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馒头铺

北方人爱吃面食,做出的花样也是种类繁多,风味各异。但是在北京影响最大,吃的人最多,首屈一指的是山东戗[qiàng]面馒头。那时,在老北京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馒头铺,其中以卖山东戗面馒头的居多。我小时候家住西四牌楼一带,在西四北大街路东,就有一家专做戗面馒头的店铺,家中长辈常让我去那儿买馒头,这个馒头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在店内的显著位置有一石头墩子,前面有一块像石碑的竖石,中间有个圆孔,从中穿过一根直径有十厘米粗、一米多长的木杠子。一位四十多岁的山东大汉把面团放在石墩上,把木杠压在面团上,自己坐在靠近面团的木杠一头,用力往下压,然后抬起屁股,伸出手去把面翻过来,接着又坐下去,重新把杠子压在面团上,如此反复几十次,一边压翻揉,一边往里撒干面粉,面团随着动作的反复也越来越硬越滋润。

我回家把看到地告诉妈妈,妈妈说这是山东戗面馒头特有的和面方法,家里没有那个杠,人工没有那个气力,也做不出那个味道。

山东戗面馒头个头大,外形高桩,色彩洁白,表皮亮泽,入口耐嚼,十分香甜,而且比一般馒头耐存放,不易变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面特别硬,内含水份少。也因此做成瘦高形状才不会坍软倒下。

戗面馒头的传统做法是必须用“老面肥”发酵。用“老面肥”做引子和到面中,然后用湿布盖在面上,放一段时间,待面发起来了再兑入适量的碱水,除去酸味,再加入干面粉反复揉,干面粉加多了,自然面团就越来越硬,手工揉不动了,于是就上杠子压揉。“戗面”的意思就是“强行揉进干面粉的发面”,在已经发好的面团里再揉进干面,必然会吸收一部分发面里的水分,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吃着有嚼劲儿,筋道,甜香可口。我那时候买回家,不用就什么菜,白嘴儿就能吃两个。山东戗面馒头有圆柱型的叫“高桩馒头”,也有用刀切成方形的叫“刀切馒头”,味道都一样,只是形状不同。那时外出办事或旅行都是自带“干粮”,首选自然是戗面馒头,好吃又耐存,吃到肚里又顶时候,那真是平民百姓面食的万千宠爱啊。

时代在发展变化,物质也极大丰富了,各式各样的新奇食品层出不穷,山东戗面馒头自然也就渐渐失去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了,那种近乎原始的制作方法也早销声匿迹了,现在也有用机器或人工制成的戗面馒头,只是觉得口感差些了,那杠压的场景,那馒头的美味也只能留在记忆中了。(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馒头怎么做到分层?

    馒头怎么做到分层? 身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中原人士,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回答下这个问题的,跟大家分享一波经验. 分层馒头,在山东地区,也叫戗面馒头. 戗面馒头,表皮发亮,个头大,嚼劲十足,入口后耐嚼,充分咀 ...

  • 蜜供会是个啥?老北京的饽饽铺可会玩了

    文/唐鲁孙 (续) 蜜供.北平过年,蜜供也是必不可少的点缀.大致是天地桌.佛前供.灶王供.除了灶王供是三座外,其余都是五座,而且天地桌佛前供要是太矮小了,也显着寒碜. 小编注:<清稗类钞> ...

  • 顶级老饕告诉你,从前老北京的饽饽铺是个啥样子

    文/唐鲁孙 (续) 据说饽饽到了明朝中叶,蒙古人又都北走蒙疆,就是留下下来的也都汉化,专卖牛油饽饽吃之者少,买卖实在难以维持,才添置各种点心出售.初时以大八件.中.小八件为主,后来又添上卷酥.桃酥.杏 ...

  • 青山学10种馒头的做法配方,给多少钱都不换,学会了,开馒头铺肯定火

    [南瓜馒头] 用料:面粉1000g,南瓜300g,酵母粉10g,枸杞数粒 做法: 南瓜去皮切块. 蒸锅蒸熟,用勺子碾成泥,加酵母粉和少量水,活到面粉中. 活成面团,静置一个小时. 待面团发好,揉出排气 ...

  • 包子馒头铺老板真早真辛苦!

    2021年的五一小长假,景区人潮涌动.人声鼎沸.人气高涨,这 群幸福的国人累并快乐着.实际上,还有一群没到景区的群体,这是一个不能被遗忘的群体,他们像往日一样早起并劳作.正是这群人的坚守,幸福的国人才 ...

  • 跟着王世襄老先生 看看老北京的饽饽铺和萨其马

    北京的"饽饽铺"正明斋(佚名 摄于1948年) 北京的老饽饽铺,时常引起我的怀念,因为从店铺外貌到柜内食品都很有特点,民族风味很浓,堪称中国文化的象征. 饽饽铺字号多以斋名,金匾大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