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简史:褚裒北伐为什么会失败?
关键词:桓温灭成汉、殷浩北伐
前因
桓温灭成汉:347年,东晋将领桓温率军进攻成汉,大败成汉军,成功攻占成汉都城成都,成汉末代君主李势向桓温投降,成汉就此灭亡。东晋皇族司马氏担心桓温功高震主,暗地里压制他的势力。
▲桓温灭成汉
后果
殷浩北伐:352年,东晋将领殷浩率军北伐,行至许昌时,殷浩的部将谢尚没有安抚好从冉魏归降的将领张遇,导致张遇占据许昌进攻殷浩的部队,谢尚被击败后,殷浩只好率军返回寿春,北伐失败。
▲殷浩北伐图
详细过程:
一、褚裒北伐
349年,东晋的征北大将军褚裒(póu)率军北伐,进攻后赵。
当时北方的后赵君主石虎去世,石虎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权,导致北方陷入混乱。东晋想抓住这个机会,计划派兵北伐灭亡后赵,恢复中原。
驻镇江陵的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进驻安陆,试图北伐。桓温此前灭亡了成汉,控制着东晋在长江中上游的大片国土,权倾朝野。朝廷怕他北伐立功后再也没人能节制他,所以没有允许他作进一步的行动。
▲北伐示意图
褚氏是当时掌控朝政的四大家族之一。褚裒是晋穆帝的外祖父,也是司马氏皇权的重要支持者。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没有像桓温一样争权,在朝中享有很高的声望。褚裒提出率军北伐后,得到了朝廷的支持。
朝廷任命褚裒为征讨大都督,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出发,领军北伐。
▲位于遂宁市的桓温雕塑
二、壮大声势
此前,后赵驻守寿春的扬州刺史王浃投降了东晋。东晋朝廷派东将领陈逵进兵占据寿春。褚裒让部将王颐之、麋嶷先后率领部队进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和下邳(今江苏睢宁),以壮声势。
褚裒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彭城后,北方百姓纷纷前来归附。褚裒又派部将王龛进攻沛国(今江苏、河南、安徽交界处),收降郡中二千多人。
当时鲁郡(今山东曲阜、泗水、滕州一带)有五百余家百姓约定归附东晋,向褚裒请求支援。褚裒派遣部将王龛、李迈率领三千士兵前去接应。
▲沛国图
后赵君主石遵为了应对褚裒北伐,任命将领李农为南讨大都督,率两万骑兵前去阻击晋军。
王龛率军到代陂(今山东滕州)这个地方时,正碰上李农的部队。李农的两万骑兵和王龛的三千士兵展开激战。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晋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王龛被后赵军俘虏。
代陂战败后,东晋朝廷大感惊慌,连忙让褚裒率军退兵。陈逵烧掉了寿春积聚的财物,毁掉了城池,从寿春撤军。
褚裒退兵驻扎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那些南下投靠东晋的百姓失去了晋军的援助,被赶来的后赵军杀死,遇难者共计二十几万人。
▲后赵疆域
三、北伐失败
褚裒北伐失败后,主动上疏请求贬职处分,留守广陵。穆帝下诏,称此次战败是王龛的责任,让褚裒回去继续镇守京口。
褚裒是穆帝的肱骨大臣,也是何氏、庾氏两大家族牵制桓温的重要力量,朝廷并没有给予实质性的处罚。褚裒此次战败,在于出兵太过匆忙,能够动用的兵力和物资太少,而且褚裒军事才能确实比较平庸。不久,褚裒因心怀愧疚,在京口病发身亡。
▲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7月10日)
结论
褚裒北伐是东晋朝廷收复中原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压制桓温的一次政治安排。当时桓温控制长江中上游的广大地区,拒绝给与褚裒任何援助,是褚裒北伐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陈显泗主编.《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湖南出版社,1992年12月:第79页
《汉朝西汉简介及汉朝西汉历史概述 》
《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六十三》
《后汉书》郡国二十 刺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