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每日一练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西瓜苗,只给第一个大棚里施加肥料甲,不给第二个大棚施加。第一个大棚产出1800千克西瓜,第二个大棚产出1200千克西瓜。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故必定是肥料甲导致了第一个大棚的西瓜有较高产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严重削弱上述论证?

A.两个大棚占地面积相差很多

B.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有所不同

C.少量的肥料甲从第一个大棚渗入第二个大棚

D.在两个大棚中种植了相同的西瓜苗

【答案】B。解析:题干结论:肥料甲导致了第一个大棚的西瓜有较高产量。论据:只给第一个大棚里施加肥料甲,且除了水以外没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结果第一个大棚产量更高。A项,尽管面积相差很多,但西瓜苗的数量相同,并不能由此否定题干结论,无法削弱;B项,土质和日照量不同,说明影响西瓜产量的原因,除了肥料甲以外,还有其他因素,最能削弱题干结论;C项属于无关项;D项,西瓜苗相同,产量却相差很多,说明肥料甲导致了第一个大棚的西瓜有较高产量,加强了结论。故本题选B。

(0)

相关推荐

  • 西瓜的产量不高,可能是大棚膜的正反两面铺错了,赶紧对照着看看

    西瓜的产量不高,可能是大棚膜的正反两面铺错了,赶紧对照着看看

  • 西瓜施什么肥料能果实膨大?西瓜膨大素哪个牌子好?西瓜怎么施肥产量高?

    农资365公众号,了解更多生根.根腐.重茬.土传.枯黄萎.根烂病.防治根结线虫.微生物菌肥.膨大坐果.抗病增产的防治方法! 西瓜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夏季水果.早西瓜已经上市,晚西瓜也会很快进入市场.这 ...

  • 草莓栽培管理

    草莓植株矮小,呈平卧丛状生长,高度一般在30厘米左右.在世界小浆果生产中,草莓的产量及栽培面积一直居领先地位. 家庭盆养方法 ①入秋后,把从母株上长出来的,像小吊兰那样的草莓幼株剪下来,种在装有培养土 ...

  • 西瓜大棚种植的技术要点,先了解一下,再考虑种不种

    今天是大棚西瓜种植的第30天了,虽然才种了30天,但是离着西瓜上市已经可以开始数着日子了,最早的西瓜差不多还有2个月就能上市了,西瓜种植虽然累但是很简单,让我们看看种植西瓜到底有多简单. 土壤 棚内的 ...

  • 掌握这四个种植技巧,西瓜每亩收入4万元以上,具体怎么做?

    春季是西瓜播种定植的季节,一般来说西瓜种植亩产在1万斤左右,根据品种不同.品质不同,西瓜每亩的收益也不同,但是无论是哪些品种,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西瓜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山东聊城有一 ...

  • 行测判断推理

    竹简:书籍 A.竖笛:排笛 B.沙漏:钟表 C.毛笔:电笔 D.缶:鼓 [答案]B.解析:竹简和书籍都是记录文字的工具;沙漏和钟表都是测量时间的工具.且前者为古代的,后者为现代的. 文/福建事业单位招 ...

  • 判断推理每日一练

    小明获得了"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那么他该学期的成绩加权分数一定超过了80分. 如果该命题为真,它是以( )为前提做出的判断. A.只有小明一人获得了"三好学生" ...

  • 行测判断推理:加强削弱型中的“爱恨情仇”

    事业单位考试考试行测中有一类常考题型,即加强削弱型,让我们选择能够加强或者削弱题干中观点的选项.这类题目在考试中每年都有涉及,而且历年考试题量维持在6题左右,该类型题目难度一般比较大,如果不掌握一定的 ...

  • 行测-判断推理

    考古:文物 A.旅游:风景 B.医学:人体 C.数学:数字 D.化学:实验 [答案]A.解析:考古的时候发现文物,旅游的时候发现风景. 文/福建事业单位招聘

  • 行测判断推理-类比推理易错分析

    类比型题目中,有的学员盲目去做题,导致长期正确率不高,无法提升.通过平时与学员交流发现其中最重要两点:一是学员没有把给出的词语理解透.理解准,二是做题没方向,思路不对.下面我们通过例题来分析. 一.例 ...

  • 事业单位行测判断推理答题技巧:定义判断要读多少内容才能选?

    定义判断作为行测考试当中的高频考点,其本身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类题目的数量往往比较多,很多考试都是10道题.与此同时,不少定义的内容文字较多,阅读量比较大,很多同学就会开始纠结了,我到底要不要读完.读懂 ...

  • 行测判断推理练习题

    经A省的防疫部门检测,在该省境内接受检疫的长尾猴中,有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只有与人及其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才接受检疫.防疫部门的专家因此推测,该省长尾猴中感染有狂犬病的比例,将大大小于1%. 以下哪 ...

  • 测判断推理练习题

    某公司招聘,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参加面试,面试结束之后四人对结果进行预测如下: 甲说:"我们四个人都能进公司"; 乙说:"我不能进公司"; 丙说:"乙和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