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不以强梁处世,心存和气才能修成善果
一、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意思是说:喜欢强横逞凶的人通常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作为施教的开端。
这一句话并不是仅存在于纸上的肤浅文字,而是可以切实应用到生活中的处事智慧,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人都败在了“强梁”的处事状态之中。
在生活中,但凡是性格蛮横、喜欢逞凶之人,通常不会有好的结果,他们在生活中不仅诸事难顺,而且经常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祸患,这一切都跟他强横逞凶的性格脱离不了关系。
因为“强横”是破坏事物平衡的根源。
在《道德经》“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一篇章中还有一句话叫: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意思就是说: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生成的和谐状态,《易经》之中也有这样一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就好像道家所指的“道”一样,道是万物初始的根源,由道而延伸之后生成阴阳二面。
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存在阴阳两面的作用,而任何环境、空间都是阴阳交合互生的呈现结果,目的是保持自然万物的平衡,并且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
万物有阴阳之分,就如同生物的雌雄两体,雄者是阳刚之气,雌者有阴柔之风,二者和谐交融之后,成为使万物得以延续的基础,道生万物的运作规律是如此,而生物的繁衍也依靠此规律发展。
所以当我们把这个规律延伸到生活态度之中,也自然可以明白,只有和气为人,才合乎道之规律的要求,而过度强横的性格,就是背离这一和气而存在的相反特征,所以这样背道而驰的行为,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而对于行使强横手段的人来说,当他的生活背离了和谐发展的原则时,必然会出现问题,这也是祸患的起源。
所以世人展现的姿态,则是以自己主观妄为而驱使,使事物走向偏颇的根源。
比如生活中有许多性情鲁莽的人,并不是真的有实力撑起自己霸气威武的一面,而是完全依靠情绪支撑,刻意表现出蛮横的一面,甚至因此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结果自然会带来许多人际关系的矛盾。
二、
据《论语》之中记载:
闵子骞跟随孔子身旁侍奉孔子,他展现的是一副正直且恭敬的样子;当时子路也在侍奉孔子,而他表现的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侍奉孔子的时候,展现的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
孔子看到他们的表现,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他又很担忧地说道:“子路的个性急躁刚强,将来恐怕不会有好的下场。”
这句话的原话叫做: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子路猎人出身,身手极好,是一个合格的武将,所以不由自主地会表现出勇猛强势的模样。
有一句话叫“知子莫若父”,而在这里可以说“知子莫若师”,子路最后的结局也印证了孔子的预言。
后来子路在卫国做官的时候,恰逢卫国作乱之时,有臣子叛乱,结果子路死于兵乱之中。
他的结局正印证了孔子当年的那一句话,同时也诠释了一个道理,就是我们今天所说“强梁者不得其死”的智慧。
强梁的处世姿态,除了不善于保全自己,容易给自己带来问题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曾子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意思是说:才华横溢也向无才能的人请教,知识丰富也向没有见识的人请教,有学问好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经纶也像一无所有,别人冒犯也不计较,从前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的。
这句话表示的就是谦居人下,不耻下问的智慧和道理,因为这样的姿态更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发展。
人生好的状态,都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因为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一直存在变化,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你在变化之时没有跟随变化而变化的时候,也是一种退步,甚至因为固步自封而失去与生活对抗的资本,当自身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无疑会成为生活的败军之将。
不断的发展,能让自己进步多少暂且不谈,至少不会让自己退步很多。
对于生活,修身正德,避开因主观意识而犯下的错误和问题,并且用恰当的姿态去随生活而变,接纳有用的知识智慧,以求更好的发展,这样才会有好的人生。
而不是站在因果的另一面,完全以情绪来主导自己的作为,因为那样才是让自己走向悲伤的开始。
作者|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