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鱼丨励志鱼丨骚过、浪过、贱过、活过(男人八卦,姑娘绕行)
七十二年前,波心荡漾,冷月无边。(2020年7月2日清晨。昆明。暴雨。出门。行于云水之间。归。意气风发,吹吹牛B。)某无名小卒居然“中原一点红”,从数千人中迅速勃起,被《大公报》钦点为英语翻译,派驻香港,鹏程万里。
这个人,叫金庸。
翌年,黄霑8岁,随父母移民赴港。
黄霑不似金庸书香门第。他生于市井,菊黄,奶飘,尖叫,习以为常。人家是见惯秋月春风的人。
黄爸爸的工作是管教民工,日复一日滚烫各种粗口训人,飞刀一样,例不许发。儿子也学到精髓,经常在打架之前先问候一下对手十八代祖宗,以发挥震慑作用。
黄霑中学入读喇沙书院,学校出了很多牛人。比如李小龙和许冠文。
少年黄霑最显赫的战绩,就是跟李小龙打架。因弟弟被欺负,他跑去找人家,结果被摁在地上用脚踩,踩得一脸血污,几乎破相。
为了报仇,黄霑忽悠来一帮人,在厕所里堵住李小龙,还把李小龙的裤子给脱了。
但他很快被李小龙眼神里的火苗燎到了,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说私聊,承诺请李小龙吃一周干炒牛河——他很担心说不定哪一天,狭路相逢,被年轻气盛的李小龙活活打死。
中学时期,黄霑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加入校口琴队,勇夺五项冠军。
1958年,邵老六入港,邵氏电影成立。老师推荐他去给邵氏做配乐。
就在邵氏电影成立前一年。一个叫倪聪的人,从上海亡命跑路到了香港。
倪聪自幼博览群书,但特别恶心上学。芳华之年逃课上街,偶然撞见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招生,就摩拳擦掌入伙了。
入伙了才晓得,什么狗屁大学?是去抓反革命。首次看枪毙地主,倪聪吓尿了。阿弥陀佛!这可不是人该干的事情。
组织看他怂得不行,就将其发配到内蒙劳改场。
内蒙的冬天,冰冻三尺,大雪纷飞,实在冷得受不了,他把一座桥劈了当柴烧。这回完了。被判蓄意破坏交通,关进了小黑屋。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才脱身潜逃上海。一群亲戚了解情况后,晓得躲不了,赶忙求爷爷告奶奶凑钱送他到香港。
入港后,倪聪因为没文凭,只得去工地搬砖。偶见工友看报,瞅一眼,什么烂东西?自己偷偷写了篇《活埋》投给报社,从此引起报界注意。
彼时正值香港报业青春期。倪聪一手社论、一手影评,还写武侠小说,在《新报》上开“黑女侠木兰花”专栏。
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为保证销量,狠冲量通俗小说,就这么找到了倪聪。
此时的倪聪,已更名为倪匡。(就是想要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意思。)
1962年,经不起金庸的怂恿,倪匡开始写“卫斯理”。
第二年,黄霑从港大人模人样毕业了。这个满嘴脏话、放荡不羁的青年,居然跑去做了人民教师。
同年,为邵氏担任驻日经理的蔡澜回港,做起了邵氏电影的监制。
蔡家和邵氏,算是世交。早年邵老六在南洋开辟院线,年幼的蔡澜就经常在邵氏影院里乱窜。他从小痴迷电影,对古今诸多佳片如数家珍。十几岁,就写起了影评。
18岁那年,蔡澜赴日读电影编导科。回港后,与邵氏演员来往甚密。其中有个叫岳华的,1963年加入了邵氏南国训练班。而后,岳华又跟亦舒恋爱。(亦舒原名倪亦舒,正是倪匡的妹妹。)
一来二去,倪匡就跟蔡澜认识了,还介绍他到《明报》,为金庸撰稿。那时,蔡澜已做到金牌监制。电影需要配乐,正好黄霑能做,就请他来帮忙。两人因此结识。工作之余,趣味相投,一聊就是一个通宵。
1972年,黄霑第一次与倪匡见面。同年,倪匡正巧给回到香港发展的李小龙写了个剧本,叫做《精武门》。
黄霑、倪匡、蔡澜——一识三鸟——在之后的燃情岁月里,三只灵魂不羁的小鸟,为香港留下了太多姹紫嫣红雪月风花的故事。
雨停干活。有空又吹……