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笔记
01
年轻时读书,不太留意身体。比如读司马迁《史记》,不会去多虑关于“宫刑”。
如果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像海子,顾城,汪精卫,徐志摩,郭沫若,胡兰成,鲁迅,张爱玲这些人的身体健康检测报告,应该会很有趣。
如果某个人他在某领域有过人的才华,其身体的状况亦有别于常人。最易理解的例子是:先天眼盲者,感觉往往更敏锐。
通常情况,女人在直觉上会优胜于男性。女人之所以能够对身边的男性“一蒙一个准”,这跟其身体的能量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反之,一个女人她直觉消失殆尽,再也“蒙”不准了,其实是身体的觉知系统坏掉了。比如被物欲严重绑架或是过分贪吃的女性,就会显得比较“愚笨”。
更具体比如一个人的记忆力,绝对跟身体状态有关——这跟草木吸收养分是同一道理——一个执念深深的人想要领悟一个深邃的道理,就跟用木头疙瘩打家具类似。所以当你见到那种一根筋,一个特别固执的人,你去留意他的身体,就能对此有深刻体会。
普通讲一个人“灵光通透”,那就至少代表一件事,这个人一定挺胸拔背,好吃好睡,眼睛雪亮。你很难去想象一个走路上气不接下气,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好的人去读佛经会读到潸然泪下,心生慈悲。怎么可能?他身体的精微度不够,他不具备那种引擎。
02
一说身体,大多数人的理解会局限于“裸体”。那你的书,你的包,你的服饰,你的房和车,你的孩子……算不算你的身体?
比方说你失恋了。破产了。负债了……你说你心里难受,具体哪里难受你知不知道?很显然,你的牵挂,你所担忧,你之恩怨爱恨,它也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哪怕它只是午夜的一场雨,天边的一朵云。
为什么有些人会莫名其妙意外受伤?这跟吃饭咬着嘴有什么差别吗?这不就是你看不到,不珍惜,不敬畏,不能感知你自己的身体吗?这算什么意外?这不就是你自己的私事吗?
为什么有人劝你别滥杀无辜的时候你会笑他迷信?为什么有人劝你别攀花摘草的时候你会嫌他啰嗦?为什么你会认为贪嗔痴慢会如露如电,会梦幻泡影?
你的冷漠与傲慢,你的固执与无知,你的刻薄与冷血,就是你血肉之躯的一部分。它跟你的手脚头脸一样,也会痉挛,也会受伤,也会老病生死。
所谓“身外之物”,实则“身外无物”。你去看看你的惦记和遗忘,你就会明白你的长短和大小。猫能找到鼠,并不局限于看见,也包括嗅到气味。气味算不算老鼠的身体。人不也一样吗?
你会怎么样去权衡一朵花的身体?你会怎么样去观察一条河的身体?你会怎么样去觉知一座山的身体?你又会怎么样去觉察你自己前世今生的身体呢?
03
身体的另一种情况,是无形无相的部分。比如一次欢喜。一个念头。一场相思。
当你特别想念一个人,对方没有回应,你就会像站在高处,一脚踏空,那种拿自己去放风筝的游戏,会一秒钟将你撕碎。
反之,你思念一个人,他也思念你,你就会发自内心美。所以别去问别人,你想不想我?你美了,就代表他也想你;你不美,说明他根本不想你——你的身体放空档了。
为什么你提出来一个观点,有一个想法,当有人无情碾压你的时候你会难受?因为你的“身体”受到了侵犯和攻击。
人世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观念的奴隶,思想的俘虏?因为观念和思想本身,也是人身体的一部分。
所以当你再看到“三省吾身”,别仅仅局限于你的脸蛋与胸肌,也别老是耿耿于怀你的肝、心、脾、肺、肾,这个“身”,也包括你的念想、感知与看见。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它不是佛典或诗歌,而是一种真相与实情。当你能温和说每一句话,轻轻关每一扇门,友善待每一个人,全息看每一件事,你稍微体会体会:你的身体会不会稍微美好一点点?优雅一点点?
你刻薄不了别人,你只能刻薄你的身体。你也温柔不了别人,真正温柔的人,最终皆能自己受益。更何况那没完没了的恨与怨怼,以及那生生不息的爱和慈悲?
后记
别着急下结论,无妨持续留意:
01、身体与食物的关系;
比如:当你在吃素食。肉类。中药。甜点。奶茶。咖啡。火锅。烈酒……你去留意你的胃,会不会有孩子一样的反应?欢喜还是愤怒?抗拒还是接纳?你能否觉察到身体内部的地震、海啸和泥石流?
02、身体与雅物的关系;
比如:当你拥有紫砂。油画。杯具。吉他。音响。雕塑。唐卡。檀香……你去留意你的心轮与脑波,是愉悦还是迷恋?是透支还是升华?是贪婪还是连接?是享受还是虚空?是沉醉还是唤醒?是停滞还是生发?你去留意你的身体会不会要比语言更生动和准确?
03、身体与服饰的关系;
比如:你适合什么颜色?喜欢什么风格?习惯如何搭配?你去看看你的衣柜,是萎靡还是振奋?是朝气还是暮气?是时尚还是怀旧?你无须评判,就只是去感受。或者,你把你的包倒腾出来,清理一次,你去留意看看,是否真有必要那么重?那么沉?你无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挎包是一个胃,你每天是在养生,还是在作死?
04、身体与星辰的关系;
比如:满月之夜,你的身体会不会有什么反应——具体比如我今天的记录——辛丑年正月十六日。阴。多云。午后17时许放晴。夜无月色。6时晨起即觉腰酸。整天嗜睡,身心欠爽,烦躁,有悲意,不愿出门。
05、身体与阅读的关系;
比如:你可以一口气读完一本书,然后过目不忘;或是你听人家介绍说是名著,可是你无论如何就是读不下去。你去留意看看,阅读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变化——不是去评判书,是去看身体的变化。
06、身体与运动的关系;
比如:慢跑。冥想。散步。游泳。跳绳。舞蹈。瑜伽。体操。任何你可以持续21天以上的运动,你的身体有何变化?不要去想象,去复盘,去逻辑推理,而是要去练习,去体会,去记录下来。
07、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比如:当你去到道场。庙宇。酒店。博物馆。教堂。草原。海洋。沙漠。雪山。森林。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你是喜欢空旷的,还是闭环的环境?你会不会动不动伤着手?磕着腿?动不动就要趔趄一下?你能不能感受到那种冰凉阴森或能量通透?
08、身体与任何你可以想到和接触到的事物的关系。
……
儒家讲“修身”。“修”,是频率校准。
就好比坐的时间长了,站起来走一走,也是“修”的一种。修养,即休养。它是精神的结晶,同时也是物质之聚散。
比如一个人的武学修养,美学修养,它不是想象思考出来的,而是持续练习出来的一种感应和感知。
然后你将以上内容,认认真真记录下来——这份身体笔记——就是你一个人的“佛经”了。它可能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实用得多,也牛得B多。尤其在你的身体真正发生了转化甚至升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