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能吏龙虎斗,无关对错,只关乎利益!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27卷,汉纪十九

汉宣帝 五凤元年(甲子,公元前57年)

【原文】(建议直接看解析)

韩延寿代萧望之为左冯翊。望之闻延寿在东郡时放散官钱千余万,使御史案之。延寿闻知,即部吏案校望之在冯翊时廪牺官钱放散百余万。望之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不问,而为延寿所拘持。”上由是不直延寿,各令穷竟所考。望之卒无事实。而望之遣御史案东郡者,得其试骑士日奢僭逾制;又取辟铜物,候月食铸刀剑,效尚方事;及取辟钱私假徭使吏;及治饰车甲三百万以上。延寿竟坐狡猾不道,弃市。吏民数千人送至渭城,老小扶持车毂,争奏酒炙。延寿不忍距逆,人人为饮,计饮酒石余。使掾、史分谢送者:“远苦吏民,延寿死无所恨!”百姓莫不流涕。

【译文】(建议直接看解析)

韩延寿代替萧望之担任左冯翊。萧望之听说韩延寿在东郡太守任上,曾发放官府之钱一千余万,便派御史前去调查,韩延寿听到消息,也派人调查萧望之在左冯翊任内发放属于廪牺令掌管的一百多万钱之事。萧望之上奏说:“我的职责是总领天下监察事务,听到有人检举,就不敢不闻不问,却受到韩延寿的要挟。”汉宣帝因此认为韩延寿不对,命分别调查到底。结果指控萧望之动用官钱一事并无事实根据,而萧望之派到东郡的御史却查出韩延寿在考试骑兵之日,奢侈豪华,超过规定;又动用官铜,仿照尚方铸造御用刀剑之法,等到月食时铸造刀剑;还动用官钱,私自雇用管理徭役的官吏;并加装自己车辆的防箭设施,花费在三百万钱以上。韩延寿竟因此被指控犯有“狡猾不道”之罪,斩首示众。行刑时,官吏和百姓数千人送他到渭城,人们扶老携幼,攀住韩延寿的囚车车轮不放,争相进奉酒肉。韩延寿不忍拒绝,一一饮用,共计喝酒一石有余,并让原属下官吏分别向前来送他的百姓致谢,说道:“辛苦各位远程相送,我死而无恨!”百姓无不痛哭流涕。

【解析】

在《汉书》中能够单独做传的基本上在当时地位、名望都非常高,说此人是名臣也不为过。

萧望之就是这样一个人,上面的材料是萧望之和韩延寿之间的斗争,结果是萧望之把韩延寿给弄死了。

如果只看上面这段材料,感觉萧望之似乎是好人。

但是,仔细品味结合《资治通鉴》之前的内容,貌似这个韩延寿也算个能臣干吏,更没做什么坏事。

怎么萧望之和韩延寿两人斗了起来?为什么这个韩延寿最后又败了?

所以,要把这事看个明白,还要参考《汉书》中关于萧望之和韩延寿记载。

先说说萧望之,他并不算是务实官员,更像是学术型务虚的官员。

当年汉宣帝考察他,想把他下放到地方当郡守来看看他的水平。

结果两次萧望之都找各种理由推脱不上任,关于这个之前的内容之前有分析,不赘述。

后来还是汉宣帝派遣亲信告诉了萧望之,这家伙才上任,但也是以少府兼领左冯翊。

萧望之在左冯翊任上有没有干出什么事迹出来?

严格来说,啥都没有干出来,就这么几个字“望之为左冯翊三年,京师称之”(汉书)。

“称之”的意思是称赞他,但是具体干了什么,有什么事迹一概没有。

而且前面“京师”这两个字,泛指城郭之内,并不是说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是官员贵族。

可以这么说,萧望之在左冯翊政绩没有,但是把各种关系都搞得不错,这些人都说好。

而班固在给萧望之做传的时候,也更多是为尊者讳,用了春秋笔法。

再来说一下韩延寿。

他是从地方上干起来的,而且能够接任赵广汉把颍川郡治理好,说明他还是有两把刷子。

之后,他又在别的地方又干过太守,依然把地方治理好,于是提拔他接替萧望之的左冯翊。

到此,萧望之和韩延寿开始有交集,但是并未产生矛盾。

按照官场的一些东西来说。

每个官员在任上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下问题和毛病,调任之后这些事在下任看来,只要不是太过分也都睁一只闭一只眼,不会真拿出来做什么文章。这姑且算一种潜规则吧。

韩延寿到任之后把左冯翊治理得很不错,在《汉书》中有不少笔墨记载。

从这点来看,他干得比萧望之更好。

而且在对萧望之的处理上,初期韩延寿是知道萧望之在左冯翊干的一些违规的事,但是没说。

关于这一点,其实可以从韩延寿弹劾萧望之的罪名做个假想。

韩延寿弹劾萧望之在左冯翊任上乱花了百万钱。

而在韩延寿死后,又有繁延寿弹劾萧望之,其中就有涉及经济问题数额达到十几万钱。

这两件事是独立的,但是从后者可以看出,萧望之的确有经济问题存在,那么他在左冯翊不排除也有类似的问题。

因此后来韩延寿弹劾他的理由大概率是成立的,至于为什么汉宣帝下令彻查的时候没查到,后面再说。

那么韩延寿与萧望之的矛盾是怎么起来的?

萧望之升任御史大夫,位次宰相之下,这个时候有小官吏来举报,说韩延寿在地方任太守期间利用官府的钱放高利贷。

萧望之拿着这个事情去找当时的丞相丙吉,交换处理意见。

丙吉这个人在汉宣帝时期同样是名相,而且他对汉宣帝有大恩,他当即就表示韩延寿的事情就算了,没必要追究责任。

见丙吉这样说,萧望之嘴上答应,但是私下却让考察东郡的御史暗中调查韩延寿的黑材料。

为什么丙吉这样说,萧望之要暗暗对着干?

其实从繁延寿弹劾萧望之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一方面是在礼法上严于律人、宽于律己,另一方面是有些傲气清高,对丙吉有些看不起。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萧望之对丙吉的做法阳奉阴违自然是可以理解了。

有人在调查韩延寿在东郡的事自然为韩延寿获悉。

这个很好理解,官员升任之后,多少也会留一些心腹在当地,一方面继续施加影响,一方面作为信息抓手,在潜意识里面也会把这个地方视为权力自留地。

一番打探推敲后,韩延寿知道萧望之要搞他。

韩延寿也不客气,《汉书》这样记载韩延寿的反应:即部吏案校望之在冯翊时廪牺官钱放散百余万。

直接是有目标的针对性的干,从这一点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证明之前的观点。

韩延寿是知道的萧望之的一些黑材料,选择性不发动,而萧望之也的确屁股不干净。

韩延寿这边的举动,萧望之也得知了。

而且韩延寿动作还比萧望之更快,先一步弹劾萧望之,搞得后者是没办法只有上书自辩。

不过萧望之的自辩内容《汉书》包括《资治通鉴》都用了这一句: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不同,而为延寿所拘持。

萧望之这一句算是把韩延寿弹劾自己这事的动机,给彻底扭曲了。

即,萧望之搞韩延寿是因为自身工作职责,搞他的应该的。但是韩延寿弹劾萧望之却是因为萧望之找到的了韩延寿的问题,韩延寿以此来威胁萧望之。

熟悉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当年赵广汉和魏相撕斗的时候,魏相也用了这一句反杀赵广汉。(之前有文章分析过这个案例)

动机都歪曲了,那么韩延寿说的话可信度又有多少呢?

况且,韩延寿的证人提供的证词,还经过了刑罚拷打,算不算逼供呢?(廪牺吏掠治急)

到此,汉宣帝开始倒向萧望之这一边,正式把对韩延寿的调查放到台面上。

一番调查之下,韩延寿问题不少。

其实这个东西是必然的,之前在分析为什么萧望之不愿意去地方当太守也分析到了。

地方的太守是实权,但是同样要务实真正去做一些事情。

但只要做事了,不管做的多好、过程把控多严,必定会留下一些问题。

相应务虚的就不好很多,毕竟动动嘴嘛,责任小一些。

尤其是汉宣帝说要调查韩延寿,而萧望之对韩延寿又必须下狠手,那么负责调查的官员会不会顺着这根线往上爬,挑错、歪曲、添油加醋,个人认为大概率会有的。

所以,后面韩延寿的命运基本上就是必然的。

延寿竟坐狡猾不道,弃市。

韩延寿、萧望之会这样斗来争锋相对,给《汉书》做注的颜师古这样说:“望之以延寿代己为冯翊,而有能名出己之上,故忌害之,欲陷以罪法。”

意思是,萧望之他妒韩延寿在左冯翊干的比自己好,怕后者超过自己,不排除有这个可能,而且还有另一个可能,萧望之想拿韩延寿来立威。

当然,萧望之为什么要动韩延寿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历史上搞政治的彼此斗争,才不会因为你是不是名臣、能臣就手下留情。

只要涉及到利益,就干,管你是谁!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111)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读通鉴(111)西域都护府设立 司隶校尉魏郡盖宽饶,刚直公清,数次冒犯皇上的旨意.时皇上方用刑法,任命宦者为中书官,宽饶奏封事说:"方今圣道浸微,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 ...

  • 官字两口的学问—“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二十四

    官字两口的学问 汉宣帝五凤元年到甘露元年的时期内,出现的第二件冤案是关于左冯翊(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副市长)韩延寿 ...

  • 《与对错无关,只与利益有关》 【陈旭-屠龙有术语录】

    <与对错无关,只与利益有关> [陈旭-屠龙有术语录] 作者:陈旭         网名:屠龙有术 唯一微信公众号:tulongys 很多人说的很对. 只不过他们不愿意给老师掏红包,孩子在学 ...

  • 越是成熟的人,看问题不看对错,只看利益!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己丑,公元前32年) [原文](可跳过直接看解析) 司隶校尉涿郡王尊劾奏:"丞相衡,御 ...

  • 你的思维靠谱吗?——小孩喜欢争个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

    小孩喜欢争个对错,成年人只看利益--所有公司所有经营管理的结果,都只看胜负.深刻的理解远胜于勤奋的做,要不怎么会有远离低质量勤奋的说法.下面的段子照常是在行走的路上,晚上的休息和工作间隙中思考的结果, ...

  • 〖不要以为国家间的道歉与否只关乎是非对错...

    [不要以为国家间的道歉与否只关乎是非对错,其复杂程度远超事件和问题本身] 因为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在处理问题时区别很大,一个直来直去,一个含蓄婉转,能否认识理解并且接受文化差异,决 ...

  • 政治只讲利益不讲对错,春秋卫穆公为了卫国的利益,借孔达人头用

    [参考书籍]<左传>鲁宣公十四年 [背景]清丘的盟会上,晋国因为卫国救援陈国所以派人来问罪,卫国给不出合理的解释所以晋国的使者不肯离开,说如果找不出祸首我晋国将派兵攻打你卫国. 然后孔达说 ...

  • 杨远亮:商人只谈利益不讲感情,但一定要用感情去利用别人

    正文: 一, 你们想赚大钱,就不要把人当人看! 你可以把每个人都看成一颗棋子,你怎么需要就怎么来. 讲到最深层处,就是说最牛b的人,你一定是没有感情的,但是你可以用感情去利用别人. 但当大家的层次都非 ...

  • 应昊茗 | 表演,只关乎内心

    都说演员一人千面,应昊茗似乎一直在变化,无论是古装剧.现代剧还是民国剧,贯穿着应昊茗不同阶段对于演戏的理解和成长.   从二十多岁初亮相时就用浑然天成的璞玉感惊艳一片,意气风发少年郎让人觉得他天生就该 ...

  • 小孩才讲规则,大人只谈利益|思维模型No.29

    如果人们都遵循一定的规则,那这个世界就简单多了. 一些著名的规则流传了几千年,比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 以前我们讨论过的起立鼓掌模型,就是假设人们 ...

  • 跑步——一场只关乎自我的修行。

    总会有人向跑者询问:跑不来功名利禄.跑不尽漫长道路,你到底跑个什么劲儿呢?其实,跑步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修行:无关其他,只关乎我自己. 回想出生以来,鲜有事情是只关乎自己一人的.儿时读书,有父母的催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