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闪了腰怎么办?一针后溪穴速愈急性腰扭伤,
本文已由经益中医学院「专业审稿团」审核
▼
急性腰扭伤俗称“闪腰”;“闪腰岔气”,是因身体在某种运动中突然、瞬间超过腰部功能正常适应范围,造成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急性撕裂伤。
90%好发部位是腰骶髂关节,以男性青壮年、重体力劳动者、汽车驾驶员、士兵、运动员等为多发人群。
针刺后溪穴通过在调气促血行,血行则瘀活,瘀活则肿消痛止基础上配合患者自行活动腰部针状会很快消失。
针刺后溪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医学称急性腰扭伤谓“腰部伤筋”、“瘀血腰痛”。认为是由于外伤或劳动时用力不当伤及腰脊,致使经络受阻、瘀血阻滞而致病。
该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篇》,因穴在第五掌指关节后方,握拳时有如沟渠处而得名。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同名经,遵中医“同气相求”手足同名经在疾病传变和治疗作用上是互相关联的的原则,针刺后溪穴治疗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的腰部扭伤,通过在调气促血行,血行则瘀活,瘀活则肿消痛止基础上配合患者自行活动腰部针状会很快消失。
后溪穴通督脉,督脉“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故后溪可治疗腰部疼痛,尤以急性腰扭伤效果最佳。
后溪穴
穴位特点
后溪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之一。
后者,手小指本节后也;溪者,小沟也。
握拳时小指外侧肌肉隆起如山峰,按之似小溪之曲,故名后溪。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时,位于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取法:微握拳,掌横纹尺侧赤白肉际处。
后溪有疏经活络、通调督脉、疏肝解郁之功,除可治疗急性腰扭伤外,后溪还可治疗头项强痛、腰背痛、肘臂挛痛、手指痛、目赤、目翳、耳鸣、耳聋、癫狂、痫证、热病、咽喉肿痛、疟疾、盗汗等。
后溪穴
操作技法
患者取坐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直径为0.35毫米、75毫米长的毫针迅速刺入后溪穴,并沿掌骨过劳宫直透合谷穴,以患者有较强的酸、麻、胀和触电感为佳。
当患者手掌有强烈针感时,边行捻转、提插,边嘱患者活动腰部,做前屈、后仰、左右旋转等动作,运动幅度由小到大。
行针4~5次,留针20~40分钟。留针期间,令患者反复活动腰部。
患者自述行针时医生让其活动腰部时,腰痛部位似有“啪”的一下复位的感觉,腰痛即刻明显减轻,且腰痛部位有热的感觉,取针后患者立即行走自如,痛消。
治疗心得
急性腰扭伤多由于持物不当、牵拉、过度扭转、疲劳、剧烈活动等损伤腰肌、脊柱、经脉,造成筋脉肌肉受损。引起经气不调,气血运行不畅、络脉不通而发生腰痛。
《金匮翼・腰痛》言:“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为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
《景岳全书・腰痛》说:“跌仆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
《兰江赋》有“后溪专治督脉病”之说,针刺之,可以激发经气,调整气血,使腰部经络疏通,起到柔筋止痛的作用,故可获良效。
进针后行针以轻微捻转为主,因该穴针感极强,提插或大幅度捻转刺激过大患者多不能承受,且易出现明显疼痛的感觉,影响疗效。
进针后一定要嘱患者进行相应的运动,运动方式以牵动病灶为目的。
《灵枢》言“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得气同时配合运动可使气感很容易的传到病所,如腰痛之人,针刺得气后需配合前后仰、左右侧弯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