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调经三大法宝
丁甘仁,字泽周,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早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中医人才,成绩卓著。最早主张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以下摘录先生对于调经的心得,希望能领略先生临证用方遣药的精髓,能给当今中医后学以启迪。
调经是指以调理月经失调为主的治疗月经失调病证的治法统称。月经失调包括经期失调(超前、落后、紊乱、经闭)、痛经、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病证。月经失调当先分清月经病变与其他疾病的发病次序关系。凡其他疾病引起的月经病变者,一般以治疗其他疾病为主,病愈则经自调;而月经病变引发其他疾病者,应以调经为主,经调则病自愈。调经须按病症、气血变化及八纲与脏腑辨证,行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下列可见师祖于调经的原则性及其处方用药的灵活性,临证可随时仿效。
受寒挟宿瘀停滞,少腹胀痛,经行忽止。
宜以温营通经。
经期间受寒邪入侵,致寒邪与宿瘀阻滞、血脉不行,经行骤然停止,并致少腹胀痛,故宜用温通营血之剂以使经行复畅。
川桂枝一钱;赤茯苓三钱;春砂壳一钱;半煨姜一片;炒白芍二钱;小茴香一钱;两头尖二钱;川楝肉一钱半;台乌药一钱;半杜红花一钱半;延胡索一钱半
释: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行气解郁、祛寒逐湿、温通气血、活血利气等作用之药相配,更加养血和营、燥湿和胃、健脾宽中之味,使风寒尽快疏散,经脉得以温通。此方着重散寒行气、温经通脉,少佐活血祛瘀、化湿行滞,力使骤停之经血复行,有是证者,仿之当甚取效。
血虚气滞,经事愆期,腰酸腹痛。
宜和营理气。
释:血虚又气滞,致月经每行延后,营血亏虚又气机不畅,还多见腰酸、腹痛等症。对此治之当养血和营、理气调经。
全当归二钱;云茯苓三钱;怀牛膝三钱;生姜一片;紫丹参三钱;生香附一钱半;杜红花一钱半;红枣三枚;小胡麻一钱半;春砂壳一钱半;广艾绒一钱半;广陈皮钱半
释:当归、丹参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小胡麻活血调经;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生用更长于行气解郁。牛膝补肝肾、逐瘀通经,红花也能活血散瘀,艾叶(艾绒)可温通气血,生姜能散寒,红枣可益气养血。故是方具养血和营、理气通经、活血祛瘀等功能,于血虚而血瘀气滞、经行愆期、腰酸、腹痛等最为适用
【注】小胡麻是指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果实。有活血调经、疏风清热等功能,善治妇女月经不调、产后瘀血作痛。也能凉血明目,可治肝热头痛、目赤肿痛。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即黑芝麻)也有称小胡麻,为补肝肾、润五脏之品,注意区别应用。这里指益母草子。
血虚有热,肝脾气滞,经行淋漓。
拟荆芩四物汤加味。
释:经行淋漓不止,古称漏下,可由气虚、血瘀、肝肾阴虚等所致,此例血虚有热,又兼肝脾气滞,亦为临床常见,荆芩四物汤为其较常用方,师祖予以合理加减则当更有著效。
炒条芩一钱半;生地炭三钱;侧柏炭三钱;鲜藕一两;炒荆芥一钱半;小胡麻一钱半;牡丹皮二钱;
白归身二钱;嫩白薇三钱;陈棕炭三钱;大白芍二钱
释:黄芩有清热燥湿功效,炒炭用更长于清热止血;荆芥虽长于治风,然炒炭用于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血止血,白芍柔肝养血,当归补血。白薇清热凉血,小胡麻活血通瘀而止血。棕榈(陈棕炭)、侧柏叶(侧柏炭)收敛止血;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此处也可用炒炭以止血;藕节(鲜藕)凉血止血。此方在养血清热之剂中重予凉血止血,于血虚有热而经行淋漓者自有显效。
……这不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