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普宁斗文陈氏
受流沙斗文陈叔修族谱所需之委托,五一前日,赶着出发,用大半天的时间,从普宁去潮阳然后再回普宁,一路上,走逛拍摄记录斗文陈主要支派的发源地祠堂、祖墓,以及分布在普宁境内山的列代祖墓,并斗文寨内的老祠、寨外的新祠。
陈姓是斗文的主姓之一,其由多支流派组成,人口最多则是迁自潮阳金瓯这一支。据了解,金瓯陈氏始祖在元末明初以仕抵潮,传三世而开基今址,名后坑,雅称金瓯,现分三行政村人口三万余众,其历代分衍周边有十余村寨,是一方盛族。
旧年去过金瓯看吴爷同身建醮爬刀梯,当时于寨外围观,却未曾到寨内走上一趟,这会再到金瓯,总算入内走走,当然仅是走到寨角的祠堂处。陈氏家庙追远堂为始祖祠,三间三进,门神很漂亮,其内墙壁嵌有一方民国时的族号书号辈序,算是此行额外的收获。
在普宁大南山内,顺见一规模颇大而已遭盗毁的古墓,据说是宋代的,碑刻有元代重修,上有卢公、周公之名,因草木堵塞未得目证,挺有意思。
到斗文寨内,老祠作述堂的灯笼竟是筒状,大概是来自金瓯先祖有科举之故吧。新祠志成堂的壁肚联,是七省巡检民国少将普宁书法家溪心人顾百陶所撰题,因祠重建而重刻,故细节应估比原物差点。为什么这么多祠堂?中新社祠堂工作室的陈教授说,祠堂涉及文化、社会管理、慈善,其价值在于存史存文化,明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造福乡里,照顾弱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