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归宿
阅
读
我一直在想,
我到底是喜欢你,
还是需要一个影子,
放在心里,
让我喜欢。
文/问川先生
谈到读书,我想起前几年刚去世的杨绛先生。杨绛先生享年105岁,钱钟书评价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先生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她通晓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终生与读书为伴,她的作品风靡全球享誉世界。她在一封给青年学生答疑解惑的信件里面说:“你的问题主要是读得太少想得太多。”
谈到读书,也许马上有人说:“我不是那块料。”我倒是觉得,换在艰苦岁月,这句话应该改为“我没有那个命”比较好。鲁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里面曾批评蒋介石在国难当头,只知道叫嚷请愿的青年学生“读书呀,读书呀”,却没有意识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清华大学教授蒋南翔语)。的确,在战争年代,艰苦岁月,对于很多人来说,慢说温饱,都要当亡国奴了,就是连生命也都没有保障,谈何读书?!然而,今天,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读书的时候了!
我相信每个读书人都渴望成为有文化的人,甚至我相信每个人的血脉里都隐藏着一种叫做“文化”的基因。只不过有的人文化基因一直沉睡着,有的人文化基因已经或者正在被唤醒。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在那个年代图书以连环画册和科普读物为主。那时父亲在县委工作,我常跟随在他身边,他办公桌上的图书和每天由专人按时呈送上来的的报纸杂志,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篇篇精致的文章,一行行工整的铅字,一幅幅精美的插图,都让我爱不释手。
我就读的靖西高中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宾山脚下,龙潭河畔,校园环境幽雅。在半山腰的望江亭上,或是在佛光普照400年的灵虚塔下,时有林涛伴着鸟鸣,琴声和着风声,迎着朝霞送着夕辉,那就是个晨读晚诵的好地方。随着阅历的不断增长,我开始不满足于课本里面的几篇作品,我徜徉并巡礼在更为广阔的文学殿堂。通过阅读一本本厚实的图书,小说我认识了钱钟书、王蒙、路遥、梁晓声、陈忠实、铁凝、琼瑶、金庸、梁羽生、司汤达、维克多·雨果、果戈里、托尔斯泰;诗歌我认识了流沙河、岛子、余光中、汪国真、顾城、洛夫和海子;散文我认识了冯骥才、迟子建、三毛、刘墉、张晓风和龙应台。为了读更多的书,我渴望并心甘情愿做一次孤独的心灵之旅。
我读大学期间,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读书的风气特别浓厚,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没有今天这样强烈,没有公共网络,图书馆是做学问的重要场所。我庆幸自己选择了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这个专业要求阅读必须很杂,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海量图书为我提供了很多便利,从科学方法到哲学到各种人文学科的图书,从此我的阅读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冲脉中学工作期间,由于行政工作的需要,我有幸参与建设并在后来负责管理学校的八个功能室,里面就包括了图书室,这让我能读到一些身边人甚或别人读不到的书。除了教学生活,我的一大部分时间耗在了那些陈旧的书堆里。
我的这种酷爱阅读的习惯,即便是现在也依然保持着。在那里,读古典,也读现代,我读柳宗元,读陶渊明,读流沙河,读易中天,读余秋雨,读王安忆,读周国平,读白岩松,读崔永元,也读白落梅......
也许你会问我,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老实说,读书读到一定程度以前,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尊,认为犯了错误不低头就是自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这本书,深深地被打动了。简爱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对他深爱的富翁罗切斯特说的那段对话,非常感人。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我们站在上帝脚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就在这时,我明白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女性,能够独立的生存,不轻视自己,不依附别人,她就是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一个女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一个堂堂七尺男儿!
读路遥《平凡的世界》,让我在艰苦的年月保持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我至今无法忘记,书中主人公孙少平虽然生活艰苦,却养成了看课外书的习惯。他偶然遇到了第一本课外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下子他就被这本书给迷住了,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在天黑前看完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他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着一个非常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16岁的胸膛。读这本书的那一年,我也是16岁。
读书让我学会包容和谦逊,培养一种叫做“悲天悯人”的情怀,在阅读中我可以获得生命的力量,获得精神的支柱,获得心灵的拐杖,营造灵魂栖息的港湾。我的心灵之船可以泅过遍布暗礁、潜流涌动的海峡,我的思想可以渡过汹涌的逆流,游向更高的精神层次。
读书对于我来说,也许寻不到黄金屋,娶不到颜如玉,拿不到千钟粟,却可以找到理想国。2006年我开始潜心阅读柳宗元,从雅诗歌曲,到古赋议辩,从碑铭表文到题序书启,尤其是深入拜读柳宗元的山水诗歌。我领略了一个投迹山水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于一身的贬谪文人激流勇进的情怀。“西南山水无人赏识,正如士子怀才不遇”,可贵的是,一个胸襟博大灵魂高尚的人,即使“万死投荒十二年”,也不向生活寻找借口,更不会向困难低头,依然始终如一,坚定执着地勇于进行自我挑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留下千古佳话。
读得多,写得出,厚积方能薄发,阅读让我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发前人所未发,我在一篇题为《论柳宗元山水诗歌创作艺术的嬗变》的社会科学论文开头写道:贬永刺柳,见弃蛮荒,凡十四年,柳宗元模山范水,作诗160余首,虽不为多,然“颇有陶家风气”,“深得骚之余味”,自是灼见......然而,如果我们将柳宗元的山水诗歌放置于他贬永刺柳两个时段,从时间动态上来审视,不难发现:从永州到柳州,柳宗元山水诗歌的创作艺术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接下去我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从永州到柳州十四年间柳宗元山水诗歌创作艺术的嬗变。
一切是自然的,也是机缘巧合的,我被柳州市柳宗元文化研究会正式接纳为会员,从此致力于潜心研究柳学,弘扬柳学,算是找到了学术的正途。并且在去年,我再次因为一篇题为《贬谪远域蛮荒柳宗元诗文笔下的草木情缘》的2万字学术论文,很荣幸获邀参加在桂林举行的中国柳宗元学术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在会上宣读,探讨交流中获得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赞誉。然而,我越发觉得,加入柳宗元文化研究会,读柳宗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学无止境的道理;其次是因为柳宗元思想本身博大精深;再一个是在柳学研究过程中,我有幸接触和结识了包括孙昌武、尚永亮、李芳民、王基伦、户崎哲彦等一大批国内、海外的文化学者,他们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涵养无一不在影响着我、滋养着我,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学术研究更为广阔的领域和天地。
一个人,时间总是有限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何况世人耽于逸乐而恶劳苦。人到中年,很多人开始注意健身养生,我却坚持修心养气。于是毅然师从柳州市书画艺术院院长廖炳智先生和柳州市驾鹤书院书院院长傅绍尉先生学习书法,试图跨行做一门学问来挑战自己,利用闲暇时光,一锄一锹,耕耘不辍。
需要补充一下,我本人认为教师职业教学工作很有意义,一定要做好,所以没有耽误业务工作。同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和兼顾自己的学术兴趣,几乎每天的睡眠只有6个小时。
读书是个人的爱好,为兴趣的非功利性阅读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但也是有代价的——牺牲功利性研究的时间,牺牲升官发财的机会,牺牲其他形式的娱乐。如果没有实力,读书的代价是很高的。我在大学期间读书一发而不可收,却感受到学位和生存的压力。工作以后更是如此,需要完成本职工作,需要完成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需要写各种指令性的或者时需的文章,失去了不少读书的宝贵时间。
现在其实压力也不小,苦于缺少大段完整的读书时间,最好的读书时间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手机阅读等各种电子设备虽然方便了阅读,可是有时候觉得电子一类的书,只适合做浅层面的阅读,仿佛快餐或者是零食,吃多了营养跟不上;个人觉得读书和阅历到了一定层次,还是作深层的阅读比较好,手上摩搓着厚实的正版纸质的图书,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不说,而且还让心灵真正地皈依了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读书多了,有人欣赏,有人佩服,有人耻笑,有人不屑,也有人说我是“书呆子”。毕竟在这个功利的社会,读书不是主流,做官不需要读书,当教师除了专业图书以外似乎也不需要读太多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继续教育”的硬性要求,恐怕没人愿意读书。
尽管如此,我依然怀念旧日时光,青春年代里一袭白衣少年,青灯长卷,昼也读书,夜也读书,晴空丽日也读书,风驰电掣惊雷万里也读书;我曾经欣羡于韩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地读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而且不计成本;我甚至也展望、期盼自己在迟暮之年,可以回到梦的原乡,土布葛衣,粗茶淡饭,在瓜棚豆架之下,于天井凉台之间,手握诗书,忙也读书,闲也读书。
写到这里,我忽然记起前些年两会结束的时候,总理在记者会上谈读书,足见党和政府对阅读的重视。那年4月25 日,李克强总理专程访问四川,晚上8点特意去宽窄巷子见山书局买了一本由著名文化学者流沙河著作的《老成都·芙蓉秋梦》。其实,此前总理考察杭州也买过书,在郑州考察电商的时候还现身亲自下单买书。我很高兴也很感动于我们学校校长多年连续不断地在“世界读书日”亲自发起“书香校园”活动,登台劝勉大家读书,我觉得这是让学校生活回归到学校教育的本原。
说实在,我们的阅读环境越来越好,期待年轻的一代人阅读比我们更好。愿每一颗心灵都能在读书的世界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灵魂的归宿。
我的写作,
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作者简介:问川先生,姓名:许仕刚,男,壮族,1975年10月出生,籍贯广西靖西。1996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2008年7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会柳州市柳宗元文化研究会会员,柳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南天诗社会员,现在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实验高级中学教研处任职。
近 期 回 顾
编辑部
散文编辑部:问川先生|春之韵|末陌|海风在吹
现代诗歌编辑部:杏花雨|海风在吹|思者|夕阳音
古诗词编辑部:渔之樵|海风在吹
诵读部:春之韵|部落歌者|朝阳哥|倾听者|苏苏|叶子|把酒当歌|窗外的人|海叶|代斌|盼盼| 寒纬|新新人类|宁静致远|文嘉|海畔|郑巍(查了)|苏恭|枫林|品茶听涛|唱唱|烟波缥缈|踏雪寻梅|优雅|鼻祖|一朵莲|沙漠牡丹 |汪淇|建国|童心未泯|墨羽塵曦|红杉树|江河|夏夏|知足常乐|崔文通|师师|欣怡|阳光|枫丹白露|金翅大鹏|寒冰|欣赏自己|如风|润物细雨|花颜|海韵|悠然|微笑向暖|远方|沉默 |品茗听雨 | 花开的声音 | 七夕|烙印 |海阔天空|止戈为武 |期望 |敖登图雅|见贤思齐
诵读总务:春之韵
音频校对:海叶|春之韵|把酒当歌
编辑制作部:海风在吹 | 芳华 | 文嘉 | 宁夏
预览校对:海风在吹|末陌
统筹规划:海风在吹
投稿须知
1、来稿体裁不限,诗歌、散文、随笔均可。摄影、书法、美术作品酌量。
2、来稿务必原创,严禁抄袭侵权,文责自负,本平台概不承担连带责任。投稿要求:诗歌25行左右,散文随笔1500字左右,小小说2000字以内。来稿须作者自己校对三遍,确保无病句,无错别字,无错误标点符号。
3、个人简介150字以内,并附本人高清横版远景照片2张。
4、本刊对所有稿件有修改权、选编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除特别注明不愿被修改的,如有需要,本刊会根据作品内容进行修改。
5、发稿作者应当积极转发、分享阅读。
6、投稿路径:
现代诗歌:杏花雨微信号 ai740922
古诗词、散文:海风在吹微信号 15926363907
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