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沧浪亭,韩世忠曾经的韩园
在沧浪亭的五百贤祠馆里,有一位手执朝板、态度威严的官宦画像,他就是南宋的抗金英雄韩世忠,为赵宋王朝维持的半壁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戈春源的《韩世忠传》介绍:
韩世忠,陕西绥德人。他最早结缘苏州,是缘于1129年的南宋的苗刘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诛杀了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逼迫赵构把皇位禅让给只有三岁的皇太子,从而导致了这场战争。
韩世忠从苏州出兵讨伐,一路乘胜追击,最终消灭了苗傅、刘正彦,维护了当时政局的稳定。
再次结缘于苏州,是在苗刘兵变结束后5年的1134年,朝廷把沧浪亭一带的一大片土地赏赐给了他,他在这片土地上修葺一新,筑巢建房,起名韩园。
袁学澜《风雩咏归集》《游沧浪亭记》则说:“绍兴间,韩蕲(齐音)王统兵过吴,以军檄胁夺之,章氏窘迫献园,百口一朝骇散。”意思就是,韩世忠在出兵过苏州时,被沧浪亭的美景吸引,借口军事需要,园主章氏后代被迫无奈,只得把这片园林献了出来,一家一百多口,一夜之间四散逃亡。
章氏是谁?沧浪亭怎么从苏舜钦的手里流落到章氏手中的呢?
沧浪亭原主人苏舜钦,因为保守党枢密使章得象等人的弹劾,被贬官,才有了现在的沧浪亭。章氏便是章得象的后人,在这里有人说是章惇,也有人说章楶(杰音)。
章惇,和苏轼同科进士,曾经也是好友,在北宋的历史上也官至宰相,在打西夏、辽国、吐蕃的战场上,屡建奇功。被称作是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等。
章楶,是章惇的堂弟,也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猛将。
无论怎样,在苏舜钦逝后,沧浪亭荒废,最终落在章家人手中(考证据理应是章楶),并花费巨资,扩建沧浪亭,改名章园。
在没落的章氏后代手中,章园变成了韩世忠的韩园。
韩世忠在两山之间修筑一道桥,起名“飞虹”;在山上建了冷风亭、寒光堂、翊运堂;园中建有梅亭、竹亭、木犀亭;池上构筑濯缨亭。那时候的沧浪亭北面和文庙平,南面到竹辉路,园门朝南。
此后,在1229年的平江图上还可以看到的韩园的名称。
如今,似是时光还在,梅亭变成瑶华境界;竹亭改称翠玲珑;木犀亭更名清香馆。
8月末的沧浪亭,天气还热,我是特意寻韩世忠的足迹而来。墙外长街,依旧车水马龙。院内桂花未开,梅花,杳无所踪。延碧水而上、延曲曲折折的长廊而上------
在这里,英勇善战、胸怀韬略的他,脱下战袍,换上长衫,徜徉于韩园尺牍的山水之间。岳飞死了,抗金、修复神州山河的愿望功亏一篑。这个国家大势已去,守着枢密使的官职还有何用呢?
一生戎马的他,过去并不屑诗词书画,这时居然也能提笔写字,作点小诗小词。
清香馆
这也是我喜欢的《临江仙》:“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韩世忠杀伐的一生,却也落得如此收场。空有报国愿,可惜意难平。终在郁愤中而终。
苏州人对他是敬畏的。在嘉靖十三年,苏州知府胡缵宗将当时地处沧浪亭处的妙隐庵改为韩世忠祠。韩世忠的墓冢,位于苏州木渎镇西北的灵岩山西麓,历任知府也是一修再修。
此外,为纪念这位韩蕲王,在昆山千灯镇,有因他下马休息处而命名的马桥村;穹窿山上有他隐居的宁邦寺和赏月处的玩月台;苏州枣市街76号,现为胥门街道办事处的韩王庙。
无疑,韩世忠的名字,为苏州的山水增色不少。历史,就这么一点一滴地渗入园林的一砖一瓦中,融入沧浪亭的飞檐翘脚中,咏唱岁月的章回,延绵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