄转腻转白,右胁上腹疼痛而喜暖,阵发加剧而间有绞痛灼痛等。在此期间,具有寒热兼夹的特点,治法宜温清并施、视其寒热的偏胜而有所侧重。—旦寒湿之象较著,个人经验常用制附子为主药。附子具有温通作用,其性善走。每剂用量一般为5~6克,寒盛者用10克。关于配伍用药,大致有如下要点:1.制附子配柴胡以入肝(胆)经。痛甚者配以姜黄,加重木香用量。2.内寒之源主要在脾,故制附子应配炒白术。舌苔白腻较著者,配炒苍术。3.黄疸而兼腹胀、胁痛,制附子配茵陈、炙鸡金、海金沙、通草等(配取吴鞠通二金汤意)。4.大便不畅,腑实内寒者,制附子配大黄。5.结石较大者,制附子配皂角刺、京三棱、参三七、赤白芍等。6.右胁下、上腹痛而部位较广,按之不濡,制附子配生薏仁、败酱草,取薏苡附子败酱散意。三、治法宜疏宜通还当兼顾脾胃胆既有病,疏泄失常,治法宜疏。胆为腑,腑宜通,胆道结石,法尤宜通。疏、通之法,可使气机畅行,湿热下泄,胆液循其常道,结石可以排出。从广义而言,疏亦属于通法。关于具体用药,胆石症在急性发作期,疏、通必须并用,疏肝理气利胆与通腑导热相辅而投。疏理之品,首选柴胡,其次如枳壳、青陈皮、郁金、延胡索、白芍、娑罗子等等。据个人体验,凡胆石症具有胸闷脘痞,胁痛,舌苔薄白,因受寒而诱发者,宜用苏梗,或以苏梗与柴胡同用。按:苏梗之温性较轻,一般湿热证亦不属禁忌,《本草崇原》曾谓其“气味辛平”,'能使郁滞上下宣行,凡顺气诸品,唯此纯良”。通腑一般必用大黄,根据痞、满、燥征而配用枳实、厚朴、芒硝,凡热证实证而体质较壮者,大黄可适当多用,以冀祛邪务尽。大黄不但能增加肝胆汁的分泌,又能弛缓俄狄氏括约肌,且抗菌谱较广,副作用较小,一般认为是胆道疾患的良药(《武汉医学院学报》(10):55,1981)。芒硝不仅用于汤剂(冲服),还可外敷,每次30~60克,纸包平铺,外用纱布包敷于胆囊疼痛之部位,12小时取下,每日一次至二次,连用数日,以疼痛痞满好转为度,是方便、有效、价廉的辅助治疗措施。脾胃为后天之本,胆石症的病因、症状都与脾胃有联系。若审证不确、苦寒过度,尤伤脾胃。故治疗胆石症必须兼顾脾胃功能。例如平素当注意饮食有节,既病之后尤当注意。饮食宜热、软、细嚼,五味适度,少食肥甘,荤素得宜。脾胃有湿者,宜伍芳化祛湿。胃中气滞者,宜佐和胃行气。如平素脾运不力,大便溏薄,稍用通导之剂,大便泄下甚多者,还应参用健脾方药。作者观察160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有明显脾虚(气虚)证者占11.2%(《中医杂志》(7):22,1983),且治效较差,几乎没有近期治愈,故防治脾虚的问题应予重视。调理脾胃之用药,应防壅滞气机,故一般不用黄芪、党参。常用健脾药如炒淮山药,炒白术、炙甘草、茯苓等。和胃药如炒陈皮、砂仁(或壳)、煨木香等。鉴于脾胃既虚,易致食滞,故当佐用山楂、六曲、炙内金等消滞健胃之品。此外,除药物内服之外,针灸(包括体针、耳穴埋针、指压)配合饮食疗法,对排石亦有一定疗效。本文摘自中医杂志1987年第12期

柴芍四金汤治疗胆石症作者/舒鸿飞I导读:柴芍四金汤不仅能治普通结石,而且能治泥沙样结石。【专方来源】  蔡云程.名老中医蔡荫庭学术思想和经验简介[J].新中医,1988,20(6):10-12【药物组成】  柴胡、郁金、金铃子、大黄各10g,鸡内金、白芍各15g,龙胆草、木香各6g,茵陈、金钱草各30g,玄明粉(另冲)13g。  【功效主治】  疏肝利胆、清热除湿、攻坚破积、排除结石。主治胆石症。  【验证举例】例1:余某,女,73岁,1999年3月5日初诊。诉右胁下痛,嗳气则痛减,阵发性加剧,痛时向右肩部放射,如此已5个月余,伴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胆汁及食物残渣,饮食欠佳,神疲倦怠。视其舌红苔黄腻,脉之弦细而数。经B超检查确诊为胆内泥沙样结石,大小约1cm×1.4cm。予柴芍四金汤7剂,3月13日复诊,疼痛有所减轻,续予10剂。3月23日复查B超,证实泥沙样结石消失。  例2:许某,女,40岁,2006年5月17日初诊。诉右胁不时疼痛已数月,大便秘结,经B超检查,诊为胆囊多发性结石,处以上方加威灵仙30g,7剂。5月25日复诊,大便每日2~3次,7剂。先后服药35剂,疼痛消失,B超复查,胆囊内已无结石。  【运用体会】泥沙样结石颇为难治,而本方不仅能治普通结石,而且能治泥沙样结石,实出余意料之外。  蔡老认为,本病具有痛、热、黄三大症,其中痛是主要矛盾,治疗上必须抓住“以塞为因,以通为用”,柴芍四金汤就是体现这一主体思想而设立的,因而在临床上有比较好的疗效。本文摘自《杏林四十年临证手记》,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舒鸿飞。

高辉远谈胆结石的治疗作者/吴登山I导读:胆结石现今常见多发,发作时疼痛剧烈,临床却只能手术摘除胆囊,不治根本,术后影响人体消化吸收,中医药中治疗胆结石的方法颇多,摘录高辉远教授治疗理论及病例一则。胆结石为临床常见病,以中青年为多,其病理变化较为复杂,中西医治疗疗效均欠理想。今将高辉远教授对本病辨治认识体会,作如下介绍。一、明脏腑胆结石的病变部位在肝胆。胆为中精之腑,与肝相表里,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绪不畅、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虫积等因素,均可影响肝胆的疏泄通降功能而发病。肝胆与胃相邻,与脾关系密切,肝胆气郁可影响脾胃之功能,脾胃功能失调,运化不力,湿浊不化,内犯肝胆,蕴郁化热,与气血痰食相搏,也可引起本病。所以对胆石症的认识,应从整体着眼,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二、辨病机胆石症的形成与湿浊分不开,肝胆湿热蕴结,为其常见的病理表现。但湿从寒化,寒湿内滞,临床也不少见。寒湿之证的形成,一是素体中阳不足,二是用药寒凉太过所致。因此,临床见症,或见到其病理变化有一个转变过程;或可见到既有湿热的一面,又有寒湿的一面。而使病机呈现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的特点,区分其寒热虚实之多寡,明辨病机,也十分重要。三、论施治多脏腑的病变和多因素的病机,为胆石症的治疗带来了复杂性。根据胆结石的病理特征,其治疗应从固护中州,健脾和胃为基础,配以疏肝理气、通利胆腑。中焦运化得力,气机调畅,湿浊得化,则胆腑自得通利,有利于结石排出。本着这个治疗原则,临证可选用五味异功散、逍遥散等加减治疗。随证加用茵陈、金钱草、海金砂、香附、延胡索、枳实、竹茹、川朴、焦三仙等以疏肝利胆、消石止痛;官桂妙在能助气化,散寒凝,鼓舞推动药力直达病所,故亦为常用之品。病案如治陈XX,女,55岁。1999年5月10日初诊。素有右侧胁部隐痛,近3个月来加重,时有阵痛如针刺。伴有泛酸、恶心、纳呆、腹胀、大便不畅、时干时稀。舌苔黄,脉弦细。B超示:胆囊增大,胆囊、胆管均积有泥沙样结石。予如下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白芍、竹茹、川楝子、延胡索、当归、郁金各10g,陈皮、枳壳、柴胡各9g,海金砂、金钱草各15g,官桂6g,炙甘草5g。服用7剂后,自觉症状减轻。续服1月,疼痛情况大为好转,B超示胆管结石消失,胆囊结石少量。于上方中去延胡索、川楝子、当归,加焦三仙各10g,守方沿用2月,症状消失,B超检查结石已除。

论胆结石作者/张大昌I导读:芒硝治疗胆结石的经验,大昌先生一句话形容胆石症发作:“大抵此病多在胸上,上腹攻连肩胛,而多在右方,极则呕吐频频,痛如刀之刺人。”闻者如临现场。近世西医有谓胆结石者,余采用沈存中:《灵苑方》火硝可已砂石淋之说。盖《金匮要略》谓“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出汗,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云云。而其证甚略,大抵此病多在胸上,上腹攻连肩胛,而多在右方,极则呕吐频频,痛如刀之刺人。治胆结石,四逆散加硝石栀豉汤。栀子10克,豆豉10克,火硝6克(冲服),枳实10克,白芍10克,柴胡12克,甘草10克,生姜6克。余加细辛卓效。按:胆结石系急腹证,应以急方治之。豉、火硝、细辛足矣。余先曾用上方,幸而一得。后悟已属失滥,细辛、豉辛酸化甘,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细辛、火硝辛咸除滞,足可化结石也。本文摘自《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张大昌著,学苑出版社出版。芒硝这个药大家要注意,它是不需要煮的,药煮好后,直接把芒硝倒入,它就会直接化掉,就像糖,是不需要放到锅里煮的。跟大家分享一个叫马季的医生用芒硝为主的处方,这个医生以芒硝为主治疗结石,马家治疗结石,用自制的滑石汤、滑石散两个方子,或者单用或者并用,效果非常迅速。滑石汤:生地黄25克、四川金钱草50克、冬葵子25克、胡桃仁50克、石苇15克、滑石25克、瞿麦20克、炒车前子25克、川牛膝25克、生甘草10克、净芒硝20克,水煎每天一剂,分三次温服。还有一个滑石散方:琥珀30克、芒硝100克、硼砂20克、海金沙100克,将上面的药碾成细粉,每次服5克,一天服3次。这个姓马的医生的家族就是以治疗结石而著称的,在治疗各种结石的时候,有时会使用其中一个方,或者两个一起用,一个是汤,一个是散,一个是煮的,一个是打粉服的。芒硝古代又叫做硝石,可以消各类的结石,能够化大的结石为碎石。

(0)

相关推荐

  • 胆结石、胆囊结石、胆石病、胆总管结石,别再傻傻分不清

    在日常生活中,胆结石.胆石病是一个出现和听到频率较高的词汇,但是多数人对它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因为胆结石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泛指的概念. 往大了说,胆结石包括胆道系统内的所有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 ...

  • 【胆囊结石:缘由及中医治法整理】

    目录胆囊结石的概述.病因.症状.胆囊结石的中医治法(太湖学堂验方)徐景藩:诊治胆石症的几点体会舒鸿飞:柴芍四金汤治疗胆石症高辉远谈胆结石的治疗张大昌:论胆结石滑石汤.滑石散两个胆结石秘方 伤寒教研室窦 ...

  • 抽筋的中医治法

    人为什么会抽筋? 有句话叫: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生. 大多数人以为抽筋是缺钙造成的,其实抽筋的原因有很多. 中医认为抽筋是阳气虚,脏腑吸收障碍导致的. 人在以下情况下容易抽筋: 一是晚上容易抽筋: ...

  • 大病中医治法:癌症常见10大类症状及对症下药!

    癌症的症状繁多,病因复杂,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的症状在癌症控制后可消失,有的长期存在很难消失.如何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的丰富遗产,发挥抗癌的作用,是今后临床的努力方向.癌症常见症状有十类,分述如下: ...

  • ​膈下逐瘀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红花6g 桃仁9g 五灵脂9g 延胡索9g 牡丹皮6g 赤芍9g 川芎9g 乌药12g 香附12g 枳壳9g 当归9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 ...

  • ​薏苡附子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薏苡附子散(<金匱要略>) [组成]薏苡仁150g 制附子100g [用法]附子须制熟,以不麻口为度.二药为散,每次服3g,日服3次.若作汤剂,当减其量.仅用十分之一即可. [主治]胸痹, ...

  • 中风、老年痴呆、帕金森等几种大病的中医治法

    脑出血.植物人治疗 倪海厦先生在讲解<金贵要略>时,指出,脑出血急救可以采用针灸方法,针刺百会.人中,十宣放血,然后再针刺涌泉穴.如果然谷穴有瘀血,把瘀血放出来.如果没有效果:在病人左额角 ...

  • 头面部带状疱疹中医治法

    点击加载图片 [作者简介]田智涵,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八年制学生.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点击加载图片 我们常常所听说的带状疱疹,在中医辨证中其实称 ...

  • 龙齿清魂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龙齿清魂散(<张氏医通>) [组成]龙齿(醋煅)15g 茯神10g 远志15g 人参15g 当归身15g 麦门冬(去心)10g 桂心10g 炙甘草10g 延胡索30g 细辛5g [用法]为 ...

  • 高血压的古中医治法

    导语:高血压难道真的没办法解决么,今天读刘希彦老师的文章,看他用古中医的思路来破解高血压.我们常说,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所谓有因即有果.当今医学界对高血压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不太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