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透灸辅助治疗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姚卫杰1,柳普照1,范雅丽2,张治成1,郭向东1,高希言3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科;3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变应性鼻炎 AR
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等参与,导致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近年来AR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主要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且与哮喘密切关联。目前西医治疗上以鼻喷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首选,鼻喷糖皮质激素尽管见效快,但长期使用易发生鼻灼热感、鼻溃疡、咽炎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复发率高。针灸治疗AR可以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避免药物使用和潜在的不良反应,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2015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F)推荐的《变应性鼻炎临床实践指南》将针灸作为B级推荐治疗。
督灸具有改善阳虚体质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但传统灸法具有温度不易控制、灸量不足、灸感很难透达深部等不足,笔者通过团队自制透灸箱进行透灸解决了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虚寒型持续性AR患者为研究对象,配合温通鼻窍的透灸药粉、生姜,行隔药督脉透灸治疗,使灸、药、穴发挥协同作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制定:
① 具有鼻痒、打喷嚏、鼻塞和清水样涕等4大症状中至少两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时间1h以上,可伴流泪、眼红和眼痒等眼部症状;②体检可见鼻腔水样分泌物,鼻黏膜苍白、水肿;③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反应,至少一种为(++)或(++)以上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
(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有关虚寒型鼻鼽拟定证型标准:
①主症:阵发喷嚏,大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
②次症:a畏风怕冷,形寒肢冷;b神疲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或语声低怯,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腰膝酸软;c面色苍白或无华,咳嗽痰稀;d鼻甲肿大不红、色淡或苍白。
③舌脉:舌质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弱或沉细。
以上主症必备2项或以上,同时具备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确定证型。
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
②年龄18~56岁
③持续性AR,每周症状发作≥4d,且连续≥4周
④自愿加入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次每侧2喷,每日1次,连续使用4周。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督脉透灸治疗。
取穴:督脉大椎至腰阳关穴区域。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脊柱背部腧穴,从大椎至腰阳关穴之间区域常规消毒,用生姜泥(将1500g新鲜生姜用食品料理机打成泥状,挤压出多余水分即得约900g)将透灸药粉(本院科研处方:白芷、川芎、徐长卿各15g,肉桂10g研磨成粉)混匀,然后铺于督脉上(见图1),厚度约为2cm,用透灸箱完全覆盖上述施灸部位,把长20~21cm、直径1.9~2.1cm清艾条平分成两段,每次将9段艾条放入透灸箱(横3段,竖3段,见图2),每次艾绒条燃尽为1壮,共施灸3壮,每次约2 h,见图3。7 d治疗1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周。
两组治疗期间均要求清淡饮食,禁食生冷、油腻食物。
4 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RQLQ评分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全血EOS计数比较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82.2%(P<0.05)。
5 讨论
透灸疗法是高希言教授总结古人重灸理论并结合30余年的用灸临床经验而提出的治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使用专门的透灸箱,温度可控制在43~45℃,具有灸量足、火力大和持续时间长的优势;能使灸感透达深部,从而更好地调节脏腑功能,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灸时无不适感,灸后不留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督脉是阳脉之海,属奇经八脉,可统领一身阳气,温灸督脉腧穴可改善患者的阳虚体质,振奋阳气,增强卫外防御功能;透灸督脉具有温阳散寒、振奋阳气的作用。
笔者又将宣通鼻窍的白芷、行气活血的川芎、祛风止痒的徐长卿,助阳散寒、温通经脉的肉桂研粉与温肺散寒的生姜泥混匀敷于督脉上,借助于透灸的热效应,使灸、药、穴相互协同,共同起到温阳散寒、祛风通窍的作用。
VAS评分和RQLQ评分常用于AR患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价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降低血清IgE水平是治疗AR的机制之一,EOS可以反映AR的严重程度,故笔者选用VAS评分和RQLQ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且观察对免疫指标IgE和EOS的影响。
BOOK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