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71章)

第171章  公主碑文
半个月后,王缙携家人赴河南登封任职,王维留在长安,愈发深居简出,潜心著书立说,研究佛法,日子倒也过得安宁。
这日,好友李颀忽然来访,并带了一位不曾见过的朋友。自731年春天在青城山一别后,王维已有一年多不曾见到李颀,今日相见,自是欢喜,忙将李颀和他朋友请入堂屋,落座上茶后,李颀才哈哈笑道:“摩诘,这是高适,字仲武 ,沧州渤海人氏,写得一手好边塞诗!”
“李兄过誉了,小弟只是一介农夫,躬耕于宋城(今河南商丘),哪里谈得上写诗?小弟倒是久闻王兄大名,今日有缘拜见,实乃三生有幸。”
“仲武,你就不要过谦了。摩诘,你道仲武祖父是谁?乃当年生擒突厥车鼻可汗的大唐名将、安东都护高侃高将军!高将军屡破突厥、高丽,为大唐边疆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圣上准予陪葬乾陵的殊荣。”
听了李颀和高适这番话,王维不由对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三岁的小伙子产生了浓厚兴趣,点头赞叹道:“想不到仲武祖上还有这样一番丰功伟绩!可敬,可叹!不知仲武如今在哪里历练?”
高适笑着抱了抱拳:“不瞒王兄,说来惭愧,小弟腹内草莽,屡试不第,早已断了科举的念头。去年春天,孤身一人北上蓟门,游历于燕赵,希望能到朔方节度使、信安郡王幕府效力,但未能如愿。今年正月,信安郡王被任命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率兵征讨奚、契丹,小弟也想投身行伍,可惜报国无门。”说着,低头叹了口气。
“好男儿志在四方,仲武若有这番报国心,假以时日,他年定能如愿。”王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信安郡王李祎率兵征讨奚、契丹一事,他自然是知道的,因为,户部侍郎裴耀卿也跟随信安郡王出征。王维挂念裴大人的安危,故十分关注这场战役。李祎率唐军主力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契丹首领可突于率残部远逃,其余随从流窜山谷,向大唐投降。因为这次战功,李祎加开府仪同三司,兼关内支度、营田等使,兼采访处置使,统领泾、原等十二州。
“信安郡王是一等一的英雄豪杰!三年前,黄门侍郎宇文融大人指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弹劾信安郡王拥兵自重,恐有尾大不掉之势,到底是太不了解信安郡王了!”李颀也在一旁点头赞道,“说起来,还是玉真公主了解信安郡王,据说她早在李宙弹劾信安郡王之前,便提醒圣上说,信安郡王军功显赫,恐招人猜忌,请圣上明辨是非,勿轻信小人之言。事后证明,玉真公主的判断是对的。”
“李兄,听你如此说来,玉真公主当真心如明镜,慧眼如炬,难怪当今圣上如此器重她了……”
李颀和高适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王维心里不由五味杂陈。对于玉真公主为信安郡王说的这番话,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玉真公主心如明镜、慧眼如炬,其实,比起心如明镜和慧眼如炬,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勇气和担当。她不是不知道,圣上对兄弟多有猜忌,岐王的遭遇就是最好的教训。但是,她不能坐视信安郡王被人诬陷而不管。信安郡王守卫边疆,劳苦功高,她不为他说上几句公道话,于心何安?
想到这里,王维不由在心底深深叹了口气,自青城山一别后,不知玉真公主如今身在何方?她是否在心里怨他、恨他?他和她之间的是是非非,今生今世,注定不可解了。
因为信安郡王,王维自然而然想到了岐王。于是,几天后,在秋风萧瑟中,他独自一人来到长安郊外的桥陵,祭扫岐王。
岐王的墓碑静静地矗立在桥陵东南方向,似乎日夜守护着父亲李旦。和岐王一起陪葬桥陵的,还有李旦的两个皇后和一个妃子——肃明刘皇后、昭成窦皇后、贤妃王芳媚以及云麾将军李思训。
王维一脸肃然地跪拜在岐王墓碑前,举起酒壶,往两个青瓷盏里斟满酒,恭恭敬敬举过头顶:“王爷,一转眼,您辞世已有六年。六年来,发生了许多事情,一时间,却又一言难尽。这杯酒,我先干为敬。”说完,便仰头喝完了杯中酒,并将另一个青瓷盏里的酒洒在了岐王墓碑前。
“王爷,这一年来,我闭门读书,心倒也渐渐定了下来。近日读了南朝诗人谢灵运的一首五言古诗,题为《登石室饭僧诗》,字字句句,倒是颇耐人寻味。想着王爷或许也会喜欢,我便写了下来,送与王爷。”王维说罢,便从袖袍中掏出一幅折叠得整整齐齐的益州麻纸,摊开抚平后,朗声吟道:“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结架非丹甍,藉田资宿莽。同游息心客,暧然若可睹。清霄扬浮烟,空林响法鼓。忘怀狎鸥鯈,摄生驯兕虎。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当他吟到最后一句“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时,他拿出火折子,轻轻一吹,便将手中的益州麻纸点燃。看着这团麻纸在岐王墓碑前渐渐化成灰烬,王维郑重地在岐王墓前伏地拜了三拜:“王爷,您好生歇着,待明年祭日时,我再来看您。”
起身离开岐王墓碑后,王维低头慢慢走着,忽然,一块题有“金仙长公主碑”的墓碑引起了他的注意。金仙公主?王维脚下一顿,心中顿时“咯噔”一下,那不是玉真公主的同胞姊姊么?竟然已经长眠于此了?岐王也好,金仙公主也罢,都是如此年轻,却都……当然,还有他的璎珞!王维心中一阵难受,不由停下脚步,在金仙公主墓碑前站了下来。
在金仙公主墓碑旁,是一篇《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墓志》,墓志通篇用小楷书写,字迹清雅绝伦,王维不觉轻声读了下去:“……金仙公主年十八入道,二十三受法,若夫金印紫绶,县主之荣也……”落款处,是“中大夫大理少卿集贤院学士上住国赐源县开国公臣徐峤奉敕撰、玉真长公主书丹、梁州都督府户曹参军直集贤院卫灵鹤奉教检校镌勒并题篆额”字样。虽然徐峤、卫灵鹤两个名字前都有冗长的称呼,虽然徐峤自祖及孙三世均为朝廷中书舍人,一时传为美谈,虽然卫灵鹤以善书刻而扬名天下,由张九龄撰写的《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也由卫灵鹤书刻,但这些都不及“玉真长公主书丹”这七个字对王维的冲击力大。都说见字如见人,一时间,王维竟有种久别重逢之感。
王维不由上前一步,再次细细看了一遍碑文的书法。只见字形清瘦秀丽,笔锋柔中带刚,果然深得欧阳询之真味,却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韵味。能写出这样一手清雅书法之人,应已悟得道家“寡欲养心、静息养真”之真谛。
想到这里,王维转过身去,看向远方,眼中浮现一抹欣慰的笑容。但愿公主能真正放下红尘中的一切纷扰,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不再希望什么,便也不会有所失望。或许,只有她真正放下了,他才可以真正心安吧?
(0)

相关推荐

  • 巴图王爷的故事

    "绿缎的被子,折叠的印痕已经破旧,圣母的化身,惦念着将军王爷.白缎的军袍,胸襟和袖口已经破旧,圣母的化身,惦念着将军王爷.真诚的巴斯尔圣母,至高无上的圣帝,高贵的三尊信佛,众多的沙那比尔,在 ...

  • 119 长篇连载《塞外侠影》 三十一章 赵俊智解议和使(二) 作者/雪月空明

    119 长篇连载<塞外侠影> 三十一章  赵俊智解议和使(二) 作者/雪月空明  且说赵俊一路快马加鞭赶往京城,途中基本没有休息,用最快的速度前行,战马累了,赵俊看到集市就购买坐骑更换马匹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